单位名称 | 眉县法律援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法律援助提供服务。对经济困难的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 |
住所 | 眉县平阳街14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牛永刚 | |
开办资金 | 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眉县司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77万元 | 6.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眉县法律援助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1.举办法律宣传活动,结合普法进校园、禁毒日、九率一度大提升、宪法宣传周等活动,与社区或其他政府部门合作,在白起广场、营头中学、张载广场等举办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宣传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援助的知识和重要性。2.利用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群众号等平台,发布法律援助相关的信息和案例,与群众进行互动。开展法律讲座和培训,开展普法进企业、法律援助进社区、“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等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群众对《劳动法》的了解程度。3.发放宣传资料,通过设置宣传点、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面对面普及法律知识,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当场受理案件。(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1.今年共办理各类案件352件,其中刑事案件241件(认罪认罚225件,法院指定辩护6件,当事人直接申请援助10件),民事案件受理民事案件111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占25%,婚姻家庭纠纷占32%,健康权纠纷占23%,其他侵权案件占20%。),挽回经济损失633万元。接待来访197人次,代书法律文书63件,并对已结案件按要求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2.回复中国法律服务网反映的问题1件,(三)多种渠道办理援助,推进法律援助全覆盖。1.2023年以来,眉县法律援助中心不断拓宽受援人申请渠道,通过电话、网络、窗口三种平台受理群众法律援助申请。电话热线24小时畅通,方便群众随时咨询。今年眉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共接听电话219人次。通过陕西法律援助系统建立法律援助的线上平台,在网站中直接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申请,避免群众多跑腿,方便随时随地申请法律援助。2.与眉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共同推进法律援助的全覆盖。在信访大厅窗口当场申请人的法律援助申请,优化法律援助的申请流程,降低申请的门槛和难度,同时简化申请材料,取消村委会、镇政府盖章证明贫困制度,缩短审批时间,为特殊人群提供绿色通道,当场申请,当场受理并指派律师,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切实保障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贫弱群体的合法权益。始终坚持“应援尽援优援”的服务理念,不断推进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保障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的辩护权。(四)多种方式加强培训,实现工作技能再提升。1.为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业水平,我中心依托“司法行政小课堂”活动,专题学习《法律援助法》,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了法律援助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了法律援助法的立法精神和实践要求,对法律援助的原则、形式和范围、程序和实施以及相关的职责有更清晰明确的认知。2.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法宣在线组织科法律援助知识小测试让工作人员把握政治方向的同时提高业务能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提供法律援护,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准确解答公民特别是困难群众有关法律实体和程序问题咨询,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群众通过正确途径化解矛盾争议,疏导纠纷冲突。(二)多种方式的宣传提高了群众对援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结合各类各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向身边的群众宣传法律援助专业知识,对符合条件当事人及时给予援助,大大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三)畅通监督途径,坚持案件回访。平时坚持月报季查年评制度,严把案件补贴资金发放关,扎实案件随访回访,有效提高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四)解答贫困家庭群众法律问题,助力巩固脱贫成果。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帮助贫困家庭解答法律问题,有效巩固好脱贫成果。(五)示范站点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全县率先创建的17个法律援助示范点,达到“四有三化”(有场所、有制度、有人员、有资料柜、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标准。(六)线上和线下培训提升了法律援助业务水平。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群,线上线下不定期的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答疑解惑,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七)严把援助案件质量关,发挥专项资金作用。通过案卷评查机制,开展案件评查研讨活动,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等措施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好,发挥好有效推动的作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审视全年来的工作,法律援助工作与人民群众迫切的法律服务的新需求相比还存在以下不足:1、服务流程仍需进一步完善。虽然我中心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服务效率,但在某些环节仍存在繁琐和耗时的问题,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的推进、法律服务市场的扩大,法律援助需求呈渐进式增长,但由于中心人员不足,部分群众的申请不能做到当场指派律师。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服务流程,并提高工作效率。2、部分律师在处理案件时存在瑕疵。由于办案基本依托社会律师,案件数量又大幅增长,存在案卷内容缺失或顺序混乱、案卷装订不达标等问题,未来我们将加强对律师的培训和对案卷的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和案卷质量。3、在宣传方面还需加大力度,由于中心人员有限,虽尽力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法律援助,但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仍有待提高。未来我们将通过更多渠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二)改进措施。1.进一步细化完善服务流程。根据相关文件,对服务流程制定实施标准,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对于案件,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开展记录,确保服务的完整性、规范性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2.加强律师培训管理。定期组织律师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交流,提高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壮大法律援助队伍。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如社交媒体、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等,提高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积极调研走访谋划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将法律援助延伸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同时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报道更多典型案例和法律知识。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继续做好12348市民热线的解答咨询工作,同时增多宣传方式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率。(二)规范、健全和完善案件评查标准,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三)强化外引内联,扩充全县法律援助办案资源,缓解办案律师人员不足的现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