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甘泉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支援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农民供应生产资料;指导、检查全县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并下达各供销社烟花、爆竹、化肥指标数字。 | |
住所 | 甘泉县供销社办公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杰 | |
开办资金 | 99.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甘泉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5.9万元 | -12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甘泉县供销合作社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要求,在省市供销社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做强主责主业、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出发点,以强化供销社综合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大力推动主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新时代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新载体、新品质、新形象,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供销社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一)经济总量:销售总额102449万元,基层社营业总收入1403.9万元,利润179万元,所有者权益1007万元。(二)增长速度:销售总额增长率11.61%,营业总收入增长率17.93%,利润总额增长率18.05%,所有者权益增长率18.4%。(三)运营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8.73%,净资产收益率18.4%。县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主要成效(一)坚守为农本色,强化综合集成,稳步拓展核心业务。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三农”工作大局,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以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助推“两个先行”。一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按照耕、种、管、收等全产业链服务综合集成要求,在全县供销系统建设25个为农服务实体,推进为农服务实体建设和分级管理。抓好农资保供稳价,培育打造6家春耕保供重点农资企业,依托全县47个农资经营服务网点和道镇“沃尔美”肥业配送中心线上平台优质农资供应服务,春耕期间全系统平价供应各类化肥6500多吨,农药0.02万多吨,农膜1000多吨,基本满足全市春耕生产的农资需求。积极开展春耕为农服务活动22场;开展农技指导400多人次,推进了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行动,在道镇、桥镇乡和石门镇试点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乡镇。二是做强农产品流通服务。积极推进“原味甘泉”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创建,甘泉县的中通陕北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分拣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打包好的农特产品进行分拣、装车,发往全国。物流园区全面建成后,预计年进发件量达15亿件,实现总产值50亿元,税收1.5亿元,带动就业7500人,拉动上下游及其它产业投资10亿元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品牌赋能基地和初级农产品,联动打造“原味甘泉”区域公用品牌,建立1个展厅、营销店2个,20余款特色农产品;推东沟小番茄和桥镇乳瓜农业基地直供农产品,帮助解决农户农产品滞销难题。推进“原味甘泉”集采集配供应链构建,集23家线上线下门店、13个品牌专柜和“原味甘泉”官方小程序于一体的品牌营销体系。积极开展农产品节庆营销,在“五一”、端午、中秋节、农民丰收节、农高会等时节主办“原味甘泉”特色农产品和消费节庆活动6场次。9月22日,甘泉县供销社、农业农村局与石门乡政府在高哨村文化广场、阳光玫瑰小镇举办了“庆丰收、促和美”农民丰收节主题活动。此次活动通过邀请了当地知名主播直播带货、农产品推介、葡萄品鉴会、文艺歌舞表演、农民趣味运动会、农副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甘泉县秀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田园风情、优质的特色农副产品,不仅聚来人气、引来商机,也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12月底,全县系统实现农产品市场交易额3789万元,同比增长近20%。三是优化资金互助社服务。积极协调52个村扶贫资金互助社围绕农民做大做强“土特产”的政策导向,重点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提升机械化、品牌化和三产融合等方面的生产专用支持,累计协调生产专用资金900万元。(二)立足高质量发展,打造供销特色,有序推进争资争项。强化争资争项意识,重点打造农产品仓储物流、农资供应等农民群众需要、具有鲜明供销社特色和长期稳健运作条件的资产化项目。一是推进农业经营服务。指导道镇炎增农资服务部与县供销社联合打造麻子街农资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安全和服务响应能力。道镇沃尔美肥业配送中心和曲里神农居农药销售部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农资经营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庄稼医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指导甘泉田园农业综合服务社,完成了蔬菜工厂化育苗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供销社服务阵地。二是启动城关供销社改建农贸市场项目建设。改造升级后为农资供应、日用工业品经销、农副产品购销、城市快递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贸市场,已完成项目申报工作。三是打造农旅融合项目。依托石门龙湾田园农业,推进王坪供销社充分盘活资产,发展精酿啤酒、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农田观光等项目,土地手续在报批中。四是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乡镇驻地为中心,着眼破解面源污染难题,开展农村绿色生态服务。分别注册成立了劳山乡的旺富、下寺湾镇的宝库、麻子街的白彩霞、道镇的清源、清泉的诚达等5个再生资源回收站,深入开展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县政府每年列支5万元,推动乡镇积极承接农资废弃物分类回收购买服务,今年以来回收废旧农膜、农药废弃包装物等53.4吨,同比增长近36%。(三)加强造血扶持,深入联农带农,有力促进农民共富。紧盯乡村振兴难点痛点,做好联合合作文章,争当促进乡村振兴探路者。近年来,县社依托生态优良、农特产品种类丰富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将公用品牌“原味甘泉”交由供销社管理、运营,县社按照“公共品牌+标准化+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思路,积极发展以果蔬、禽蛋、杂粮为主的现代农业农产品产后整理,全力推动“原味甘泉”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批“原味甘泉”特色品牌农产品。一是统筹谋划,构建品牌发展格局。县社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战略,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大户带动、农民增收”的方式,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争取将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列入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甘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地域印象,依托农特产品种类丰富的物产禀赋,发挥社有企业强力抓手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供销社网络资源,与各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与种植大户直接对接,助力农产品品牌进行自身场景结构优化,形成优势突出的品牌农产品生产布局。“原味甘泉”区域公用品牌现有注册商标18个,其中知名商标8个、著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商标3个,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农业品牌格局初步形成。二是提质增效,夯实品牌发展根基。县社以绿色品质为核心,以安全健康为导向,注重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与管理,坚持优中选精,全程跟踪、严格把关,通过良性竞争,推进农业品牌形象建设,提升农产品品牌附加值。目前,“原味甘泉”公共品牌旗下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到98%以上,涵盖了果蔬、豆制品、禽蛋、小杂粮、美水酒和甘美矿泉水等68种类。与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合作,在县城中心建立“原味甘泉”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展厅2个,通过线上与韵达、中通和电商平台联合,线下与供销社、陕西甘农等实体店合作,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抱团发展、利益共享积极争取县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在工业园区新建净菜加工生产线,实现“原味甘泉”品牌果蔬24小时内从田间到餐桌,填补了甘泉果蔬精深加工的空白,带动了甘泉蔬菜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完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创新推广,开拓品牌发展路径 。甘泉县供销社积极探索创新品牌发展多维路径,不断扩大甘泉农副产品对外宣传力度。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原味甘泉”品牌宣传160次,受众辐射达4.8亿人次,组织举办“原味甘泉”品牌推介会26场次,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展示展销会、博览会、丝博会、农高会、西洽会、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宣传推广“原味甘泉”特色农产品,切实提高“原味甘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放心安全的“原味甘泉”特色农产品也成为甘泉大峡谷旅游景点的大礼包,成为甘泉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和城市靓丽名片。四是创新打造“832平台”,健全销售运营服务体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