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山阳县>
山阳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县秦岭生态保护局)
山阳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县秦岭生态保护局)
发布时间:
2024-03-11 10:02
单位名称
山阳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县秦岭生态保护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履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
住所
山阳县城关街道苍龙北路
法定代表人
任立军
开办资金
361.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山阳县发展改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1.7万元
78.5万元
网上名称
山阳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扎实安排部署秦保工作。坚持将秦岭生态保护工作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位置,将各项重点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印发《山阳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3年工作要点》等文件。先后召开全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秦岭生态环境暨耕地保护等会议10次,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主要成员单位签订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军令状,逐一夯实秦岭保护责任,有力保障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细。(二)全力以赴推动问题清零。坚持“遏增量、销存量”原则,落紧扣《省动态总台账》、问题图斑等各类反馈问题,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山阳县秦岭生态保护各类问题“回头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联合县资源局、县环境局等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动态排查、“回头看”等行动,督促、协调各责任单位完成各类问题整改销号备案163个。(三)规范核查疑似图斑线索。坚持“实地核查、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综合研判”要求,依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协调生态网格员和行业部门核查、整治省级下发疑似问题图斑5期74个,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四)提炼总结生态价值经验。以《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三十二条措施的通知》为指导,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4个,法官秦岭原乡等3个典型案例被省日报专版连载刊发。争取省级秦岭保护纵向补偿资金300万元,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个。(五)强化宣传营造秦保氛围。以“六进”为契机,集中开展“4.20”“7.15”集中宣传,利用山阳融媒、长廊广播、户外电视等媒介强化日常化宣传,成功举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和生态网格员业务培训会,有效提升广大市民敬畏秦岭、保护秦岭自觉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一是有效增强广大市民认识秦岭、呵护秦岭、敬畏秦岭、保护秦岭的自觉意识。二是破坏秦岭生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更加宜业宜游宜居。三是县域优良天气明显增长,空气质量、水质明显得到改善,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前哨站”“触角”作用发挥不够,发现、制止问题还不够及时有力。二是秦保工作合力仍需加强。各方秦保力量配合还不够,协作上仍需加力。三是生态修复和治理上还有欠缺。因县级财政有限,投入环保方面资金不足,生态修复和治理还需加强。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大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每年组织召开生态网格员培训工作2次,足额兑付工资,落实奖励机制,增强网格员工作主动性。二是加强各方秦保力量的综合协调作用,规范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秦保工作机制,加大日常配合力度,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做到秦保工作责任明确具体,任务无缝衔接。三是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多方争取环保资金,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秦岭生态资金争取。统筹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并进,多渠道争取生态环保资金,聚焦秦岭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矿山环境治理等领域,精准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全力提升全县秦岭生态保护水平。二是加速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以《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三十二条措施的通知》为突破口,立足县域实际,网罗一批生态领域专业性人才,筛选一批有市场、有价值、的生态产品,打造一批质量高、有潜力的典型案例,总结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山阳县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经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