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主要业务情况。(一)村集体消薄培强措施有力。及时制定印发《宁陕县2023年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按照精准施策、长效管理、巩固成果的工作要求,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逐步提升,争取各类财政资金用于我县10镇16村,共计20个项目,支持各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盘活24个村集体自有资金入股到县发投集团公司建设康养宿集,运营合作方按照保底分红模式,带动群众增收。(二)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行动扎实推进。制定印发《宁陕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文件,印制、张贴《公告》100余份,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县级设立征求线索箱1处,采取电子屏、广播电视、网站多媒体发布宣传报道8次。组织召开联席会、培训会9场次389余人,定期联合县级专班成员单位成立8个督导小组,分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专项行动工作督导17场次,截止目前,宁陕县11个镇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收集经济合同2197份,其中口头合同1份,村均清收合同30.8份。2023年系统录入合同249份合同,规范签订集体经济合同249份。县专班单位采取集中办公方式,对照纸质合同在“小程序”中开展联审,已审查合同2131份,审查合同占比97%,联审问题合同966份,占比44%。(三)新型经营主体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典型培育、示范创建、规范指导,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新增备案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培育家庭农场5个。开展市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创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创建省级示范社3个、已完成市级家庭农场创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农村集体经济“消薄”进展明显。截至年底,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71个,占比100%,完成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63个,50万元8个,已提前完成年度“消薄”任务。。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206.6万元,其中:村集体资源发包收入1723.4万元、占比78.6%,集体资产经营性收入39.75万元、占比1.8%。村集体资金投资收入458.83万元,占比20.79%。争取财政涉农整合项目资金3851万元(2023年度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700万元),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210万元,共计5061万元,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盘活24个村集体自有资金1400万元入股到县发投集团公司建设康养宿集,按不少于6%收益率给村集体分红。(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规范高效。全县银农直连平台共申请支付389笔,涉及金额6091万元。录入集体土地总面积48.1万亩。经济合同清理工作开展以来,涉及合同金额1.6亿元,追缴合同欠款81万元。三、存在问题。(一)发展进度慢。发展路径方面,还存在经营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现金投资获取固定收益方式为主,存在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存在盘不活、收入渠道较窄的问题。(二)带动经营主体缺乏。宁陕县实力雄厚、乐于投资农业产业的的大企业、大公司较少,承接合作主体难以选择。(三)农村经营体系薄弱。集体经济发展专业人才缺乏,县镇两级“农经”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在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三资”监管能力方面力量薄弱。四、整改措施。(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在“创收”上闯新路。一要盘活资源做优存量。要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展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项目。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村为单位开展土地股份合作,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养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要一村一策做强增量。坚持立足特色资源,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客观实际、经济规律、农民意愿,因村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式,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集群,做足“增量”文章。(二)拓宽发展路径。全域推进“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深化“三变”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培育新业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村企联合、龙头带动、社会帮扶等方式,积极推广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劳务服务型等多元化发展模式采取差异化发展路径,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引领”上下功夫。一要内外兼修提能力,建强“领头雁”。在落实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上,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组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学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等相关知识,更新村干部思维、拓宽村干部眼界、提升村干部能力。同时,组织村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实地观摩学习,汲取先进经验、管理技术,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切实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二要奖惩并举促担当,激活“能量源”。加大村干部的考核力度,给予对村集体经济增收作出贡献的有功人员一定的奖励。树立奖优惩劣导向,对村集体经济增收贡献较大的村党支部书记,在提拔任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予以倾斜;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处于后位的村,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鼓励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激励广大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给敢于担当的干部吃下“定心丸”。三要外引内育聚合力,培养“潜力股”。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干部。广栽梧桐深挖渊,制定引才育才留才机制,以企业为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职业经理人。进一步借力乡贤的资源优势,依托乡贤引资金、育产业。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拓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全域推进“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深化“三变”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培育新业态。通过村企联合、龙头带动、社会帮扶等方式,积极推广“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经营型”等多元化发展模式,采取差异化发展路径,带动集体经济融入产业链、拓展服务链、提升价值链。(二)持续强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加快推进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巩固提升“银农直连”资金支付审批系统成效,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组织、资产、成员、权益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三)多方发力加强集体“三资”监督效能。深化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多部门联合评估,鼓励引导党员群众参与集体决策,从源头上预防风险。县专班成员单位加强统筹协调,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度参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