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响水中心小学

榆林市横山区响水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08 15:29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响水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义务教育。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本街
法定代表人 佘光利
开办资金 1271.9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55.25万元 1206.3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响水中心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5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横山区教育和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党建引领,民主管理。(1)全面落实党建重点任务。强化支部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1次党支部大会,每季度上好1次党课。党支部每月固定1天进行支部生活,规范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双培养”工作。(2)提高思想站位,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三力”。(3)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工通过集体学习、自学、专题研讨、宣讲等多种方式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用二十大精神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4)遵守民主集中原则。凡重大事项如制度建设、项目安排、基建采购、干部使用、职称评定、岗位调整、奖励表彰、大额资金使用等全局性安排,坚持集体办公会议、民主公开,坚持维护师生利益,维护学校利益。强化党支部和教代会监督和约束机制,倡导干部廉洁奉献精神,防止违纪现象发生。(二)立德树人,优化管理。(1)学生成长方面:我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道法课引领“立德树人”工程,有效开展德育序列化活动,如大家访活动、迎国庆中国梦歌咏比赛、2023年秋季迎新入队仪式、班主任技能大赛、体操队列比赛、冬季越野赛、交通安全进校园、宪法进校园、5次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演练共8次,团委送教下乡等11次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各班开垦一块“自留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体验了一把播种、养护、丰收的喜悦。积极开展了文明礼仪、自主学习、阅读思考、勤于写作、强身健体、热爱劳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展现了响水中心小学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2)安全工作方面:强化校园安全,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如组织13530安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积极落实每天记录学校安全日志和班级安全管理日志,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层层夯实安全管理责任,为我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落实心理安全研判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实现全员以心育人。开展了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家校共育为途径,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家校德育工作网络,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家访活动。(三)智研慧学,以培促教。(1)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全面落实上级部门教学管理文件要求,健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汇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以科学、规范、细节、过程、检查为关键,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定期开展了教育教学工作常规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立足问题解决。对优秀的常规案例进行展示,极大地规范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务实做好研修工作,校级领导驻点各个教研组,分管领导驻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重视开展学情分析,认真撰写学情报告,组织学情集中反馈,定时、定点、定人,做实学困生辅导工作。(2)全面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学校制定了五项管理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双减”文件,学习相关要求,制定出适合学校实情的作业管理方案,统一学校学科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抓实作业要求向作业要质量。语数英教研组设计周周练,抓总量控制,抓作业设计,抓作业批改,抓作业评价,取得了“减负提质”初步成效。(3)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利用课后服务实施和作业指导阶段上做文章,构建“兴趣社团+特色社团、学困辅导+作业指导”课后服务模式。学校积极推进“五育并举”,以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用美育点亮学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双减”减中有增、增中有提。学校通过开展篮球、足球、跳绳、武术、合唱、儿童画等社团活动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后勤排忧,保障得力。(1)严格规范,高效管理。进一步健全了有关学校绿化、维修、公物登记、宿舍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使总务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2)精打细算,严格财务管理。依法照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好教育经费的收支。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坚持按计划行事,合理、科学、规范使用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坚持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为原则,用好学校每一分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坚持“五育”并举,加强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落实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时。全体教师加强思政课建设,开展新时代思政课创新与品质提升七项行动。我校今年被陕西省教育学会评为陕西省名师专业成长基地学校,佘光利校长很荣幸地被聘为陕西省教育学会委员。6月份学校组织了校内赛教活动、班主任技能大赛和电子白板应用大赛。赵子蕊和徐丹丹老师参加了区级教学能手赛并双双荣获2023年区教学能手称号。选送马玉妮老师参加了第九届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比赛并获得了区级一等奖。在区教育科研成果中19人次获得等次奖,朱郭锐和李季霖的微课在第七届中小学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杨婷婷、高正院等10人获得市级优课大赛等级奖;思亚亚和乔园园被评为区级语文主题先进个人,思亚亚获区级作业管理榜样教师。横山区2023年教科研论文和成果评选中郑树翠(一等奖)、李夏艳(二等奖)、思亚亚(二等奖)、乔园园(三等奖)获得等次奖;2022年9月份立项了4个校级课题,今年4月2个滚动升级为区级课题并结题,2023年立项校级课题区级备案的课题6个;全区十四五规划教育科研立项5个,横山区2023年度教育信息化小课题校级立项区级备案的有2个,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2023年胡海玲和马玉妮在国培计划培训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全员参与校本研修,整体质量较好。学校也在本年度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各项工作受到了各级部门的一致认可和家长的好评,相信在下一年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三、存在的问题(1)因我校属农村学校,学校里分配的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近达三分之二,教学经验不足,在常规教学的管理和落实上,创造性还不够,需要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2)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室多媒体使用环境有待改善;信息技术人员配备非专业人员;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及教学资源管理需加强。(3)关于德育工作,学校德育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将针对存在问题,探索有效的德育途径,认真整改落实,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整改措施(1)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2)加强年轻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指导,促使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将课堂教学的“四环节”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校本研修培训,学校搭建平台,建立具体的激励机制方案,将校本研修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德育的创新工作方式。(3)学校通过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指标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夯实任务,规范管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改革和创新。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职责,理顺条理,有序运转,持效工作;要进一步减少和杜绝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纪律中的随意性,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纪律性和严肃性;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学习的引导和督促。(2)围绕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紧扣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德育工作目标和德育工作特色,发挥评价的积极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使每个教师都将育人管理教育学生成为自己的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队伍的建设,实行班主任激励制、考核制、淘汰制;我们还要强调老师群体在学生行为习惯中的示范作用,整个教师群体都要将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作为学生的表率,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崇拜的对象,真正体现全员育人。(3)信息化建设方面我校将会力争在信息技术人员配备方面和教学资源管理方面将会进一步合理配置。(4)利用部室,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利用好本校部室设施,学校在做好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社团兴趣小组的同时,成立了足球、排球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提高各班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利用节日庆典为学生创设施展个人才能的平台。(5)通过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提升每名教师对学校努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学习培训的热情,提高教师进修的自主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荣获2023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23年度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荣获2023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