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宜川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县局关怀指导下,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2023年业务开展情况1、扎实推进不动产确权登记。截止2023年底,共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33226件,核发不动产权属证书5028本,核发不动产登记证明3157份,查询不动产信息6万余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2、优化流程。积极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中介和优流程等“五减一优”工作,全面压缩各类登记业务办理时限,由原来的受理→初审→复审→预核定→核定→登簿→缴费→缮证→发证9个工作流程,简化为他权登记压缩至一审制,产权登记压缩至二审制,一般登记办理时限承诺三个工作日;抵押、查封、注销登记即时办结,实现了并联办理的一站式办理流程,群众办业务只需要跑一趟、去一地,提交一份材料,便可在一天内拿到证。3、设立企业服务专区。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我中心在政务大厅设立了不动产登记“企业服务专窗”,制订了专窗制度,由专人负责为企业服务,提供涉企不动产咨询及登记业务,并且制作了“一次性告知单”,对企业办理程序、需提交资料、办理时限、收费等进行详细告知,做到一次受理,一次办结,为企业全程服务,让企业少跑路,真正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同时大厅还提供免费充电、免费复印、免费饮水,专设休息区,让企业和办事群众舒心,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心贴心。4、深入小区和村组宣传。中心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荣盛家园、金瀑小区等小区和村组进行宣传,向群众发放《不动产统一登记小常识》、《不动产统一登记知识问答》、《不动产登记办事指南》等宣传资料,倾听群众心声,现场解答问题。在各乡镇召开农村房地一体动员会和推进会。会议涉及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等。沿深至一线,特别是针对目前群众关心的不动产登记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精确细致的解答,让群众更好的了解不动产登记的程序,为以后的登记工作提供了便利。7、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不断优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提升转移登记、抵押实现线上服务水平,实现了“互联网+不动产交易办税”信息共享,预告登记、资料查询、抵押登记三项业务“跨省通办”。8、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二、经济与社会效益。我中心统一登记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强力推进器,不动产登记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产权基础,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存在的问题1.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中,省市虽然出台了相关意见和方案,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但目前还存在部分开发商不积极主动,存在观望心理,导致办证进度缓慢。2.因机构改革,政府职能部门职责转变,农经权日常业务办理无法及时处理。(二)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1、做好政策解读。对我县的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办证难工作逐宗进行研判,吃透情况,对可以完善资料达到登记要求的积极给予办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完善登记资料不符合登记要求的,一方面做好解释,另一方面及时汇报县政府工作专班,争取政策支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2、创新解决办法。对于留存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台账,我中心按照“一事一议”、“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发挥工作专班效能,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夯实相关部门责任,切实解决好群众“办证难”的问题。3、加强宣传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正确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广泛发动宣传;二是提高窗口服务效能;三是探索政银合作模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观念,提升中心形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4、强化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各类登记业务工作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压缩办结时限,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切实提升服务质量。5.加强不动产登记队伍建设结合全省自然资源领域关于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文件精神,认真开展登记窗口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整治,严格落实省厅提出的“十不准十严禁”,认真排查涉企不动产登记办理过程中部门衔接、受理环节、办事效率、窗口服务、违规收费、信息公开等问题;建立不动产登记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并重的日常监督机制,推进从业人员职业化,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办证难工作,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打造一支令上级放心、群众满意的不动产登记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