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新发展。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农业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 | |
住所 | 三原县东一路 | |
法定代表人 | 王荣 | |
开办资金 | 1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三原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8.38万元 | 36.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工作情况(一)完成调查监测工作1、苗情、墒情、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每月按时进行苗情、农情调查并完成苗情报告,累计上报信息24期;发布土壤墒情24期,发布病虫信息11期。2、耕地质量监测及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完成了5个省级、1个市级、50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调查监测任务,对耕地质量进行跟踪监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充分利用田间调查和取土化验数据,更新县级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及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3、省农田氮磷流失监测工作在鲁桥镇东沟村设施蔬菜农田氮磷流失监测点采集淋溶水样10批次90个、农产品鲜样1批次9个、植株鲜样1批次9个、土样1批次18个,所有样品送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同时完成田间观测记录和数据审核表32份表格填报;承担13类种植模式225个典型地块抽样调查任务。4、耕地土壤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制定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计划,抽调4名技术人员在玉米收获前完成6个点位的玉米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并将制成的样品送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5、农田残膜监测工作完成了3个点的省级农田残膜监测任务。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陕西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要求》,根据监测结果填报农田地膜监测点基本情况表和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数据汇总表。6、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及病虫害普查工作对三原县境域内所有生境进行了农业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工作。技术小组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普查单元,制作工作底图一张,共设置了3条踏查路线、50个踏查点,共发现物种55种;外来入侵病虫害共设置了3条踏查路线,37个踏查点,经过实地踏查,20个踏查点发现了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共涉及8个乡镇,已调查到的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共11种。7、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我县普查任务包含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共形成调查采样样点724个,其中表层样点693个,剖面样点31个。我们技术人员进行外业质控和内业数据审核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土壤外业调查与采样、APP平台数据审核工作。8、苹果蠹蛾疫情监测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布设22个监测点,悬挂诱捕器66个;在果汁厂内每30米范围悬挂一个诱捕器,2家果汁厂共悬挂169个诱捕器;果汁厂周围1KM范围每60米悬挂一个诱捕器,共悬挂30余个。同时,在两家果汁企业分别安装一台苹果蠹蛾AIM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设备,所有监测点做到固定专人、定期观察、按期上报。(二)试验示范工作完成绿色高效小麦、玉米耕地周年“吨半田”试验、不同新型肥料肥效试验、粮食作物病虫草害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试验等15个,为我县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三)完成监管、检疫工作对肥料、农药生产企业、销售市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市场销售等情况进行监管,累计监管企业、门店80余家,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2期次,接待群众80人次,张贴横幅标语3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受理调解农药药害案件2起,抽查种子2000多公斤。调运检疫92批次,检疫农产品及种子82.41吨;产地检疫小麦面积2115亩,生产检疫合格种子952吨。(四)完成中省市项目任务1、2022年省级粮食单产提升综合示范项目依托家庭农场建成2个小麦宽幅沟播集成技术模式、玉米“5335”集成技术模式百亩试验示范田,2个千亩展示田(面积4000亩),2个整村推进示范区,遴选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23家,面积55600亩,开展技术推广,推广示范面积6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9万亩粮食生产。2、2022年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渠岸镇建设一个小麦、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试验基地,面积220亩;依托示范家庭农场建设20个“小麦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和“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千亩方,面积共20000亩;在渠岸镇、独李镇两镇开展整村推进示范6612亩;在全县推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示范和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技术模式,面积43388亩;合计推广面积7万亩。辐射带动陂西、大程、独李等7个镇19个村10万亩。3、2022-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022年紧紧围绕“体系改革、科技入户、基地建设、科技推广”4项重点工作开展。一是落实“1统1主N协同”的实施方式,建立三级联动的运行管理机制。二是抓实科技入户工作。推广粮食、果、蔬、畜牧主导产业4个,主推小麦宽幅沟播集成技术等12项技术;遴选科技示范主体500户、辐射带动5000余户农户。对科技指导员培训10场次,培训指导科技示范主体3100余人次,累计指导农民1500余人次。三是围绕粮食、果蔬、畜牧主导产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7个。四是健全推广机制,创新推广模式,结合“专家+指导员+示范户+农户”、“专家+示范基地+辐射农户”、“科研院校+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产业技术服务110”等推广模式,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了96%以上。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已完成项目专家组成员11名、科技指导员110名的遴选工作。围绕粮食、果蔬、畜牧主导产业建设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公开招聘招募8名特聘农技员和2名特聘动物防疫员。4、2023年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在全县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村组遴选玉米“增密度”单产提升项目实施面积8万亩,建设百亩田40个(含5个“5335”模式)、千亩方16个、万亩片6个。平均种植密度4657株/亩,达到技术要求。5、2023年农作物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按照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减轻因今年5月份“烂场雨”造成的秋播用种缺口,做好小麦秋播质量提升等相关工作,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给予全县各镇(办)种子物化补助,面积合计65132亩。6、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一是建设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依托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了2.5万亩次化肥减量增效“水溶肥+机械深施+无人机叶面追肥”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化肥减量增效面积12万余亩。二是开展农户施肥调查工作,完成200户有代表性的开展施肥情况跟踪调查,建立施肥台账,构建施肥数据库,并上报数据。7、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利用中央救灾资金和市级专项资金采购“一喷三防”统防药剂16吨,及时发放到各镇(办),完成18.8万亩小麦“一喷三防”任务。累计共出动无人机120台,作业18000架次,机动(电动)喷雾器2400台,作业10100台次,带动整个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及时有效把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工作落到实处,利用项目资金采购防控药剂9.19吨,及时下发到各镇(办),并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重点对粮食主产区(灌区)6个镇(办)5.89万亩玉米螟等病虫害重发田块进行“一喷多促”飞防作业,优先集中连片、整乡(镇)整建制推进,全面完成25.78万亩玉米大豆“一喷多促”防控任务。累计出动12名技术人员,出动宣传车10辆次,悬挂宣传横幅10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发动3个专业化防治组织20台植保无人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全县粮食生产实现稳中有增,粮食种植面积57.32万亩,总产20.69万吨,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3.32万亩,总产10.64万吨;秋粮播种24万亩(含春播),总产10.05万吨,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农膜回收率达到86.11%,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65万亩次,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72.1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50%,绿色防控面积76.4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53%,综合防效达到96%;玉米重大病虫统防统治面积33.5万亩次,覆盖率达51%,绿色防控面34.8万亩次,覆盖率达53%;2023年农药使用量下降1.9%,圆满完成市县下达的指标任务。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存在问题:1、我县存在土地条块分割现象,制约了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个别农机手的技能水平不高,播种地块深浅不一,播种质量不高。3、家庭农场数量占比大,存在规模小、科技水平运用不高问题。(二)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壮大种粮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适度土地流转,支持土地托管,树立典型样板田。2、进一步加大农机农艺相结合,培训高素质农机手。3、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三)2024年工作打算:1、突出技术指导,强化项目带动。组织相关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时发布技术信息,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搞好管理。搞好技术培训。依托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县粮食增产增收。2、指导群众科学施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施肥方式,降低农民用肥成本,为稳粮增收提高有力支撑。3、强化病虫草害防控,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研判全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指导科学合理用药。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