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长县> 子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子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8 09:54
单位名称 子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全市科技服务工作。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交流、科技培训、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推广等科技服务,促进全市生产力发展。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瓦窑堡街道金融街物资大楼三楼302室
法定代表人 李玉林
开办资金 19.7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万元 2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子长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政策制定和宣传引导。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子长市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办法》,计划由市政府每年配套500万资金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二十一条”激励措施,全力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兑付科技创新资金65.5万元。二是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共选派由64名科技特派员、2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和15名“三区”人才组成的科技服务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针对不同乡镇的主导产业,开展山地苹果、葡萄、马铃薯、蚕桑和动物防疫等专题培训,组织科技下乡10余次,培训500人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同时组织科小评价入库、高企认定、规上企业等专项培训5次,培训企业达50户。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建设。2023年我市获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有延安市蚕桑重点实验室、延安市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延安市子长山地苹果农业科技园区、延安市子长市盛禾源星创天地、子长市马家砭科技示范镇。同时我市2021年度建设的延安市科技创新平台在评估中获得3个优秀,2个良好,4个合格,共争取到85万元支持资金。四是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建立了子长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入库40户。全力服务和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到5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9家。五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3年组织申报延安市科技成果6项,其中2项获陕西省科技成果认定。延安市科技计划项目获立项5项,其中“11条重点产业链项目”1项,“园区与县域特色经济创新链项目”2项,“一般计划项目”农业和社发领域各一项,共争取资金54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13项。完成12639.2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六是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梳理对接流程,引导企业与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对接,定期调研收集企业需求达到60项,争取我市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子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共有13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二、取得的的社会成效:一年来,积极贯彻落实政策支持,全力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了科技惠企政策知晓率,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全方面的培训、指导,把农资、农技、农副销售等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大棚饲舍,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争取的省市项目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三、存在的问题:县域科技基础较为薄弱。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较低,专利数量和质量都不高,科技型企业晋档升级困难。产学研融合深度不够,导致成果转化困难。企业与高校合作只停留在点对点项目指导、技术支持方面,“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影响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四、整改措施: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工业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着眼科技创新需求,加快本企业的创新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制定和宣传引导,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提升科技惠企政策知晓率,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五、下一步打算:一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特派员等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二是争取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项目立项;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五是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