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铜川市人才市场、铜川市经理人才市场、铜川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铜川市人才市场、铜川市经理人才市场、铜川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7 16:47
单位名称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铜川市人才市场、铜川市经理人才市场、铜川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才流动提供中介服务。人才交流服务·流动人才组织与人事关系转接·流动人才档案保管·人才信息服务·人才信息库管理·人才市场培育·人才培训开发·人才素质测评·经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经理人才市场业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住所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便民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付国锋
开办资金 5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5万元 89.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全力做好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2023届毕业生服务再用力。做到未就业毕业生100%联系、100%落实“1131”服务,全年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接受就业创业服务3658人次,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372人次。(二)持续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引进省中心V40档案管理系统,开展全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应用培训,提升我市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今年以来,完成1万余份流动人员档案搬迁工作,转递各类流动人员档案(含人事代理档案)4752份,录入电子档案3231份;向外省转递流动人员档案1份,实现我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跨省通办业务零突破。(三)完成高校毕业生“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联合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四部门,整合服务资源、同步数据信息,梳理业务流程,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一站”受理、“一次”办结。陕西政务服务网和铜川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专区线上平台和线下窗口均可正常办理业务。(四)引外援助推高端人才服务。一是与深圳今日人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今日人才”铜川工作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匹配供需、专业高效优势,广泛招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提高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邀请国内知名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为企业开展专题业务培训讲座,助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共举办铜川市新时代人才强市主题系列讲座3场,涉及250多家企业600余人。(五)定期发布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目录。2023年,配合市委组织部通过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3期,涉及重点企业111家,各类岗位需求263个,需求人数784人。(六)全新组建铜川籍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专员队伍。面向双一流高校,吸纳研究生组建32名铜川籍高校服务专员队伍,为专员颁发服务聘书,紧密结合本市产业链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大力做好宣传推介,引导高校毕业生回铜来铜就业创业。宣传面涉及在校学生近2000人,转发推送引才相关政策和岗位信息近万条。(七)开展“进企送人到岗见习推荐活动”。紧盯各园区“省市上市后备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瞪羚企业”等重点企业,加强对接,掌握企业需求,筛选专业相匹配的见习生,开展“上门送人”,面对面服务,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全年共开展送人到岗6场,精准推送47名见习生,达成意向22人。(八)扎实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结合春风行动、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要求,全市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3场,参会单位2400家,提供岗位15万余个(高校毕业生岗位3万余个),入场约3.5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500余人次。(九)灵活多样开展就业延伸服务。2023年,市本级共组织职业指导和政策解读活动11场,参会5000余人次。其中,对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共开展5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活动,服务毕业生约1500人。(十)多措并举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结合专项就业服务活动,进校园、进市场、进社区开展宣传,不断扩大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晓率。全年共开展宣传21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全年推送信息137期,浏览量约26万人次。依托移动短信群发平台,精准推送招聘会讯、就业政策等信息8万余条。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超额完成就业见习目标任务。截止12月4日,全市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196个,办理见习712人,超额完成就业见习目标任务。累计拨付就业见习补贴573.7万元,创建见习基地27个,完成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就业见习基地25个的目标任务。(二)变形式,灵活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以夜市“烟火气”为就业服务“聚人气”,全市共开展夜场招聘9场,参会单位130家次,累计提供岗位3013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岗位632个,入场求职1668人次。此外,线上招聘不停步,全市共组织网络招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82场,参会单位1679家,提供就业岗位15.7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岗位2.6万个,观看人数3万人次,初步达成意向727人次。(三)树典型,激发青年群体创业激情。搜集全市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制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专题片”8期,树立就业创业典型8人,在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广场和社区电子屏等媒介进行宣传,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热情,进一步营造就业创业良好氛围。其中,就业创业典型人物辛鑫事迹被省厅采纳,于8月份在陕西日报“稳就业托起民生幸福”信息中宣传。(四)抓源头,畅通招才引智渠道。主动服务全市重点企业,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带领企业赴省内高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加强与知名高校联合,助力引才聚才。邀请省内外高校学子来铜进企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实地感受铜川区位优势、发展成果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回铜来铜就业创业。全年赴15所省内外国家“双一流”高校等进行座谈,开展学子进企业产学研活动11期,带领我市33家企业到6所高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9场,全市目前入职47人,其中大专5人,本科36人,硕士6人;铜川籍毕业生14人。三、存在问题一是提前预判、超前谋划不够。二是工作计划性不够强、思路不够清晰。三是招才引智力度和精准度有待提升。四是搭建就业平台效果不够明显。四、改进措施2024年,一是不断研究我市新时期人才引进工作特点和规律,探索柔性引才方式方法,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确保人才引进工作再上台阶。二是在市场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力争将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全链条人才服务公共平台。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以“优服务、提效能、强合作、拓渠道”为工作主线,在精准高校毕业生服务、强化青年群体就业能力、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搭建更多形式招聘平台上四个方面持续用力。坚持守正创新,落实高校毕业生各项帮扶政策;坚持持续用力,增进校地、校企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继续拓宽引才聚才渠道,久久为功,全力推进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