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三原县> 三原县劳动服务中心

三原县劳动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7 16:47
单位名称 三原县劳动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劳动市场提供服务。再就业指导、服务、培训、失业保险、劳动服务公司管理、职业介绍
住所 三原县丰原街37号
法定代表人 李荣
开办资金 5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三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14万元 36.3万元
网上名称 三原县劳动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失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一、劳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一)创业担保贷款工作1、坚持“高效率”建章立制,持续加大放款力度。为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力度,最大限度释放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创贷信用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破解基层创业人员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推进大众创业、万重创新工作的积极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引导作用。2023年我县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货款330笔11180万元,占全县发放任务的111.8%。其中发放个人贷款312笔5780万元(含信用村贷款262笔4730万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8家5400万元。扶持创业934余人,带动就业3839余人。2、坚持“高标准”定位,健全完善信用村建设体系。一是以信用乡村建设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继续以信用乡村建设为抓手,有效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今年加大了信用乡村建设力度,新认定创贷信用村8个(陵前镇上河村、陵前镇高文村、陵前镇郑家村、陵前镇甘涝村、陵前镇焦村、新兴镇柏社村、独李镇新庄村、鲁桥镇孟店村)。全年发放信用村贷款262笔4730万元。对新创建八个信用村已分别进行了授牌,并进行了贷款发放。为我县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二是加强指导建制度。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定期回访制度,对每笔贷款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确保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三是立足长远建机制。依照我县已形成的“三四四”工作法(“三个规苑”:规范机构、规范制度、规范程序;“四个关口”:严把村级队伍产业审核关、严把申请公示审校关、严把货款对象信用等级关、严把多户联保资格审核关;“四个到位”:宣传到位、服务到位、考核到位、示范到位),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完善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制度、程序,使其更加规范合理,具有操作性,并不断完善新的工作机制。3、坚持“高频次”宣传,培育守信风尚。一是广泛征集宣传作品。通过积极鼓励创作、网络媒体征集、优秀经验借用等途径,挑选最优秀、最接地气的信用宣传作品,采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抖音等群众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不断宣扬信用理念,提升全民信用意识。二是多渠道开展宣传。采取政策“大赶集”、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门店、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进行解读等方式,使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家喻户晓,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引导全社会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自觉践行文明诚信的规范准则。通过政府网站、三原报刊、三原电视台、三原融媒体公众号、今日头条、三原人才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据统计,今年共计发放各种宣传册、彩页20余万份,发放宣传手提袋10000余个、发放宣传纸杯20万余个、抽纸10000余盒,悬挂横幅600余条,面对面解答群众疑惑5000余人。三是巩固宣传成效。常态化开展送政策上门,持续贯彻落实好创业担保货款政策,宣传弘扬信用村典型,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信用村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全县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信用三原”建设成效初显。4、坚持“高效能”应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一是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对有创业意愿的人进行创业指导,帮群众理清创业思路,确定合法合规、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多渠道多层面分析市场风险,解决创业群众刚需问题,降低群众盲目创业风险的同时,引导群众带动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二是发挥典型引路和带动作用,注重发现典型、培训典型、推广成功创业案例经验,使创业群众少走弯路,不走偏路,真正发挥创业贷款的撬动和扶持作用。(二)创城培训工作继续加大对标准化创业中心的督促检查,促使其规范化运行。(三)失业保险工作1、应保尽保,有效拓展失业保险覆盖面。截止12月底,我县失业保险新增扩面612人,参保24380人。2、保障民生,失业保险待遇按时定额发放。到12月底,全县共计发放失业保险各项待遇450.12万元(其中:发放失业保险金71.08万元,发放医疗补助金11.47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61.35万元;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1.75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7.8万元;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补贴276.67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829.49万元。为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3、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政治站位,把做优失业经办服务民生保障作为工作根本点、出发点,以实际行动践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两个绝对”具体化。突出政治引领,把检查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全过程,引领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提升。4、惠企惠民政策落地落实。我们充分用足用活政策,坚持“快办、特办、简办”和“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原则,延伸服务广度,积极作为、主动前置简办业务工作。对符合政策的参保企业和个人,加快审核待遇信息时效,积极开展一次性扩岗和“免申即享”前置送达服务。通过网上服务平台、“秦云就业”小程序,自主诚信申报,申报全程享受“零跑腿”“免申即享”。实现数据多跑路,经办人员少跑路,加大一网通办的进度,为参保企业和职工提供信息化快捷服务。5、认真开展四个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省、市、县开展《关于打击短期参保骗取失业补助金专项行动的通知》、《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几项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疑似数据进行自查、核查。固化强化好的经验做法,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6、完善基金管理长效机制。强化“人防、技防、制防、联防、群防”五防机制,健全基金管理风险防控、网络监管和社会监督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经办规程。全面核查比对数据,规范审批制度管理,做好内控和资格认证,提升系统技防能力,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深挖隐患风险点,做好问题检查整改。(四)乡村振兴工作2023年,为陂西镇桃余新村,开展技能培训,发放贴息创业贷款近400万元,带动就业80人,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大学生5千元,积极联系有关部门落实今年桃余新村修产业路1350米,投资53.4万元,修排水管道2700米,64.3万元,水泥路3公里,投资约178.5万元,村委会广场升级改造,墙漆喷绘,修排水渠1400米,投资约44.9万元的村情项目,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90盏。完善村级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建设。村委会广场墙体改造,所有公示制度栏全部更换。二、存在问题在政治学习和工作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担保资金不足仍是制约我县创贷工作正常开展的最大瓶颈。二是担保形式较为单一,极大限制了广大创业人员尤其是广大脱贫创业人员的贷款积极性。三是风险机制仍需完善,工作人员对专业金融知识的储备和信贷技术的实践经验仍需提升。四是部分国有企业“名存实亡”,历年欠费数额较大。整改措施一是巩固典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用村的覆盖面,加大信用村放款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加大对贷款的跟踪回访,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三是加强业务管理和基金管理,提高业务经办能力,实现失业保险各项工作新发展。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全面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政策宣传再广泛。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制作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现场面对面解答等方式,让群众、企业充分了解就业创业新政策,确保政策及时宣传到位。二是先进示范再创建。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信用村覆盖面,加大信用村放款力度,助推乡村经济再发展,打造我县信用乡村建设新名片。三是继续加大信用村建设指导。我们将按照创建基本要求对已提交申请和有创建意愿的村,指定专人驻村指导,针对各村特色,因村施策,帮助其在创建中推进各项工作,在创建中提升整村发展,为我县乡村振兴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工作机制再完善。持续加大对贷款的跟踪回访,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扎实做好前期考察和资料准备;继续做好到期货款催收工作;继续做好个人货款线上受理和贷前考察,为全年放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和稳岗补贴工作;做好失业保险相关业务指导和操作工作。六是加强对经办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加强稽核工作力度,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