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7 15:16
单位名称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群防群治、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等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协助局机关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号(邮政二楼211室)
法定代表人 高汉军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33万元 0.19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市局相关业务科室指导和支持下,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预警信息发布,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作如下汇报如下:一、2023年开展的主要工作1、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通过自主治理、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等方式,排除地质灾害隐患。2、落实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编制《佳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明确动员部署、调查摸底、实地核查、隐患整改、集中验收、巩固提升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3、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警示教育和宣传培训,组织隐患点和风险区群众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灾避险能力。4、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加强应急值守工作,确保灾险情信息和防灾部署要求及时、准确上传下达,确保接到灾险情信息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抢险救援、组织撤离群众等工作。二、2023年取得的主要成效1、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情况。完成2个极高风险隐患点、104个中风险隐患点治理项目。2、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防范情况。对全县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共排查巡查400余次,发出预警信息343条,其中红色预警102条、橙色预警54条、黄色预警68条、蓝色预警119条。3、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在《榆林日报》、市局官网、县政府网站、佳县宣传公众号等媒体刊发宣传信息10余篇。县内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用品30000余份、“两卡”4227余份开展应急避险演练162场次,培训162场次。4、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完善情况。严格执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和局党组成员带班制度,在汛期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巡查。三、存在的问题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群众主观认为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现阶段仍存在村民削坡建房,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3、地质灾害治理力量不足。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面广,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不足。  四、整改措施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2、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在农村民居选址时,指导村民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科学选址。3、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紧盯上级政策动向,深入吃透相关政策,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对接,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实做细,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五、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1、建立“隐患点+风险区”管控清单和责任体系。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清单,转移避险人员清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责任体系。2、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措施。严格落实巡排查制度,认真抓好培训演练,提高技防能力。3、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源头管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风险隐患源头,规范制度流程,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