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内科、外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社区防治科、司法精神科、检验科、影像科、中西医结合科诊疗与护理·医疗人员培训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雁引路1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强驹 | |
开办资金 | 6867.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5683.81万元 | 65744.66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7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院不断夯实内部管理基础,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主动拓展市场,全面树立品牌形象,呈现出持续、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23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持续稳步提升精神专科医疗救治水平促进精神病学亚专业发展,在现有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的基础上,突出精神亚专业学科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精神重症医学、司法精神医学等特色建设,以亚专科为特色,打造西北心理卫生诊疗服务名片。(二)推进医联体及专科联盟建设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23年,我院与多家医院签订了医疗技术帮扶协议;与武警西安支队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了“医校共建”协议。我院成功举办了中国心理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西北区域精神专科联盟第五届会议。来自全国20余家医院,共计200余人参会。(三)心理援助服务工作。2023年度,我院继续承担陕西省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全年热线总访问量为9427通,接听率为79%,成功干预高危来电153通,为群众心理健康搭建起绿色急救通道。2023年8月在长安区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选派3人前往群众安置点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共计完成心理评估136人,心理疏导39人次。2023年12月在甘肃地震灾害中,选派两位专家参与和指导灾区紧急医学救援、伤员和灾区群众心理安抚等工作。相关工作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及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赞扬及肯定。(四)省市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工作持续做好陕西省、西安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上报工作。2023年度,陕西省、西安市报告患病率分别为5.44‰、4.66‰;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2.54%、92.97%;规律服药率分别为81.74%、87.05%。严格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版)》要求,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上报工作。全年共计上报至陕西省精神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共报告卡2722例,出院信息单2355例。2023年,我院继续承担陕西省全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本年度共计73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并受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委托,承担了2023年度西藏自治区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2023年7月25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我院承办的“健康中国行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科普活动周”活动成功举办。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各地的交流与协作,为精神障碍防治和社区康复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五)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收治工作我院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收治救助流浪和“三无”精神障碍患者。2023年,共收治流浪乞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53人次,双向转诊患者1人次。为优化城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六)科研工作我院坚持贯彻实施“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医疗新技术、科研的投入力度,并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顶尖平台“结对子”、建队列,提升学科整体水平。2023年,我院累计获批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1961.3万元,其中纵向研究科研项目获批科研经费为68万元,横向研究获批经费为1893.3万元。2023年度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594人,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立项的科研经费为330.185万元。提升科研实力,继续重点打造实验室共享平台、生物样本库;拓展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平台I期实验,2023年已开展临床试验项目22项,累计经费1893.3万元,较2022年全年临床试验经费增长200.93%;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重大项目“脑计划与类脑研究”子课题3项。2023年发表论文累计16篇,其中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一般期刊收录论文3篇,IF=9.5高分SC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出版论著2项。较2022年显著提升。(七)教学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本年度,我院获批教育培训基地2项;接收各级各类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研究生共计252余人;完成西安医学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10人、2019级精神卫生专业研究生开题答辩2人,中期答辩3人。新增在职博士研究生1人,申报西安市高层次人才认定3人,新增省级学会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5人次。二、取得社会效益2023年,我院门急诊总诊疗人次175803人次,同比上涨26.34%;其中门诊168847人次,同比上涨28.08%,急诊6956人次,同比下降4.97%,入院8524人次,同比上涨36.58%,出院8148人次,同比上涨23.10%,全院平均病床使用率105.92%,同比增长8.07个百分点。2023年度,医院总收入31648.71万元,较上年度增加5481.25万元,增长率20.95%。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989.80万元,较上年增加1769.90万元,增长率54.97%;医疗收入24892.25万元,较上年度增加3532.12万元,增长率16.54%;科教收入1158.63万元,较上年度增加314.95万元,增长率37.33%。三、存在问题(一)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受限于我院整体迁建项目原因,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我院目前电子病历评级虽已达四级,但从整体来看行政管理、财务运行等多个方面仍较为落后。(二)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管理运营体系较为落后,后续仍需结合实际情况拿出符合实际的运行管理办法,坚定地落实开源节流的总体思路,加强管理绩效的考核力度。(三)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建设需加强精神卫生专科人才体量较小,医务人员福利待遇存在差距,人才培养机制有待改进,引进人才难度较大。重点专科及亚专科建设仍需加强。四、下一步打算(一)凝心聚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考评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医院章程,明确机构及人员设置、决策机制、激励机制、业务与质量管理机制、财务资产管理机制、文化建设机制、监督机制等。优化运营模式,强化预算管控。建立健全以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配合信息化配套,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二)夯实基础,持续改进服务能力。全面强化和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要求,规范廉洁行医,提高医务人员的自律性,建立行风长效机制,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建“名医、名院”为基石,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周到、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持续科研投入,重视人才培养。继续强化政策导向及资金导向,结合区中建设标准及要求,全面加强医院科研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院校,院院及院企间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科研教学管理制度,加快亚专科的培养及发展,培养各学科后备带头人及青年骨干力量,精准凝练科研方向,整合科研资源,组建科研团队,提高我院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四)做好指令性工作,扛起社会责任。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力度,强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发病报告,提高患者报告患病率。加强对各级精防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精防队伍专业水平。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继续承担社会责任,做好肇事肇祸患者及流浪精神病人的收治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同时继续强化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五)多措并举,提升院区保障能力。推进消防设施维修,强化消防基础能力,推进消防验收工作,确保消防工作时时处于监管之下,提升消防安全等级。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治安安全措施,加强警医联动,提升医院安全等级。持续推行节能减排工作,按照医院“农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维护好各类基础设施,并不断优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24年,精卫中心将继续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年度重点工作为中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健康西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13.10.30-2038.10.30)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