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延安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发布时间: 2024-03-07 11:19
单位名称 延安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协调联络,促进延安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交流及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牵线搭桥;进京务工人员的管理及上访人员的维稳。
住所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秦老胡同25号
法定代表人 肖杰
开办资金 35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41.4万元 950.8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延安驻京联络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本年度业务开展情况强保障、抓落实、转思想,驻京办主要业务不仅是单纯的做好接待服务的“幕后”工作,更是走向招商和项目协调服务工作的“前台”。为此,驻京办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夯实工作责任,注重工作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招商引商,围绕服务保障招商引商,配合市政府争取国家项目。一是加强各方沟通,二是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系,安排走访重点央企、国企、行业协会等,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为市政府提供支持和服务,联络处先后赴理想汽车考察招商事宜,10月份邀请中汽协副总裁到办事处座谈。两次赴中国商业联合会座谈。带领中国商业联合会一行赴延安开展招商对接工作。推广我市农副特产品,参加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等各类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商业推介会3次,推介我市农副产品13种,协助我市成功争取到了延安市“海绵城市国家项目”。三是重服务、强保障,扎实做好市级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要工作部门在北京的政务服务活动,全年共接待来京政务活动65批次、219人,充分发挥了驻京桥梁纽带优势,保障了12批次共8个部委重要政务活动,高质量完成了驻京保障服务工作。二、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经济发展:紧紧围绕我市“一六四”工作布局,利用北京市在全国的政治等优势地位,积极宣传、推介延安市投资环境,建立招商渠道,努力为延安市经济建设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为延安市在京举办经济、技术及文化交流合作活动联络、协调、服务。驻京平台作为我市在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的桥头堡,通过引入投资、促进贸易、推动合作项目等方式,为驻在地和家乡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二是信息沟通:驻京联络处作为驻在地和家乡之间的桥梁,及时传递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为经济决策提供支持。三是资源对接:驻京联络处协助驻在地和家乡之间的资源对接。包括引进资金、人才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政策协调:驻京联络处代表驻地与市政府进行政策协调和沟通,协助解决政策差异、政策落实等问题,为部门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驻京联络处通过积极参与在京各类活动,展示地方政府的发展成果、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提升政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树立良了好的对外形象。三、存在的问题过去的一年,驻京办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一是政策理论知识研究不够深入、不系统、对政策信息反应不迅速,平时重点偏向完成日常工作,理论知识和业务融合度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碎片化、不够全面。二是工作措施创新不足,工作措施基本是依样延续以往年较多,随政策变化而完善工作措施不及时,提出新颖创新举措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表现不足。四、整改措施及工作计划1、积极开展工作,一是拓宽创新思路,挖掘京、津、冀商圈互动链,谋划央企进延安活动;延安特色产业进京推介活动;离京招商活动。二是不断细化驻京服务保障工作,提供准时、安全、协调、舒适的服务,强化与部委建立常态化联络与沟通理念,搭建信息平台,为延安经济文化建设添彩。三是强化信息收集机制,对信息的处理做到及时有效。2、不断改进工作思路,扩大学习领域,挖掘名片,实现全方面推广。北京拥有作为政治、科技、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优势资源,依托驻京平台,充分发挥联络作用,加强与在京政府部门、外省市驻京机构、商协会等各相关方的沟通协作,挖掘资源优势,加强信息互通。继续向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拓展思路。我处今年与地市级驻京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系,为学习先进打下了基础。3、持续宣传推广延安的旅游、营商、人文、农产品发展等情况,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4、维护社会稳定,从维护首都稳定大局出发,紧密联系市信访局,切实做好赴京上访人员的劝返工作,积极支持与配合。做到零疏漏,协同我市信访、公安等部门,有效地做好维稳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