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土流失普查和动态监测、省内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审查和评价等工作;承担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中长期重点试点小流域技术支持服务工作;配合拟订全省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承担全省及主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技术服务工作。 | |
住所 | 西安市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神舟四路239号1幢1单元114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张发民 | |
开办资金 | 2661.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水利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55.94万元 | 1894.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根据《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省水保监测中心认真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两争一创”目标,持之以恒,努力工作,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较好完成。2023年度重点目标完成情况一、2023年度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每年开展一次。我中心主要负责渭河流域所涉及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等5市40个县(区)3.49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今年,我们在2022年取得两个“全国唯一”的基础上,不骄不躁,持续加力,从5月份遥感解译开始,到10月底成果出案,累计用工1430个工日,解译图斑202247个(较去年增加11048个,增幅5.8%),完成野外图斑验证1633个。无论是阶段成果、还是最终成果均一次性通过黄委组织的技术审查,水利部监测中心、黄委水保局等领导、专家均对我中心以高度好评,在全国省级监测机构中继续保持“全国唯一”。今年,水利部首次启用“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协同解译和模型计算平台”,我省也是参与其性能校验和率先使用平台的少数单位之一。2023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是我中心年度工作亮点之一。二、全省小流域划分年度任务顺利完成。为积极推进全省水土保持精准治理和精细化管理,助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和水保率目标值实现,2023年我们积极开展全省小流域划分工作。按照水利部有关小流域划分技术规范,借鉴四川、宁夏、河南等省份的相关经验,充分利用陕西地信中心在基础数据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针对陕南、关中、陕北不同的地理地貌特点,通过局部反复试点、分析、论证,最终确定各区块相应划分阈值及划分规则。阶段成果于11月底完成,并于12月1日顺利通过专家审核(按照阶段成果,全省20.56万平方公里共划分为16348条小流域)。下步将按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成果,开展小流域内部相关信息数据填充。该项目最终成果,将助力我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现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和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小流域划分是我中心年度工作亮点之二。三、全省中型以上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进展顺利。今年5月份,水利部下发通知要求黄河流域相关省份于2024年5月份完成中型以上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7月份,省水利厅明确由我中心承担全省中型以上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我省中型以上淤地坝共11126座(占全流域本次调查总量16788座的66.27%),除771座由黄委监测中心承担外,我中心承担10355座(占流域调查总量的61.7%,占我省调查总量的93.1%)。该项工作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OM、DSM分析判断为基础,辅以无人机航测、无人船水下测量、手持RTK实测等方法开展。从8月份开始,我中心通过内部培训、调研和座谈交流、实际试点等方法,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路线。目前,基本完成调查对象基础资料收集,对10355座淤地坝位置坐标进行了复核,对存在严重偏差或存疑的910座进行了登记并下发相关区县核实补正。目前受省财政资金评审制约,工作必需的DOM、DSM无法采购。根据11月15日黄委召开的调度会情况汇报,各省基本都处于启动准备阶段,我省进展处于七省区(无四川和山东省)前列。四、构建水保监测评价体系工作扎实推进。两办《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监测站点监测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定期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常态化动态监测工作我们已走在全国前列,在监测站点建设与管理方面,我们编制了《陕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水利厅初步评审;起草《陕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目前已通过省厅两轮意见修改。省级站点优化布局前期工作受到部水保司蒲朝勇司长的肯定。在监测站点日常管理中,5月初召开了全省水保监测站点运行管理工作座谈会,11月下旬召开了全省监测站点业务技术培训会,目前正在对2007—2015年全省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编。为配合水利部国家站点优化布局项目实施,在未落实任务经费的情况下,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我省纳入水利建设的4个省管站点及6个共享站点初步设计工作,有力支持和配合了国家站点优化布局前期工作。近期启动的丹江口库区水保监测站点前期工作也得到部监测中心领导的充分好评。五、服务全省水土保持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积极响应省水利厅工作安排,全力做好技术支撑。一是派出20名技术干部历时近2个月参与我省“十三五”以来实施的水土保持项目检查复核,提交工作报告5份。二是根据宇涛副厅长指示,“五一”放假前派出9名技术干部连夜分赴榆林、延安两市,对不能按计划实施除险加固工程的31座淤地坝真实情况和不能实施的原因逐一摸查,提交调查报告,使省厅及时调整了年度实施计划。三是及时完成水利部临时安排的吴起、富县两县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试划定工作,成果如期提交水利部水规总院,为我省后续开展全省“两区”划分图斑落地积累了经验。四是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并编写《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管理调研报告》和《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目标提高途径调研报告》。两份调研报告,一个充分分析了我省监测站点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构建我省水保监测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一个通过对近五年我省水土保持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系统统计和科学分析,揭示了制约我省实现2025、2030和2035年水土保持率目标值的重点区域,提出了实现各阶段目标值需要采取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治理任务安排等建议,为我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五是承担全省水土保持治理工职业技能竞赛,并组织参与了全国水土保持治理工职业技能决赛。六是积极参与水利部重点工作,我中心作为主要参编单位之一参与完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危害调查和鉴定评估技术指南》于11月18日通过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审查,成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一个团体标准。六、单位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开展建单位以来所有档案收集归档工作,从5月份至今7个月时间,已基本完成文书档案8089件、财务档案3706卷(1982年至今)、业务档案2971册、基建档案884册、图书资料6656册整理归档,完成人事档案专审3批92人次。彻底补齐单位档案管理短板是我中心年度工作亮点之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