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7 09:49
单位名称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科技宣传。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名州镇小街4号
法定代表人 霍彦军
开办资金 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58万元 3.55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一是设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对所涉及的27项审批事项推行“一表受理、统一出件、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压缩办理时限。目前,共受理审批事项146件,办结率100%,达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的工作目标。二是制定了《建设项目用地和规划“红蓝章”审批工作机制》《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压缩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开展“容缺+承诺制”审批,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持续“减材料、压时间、提效率”。四是大力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依托电子化交易系统,打破地域限制和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远程异地评标和本地分散评标项目比例达22%,不见面开标项目比例达100%。五是推行“交地即交证”改革。建立协同高效的交地与交证联动工作机制,深化信息互通共享,采取多部门联运、验收,简化办事程序,目前已办理10宗用地。(二)推动企业服务精细化。一是印发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工作制度》《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涉企政策制定落实机制,全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享受扶持政策。二是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联络员制度,组织召开4次政银企座谈会,授信企业1.4亿元;建立担保容错机制。三是设立“个转企”服务专窗,对有意愿办理个转企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企业登记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等服务,保证“来了就办、半日办结”。四是全面推行电力接入全周期主动办,全过程办电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89%。五是完善人才“引培留用”政策,选聘选派96名优秀大学生、特派员、三区人才到相关企业开展工作。(三)推动政务服务人性化。一是编制发布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一张清单管全县”;梳理行政许可事项224项,发布5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二是打造“绥时办”政务服务品牌。提供“寄递办”“异地办”“网上办”等多种“店小二”式便民利企服务,大力推进“便民服务不出门,动动手指即可办”的新模式。三是设立以乡镇为基础的“有事拨”“意速达”等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从“定点办”变为“门口办”,从“群众跑”变为“干部跑”,激活服务“神经末梢”。四是打造全市首个“零工市场”,为零散就业者和企业之间搭建“供需桥梁”,推动全县富余劳动力精准充分就业。(四)推动监管执法法治化。一是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机制和督查专班,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目前,已开展3次专项督查,发现共性问题7条,个性问题10条,均已整改落实。二是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风险管控有效融合,实现市场主体自律责任和监管责任双落实。三是推出“八项措施”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的“法院力量”,受理各类民商案件2121件,依法审结1893件,调解结案占比47.3%。(五)推动信用建设长效化。一是积极开展“3.15”、“6.14”、“12.4宪法宣传日”等信用体系建设户外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的信用意识和诚信理念,加强了群众的诚信观念。二是持续推进“双公示”工作,1至12月份行政许可报送信息量843条,入库量843条,合规率100%,迟报率1.66%;行政处罚报送信息量1302条,入库量1030条,合规率79.11%,迟报率46.93%。三是全面推进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村信用及融资环境,提升农户信用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县15个镇1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农村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共采集54926户农户信息,整村授信6个行政村。(六)推动宣传工作常态化。一是出台《营商环境突破年宣传方案》,建立营商上郡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突破年”专栏。二是3月份、12月份召开两次营商环境突破年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三是编写营商环境突破年简报39期。开展“提振消费信心、筑优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聚力支持全面创新”等户外主题的宣传活动20余次,免费发放宣传册2300余册,悬挂政务公开条幅70余条。四是在田庄国道路边、车站制作悬挂营商环境宣传展板,在学子大道搭建“德信耀名州、绥商赢天下”宣传长廊。五是发送短信宣传50余万条,朋友圈广告20余万条,并及时推送至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型媒介,点击播放量达10万余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全面压缩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大幅压缩政府投资一般项目财审时间,简化办事程序。(二)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支小支农业务规模占比达到90%以上,新增减税降费5220.97万元,涉及减免户数6993户。(三)实现清单事项100%网上可办,实现居民个人高频事项90%可网办或就近办。推动全县富余劳动力精准充分就业,目前,共促成970名求职者成功就业。三、存在的问题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我县在全市排名仍处于中游水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责任单位普遍认识不足。自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问题来看,指出我县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也未能引起各单位高度重视,在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填报上以及其他日常工作调度上,“催不动”问题比较突出,各项任务不能按期填报。导致专项治理任务进展缓慢。二是牵头和配合部门联动不够,牵头部门只管本部门的业务,没有统筹协调各配合部门共同解决专项问题,部分任务涉及到多个单位联合解决,牵头部门没有主动扛起责任,联动配合部门建章立制解决问题。目前各单位建章立制解决问题次数基本为零。三是自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部门相关问题线索移交少,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没有梳理出问题线索或者梳理出来不移交,没有相应治理内容的负面典型案例,有效警醒力度不足。四是在城市用水下水疏通,居民停车难、人居环境差等问题还有待加强。五是给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体系不够完善,对惠企政策梳理解读不够。六是各级学习先进地区典型经验做法不足,同时营商环境社会知晓率较低,各单位的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关营商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还任重道远。四、2024年工作计划在新的一年,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项重要指示精神,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先进地区典型经验,以“红蓝章”审批、常态化联审联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帮办代办、数据壁垒打通、民营企业“三进一带”为抓手,在加快项目落地、部门协同联动、主动服务项目、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一网通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6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践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推动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进市场预期信心,持续打造“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研究制定2024年营商环境宣传工作方案,并持续梳理、挖掘各成员单位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示范性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积极向上推荐。并适当提高信息宣传任务考核权重,激发成员单位积极性、参与性。每月最少进行一次户外宣传,大力营造‘人人都是环境,事事都是形象。处处都有空间,时时都在监督’的浓厚氛围。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积极督促各乡镇(中心)、部门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围绕《榆林市营商环境六个新突破专项行动方案》及省市各项安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县营商办将建立联合联动机制,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研究更多的便民利企措施,积极梳理县域营商环境领域存在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推动整改、全力攻克营商环境难点、卡点、堵点问题。同时各责任部门“俯下身子”深入企业做好政策宣传、调查研究,了解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全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社会环境,以日用而不觉的服务文化吸引各类发展要素在绥德集聚。严格考核督导问责。认真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绥德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置、回应机制。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收集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继续联合县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每季度最少开展一次综合督查、专项巡查,针对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逐一交办、迅速整改、逐个销号,形成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闭环。公开曝光影响营商环境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典型案例,对造成严重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