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未央区> 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6 16:35
单位名称 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负责本社区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常见多发病诊治及疑难病症转诊服务;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爱国卫生指导;为社区居民提供保健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负责本社区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太元路266号
法定代表人 张辉
开办资金 88.0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5.64万元 113.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的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紧密围绕区卫生健康局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中心及站累计建立电子档案129647份,建档率97.25%,使用率91.76%;健康教育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全年共开展19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受众人数2500人次,“健康素养66条”巡展共开展10场,发放彩页11万余份,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12期。预防接种服务。全年接种疫苗36052剂次,其中一类疫苗接种15454剂次,二类接种20327剂次,新冠疫苗接种294剂次。(四)0~6岁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1.儿童健康管理:0-3岁儿童系统管理3862人,系统管理率96.24%。新生儿访视共1178人,新生儿访视率96.88%。2.孕产妇管理工作:孕产妇1200人,孕13周之前建册1171人,早孕建册率96.30%;产后访视1165人,产后访视率95.81%;孕产妇系统管理1163人,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5.64%。(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202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8738人,管理率71.46%。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累计在管高血压患者7861人,健康管理率29.88%;免费体检6009人,体检率76.4%。累计在管糖尿病3170人,健康管理率31.20%;糖尿病患者免费体检2485人,体检率78.4%。疾病控制工作。按照规定落实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宣传防治工作,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按照规定传染病报告时限上报信息,报告率100%。(八)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辖区各项机构共284家,开展巡查1006次,做到全覆盖。上报违法信息8条。(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签约77210人,签约率57.92%。重点人群签约率86.07%。(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累计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08人,患病报告率3.51‰,规范管理率97.37%。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9104人,中医药管理率74.45%;0-36个月儿童中医体质辨识3740人,管理率83.95%。基本医疗卫生工作今年以来,中心坚持以辖区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2023年全年门诊总服务量为74979人次,医疗总收入1231.68万元。其中全科门诊36905人次,中医科门诊28235人次,其他门诊9839人次。检验、放射、超声等医技科室门诊总服务量119221人次;中药、西药房总服务量33445人次;药品总收入188.16万元,其中西药130.6万元,中药57.56万元。康复科门诊优化布局,完善场地及康复器材配给,派驻大兴医院康复治疗师进行业务指导和康复评估,完成辖区内失能及半失能患者入户评估15人次。(一)加大医疗文书抽查力度,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每月按时核查门诊日志、门诊病历和处方,形成书面报告,积极落实整改,并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奖惩制度,经过不断的检查、督促、整改,目前中心的医疗文书质量整体稳步提升。开展医疗文书书写、急救知识培训会,进一步规范辖区医疗机构医疗文书等书写,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二)深化继续教育,强化人员进修、学习和日常培训。2023年中心安排人员前往上级医院培训学习共11人次,参加省、市、区各类培训50余次,参加医联体组织医联体大讲堂8场。成立应急医疗救治组,加强各类急救演练,通过认真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三)建立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做好家庭病床服务,开展延时服务。中心与市三院建立互联网医疗会诊平台,积极开展远程医疗工作,2023年底共完成远程诊疗服务175人次,远程影像7325人次,远程心电34人次,实现了上下级转诊,资源互通共享。同时中心开通了家庭病床服务,目前已顺利完成24名患者的建床服务。(四)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国内外疫情流行情况,多次组织人员进行甲、乙流等相关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和医疗救治学习。制定疫情常态化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全员开展急诊急救能力培训和考核。家庭医师团队医生为家庭长期卧床患者提供上门服务80余次。(五)建立健全医疗质控体系,完善制度,优化流程,保障执业安全。持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档案开放数量少,开放率低。中心将档案开放工作要同日常诊疗、公卫服务、宣传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居民档案开放率。(二)慢病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还有待加强。下一步,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慢病体检率与规范管理率提升服务质量。(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率仍然较低。将继续加强与辖区社区居委会、物业办等相关单位的联系互通信息。(四)传染病报告工作仍需努力。将对各门诊医生开展全面培训,提高门诊日志筛查频次。(五)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工作需再加强。中心将持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督导考核工作,指导各项基本公卫项目全面开展,加大考核检查力度,确保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续向下生长、扎根社区,提高群众满意度。中心将继续以“医小白”小区工作站为据点,持续安排各责任医师团队定期下社区,通过健康讲座、义诊、慢病随访、体检、上门入户访视等多种形式,将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有机融合,让辖区居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二)继续“引进来、送出去”,打造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队伍。持续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持续和市三院、大兴医院、唐城医院开展业务合作,争取专家下沉,充分发挥城市医疗集团和医联体作用,充分发挥优质资源业务引领带动作用,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三)继续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发挥好医联体作用,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就诊人群服务满意度,迎接2024年优质服务基层行复审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我单位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截止2024年12月30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