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

旬阳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4-03-06 10:51
单位名称 旬阳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地址灾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参与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检测方案。
住所 旬阳市城关镇天池路134号自然资源局院内
法定代表人 吴忠花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万元 46.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旬阳市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强化防灾法规宣传。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宣传月、6.25土地日等重大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依法监测、依法防灾。(二)加强培训和演练。督促指导各镇以在册隐患点和重点防范区为重点,开展防灾避灾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田间地头等宣传普及活动,指导各镇开展应急演练,采取以会代训、以演代培的方式,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受地灾威胁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交通、住建、水利、应急、文广等部门,结合行业监管实际,利用重大节日集中宣传及多媒体、宣传车、会议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防灾安全活动直入基层、直入企业、直入群众,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截止8月底,全市开展防灾知识培训420场9166人,开展应急演练404场7976人参训,发放宣传资料6600余份。旬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领导干部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突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城区分别设置1个主会场、1个分会场,在21个镇分别设置分会场,共计600余人参加。培训班上,邀请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吝哲峰详细讲授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群测群防及监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方面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宣传了地质灾害防治业务知识,提升自我防范能力。(三)强化预警预报。建立会商研判制度,积极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信息共享机制,针对极端天气,开展预警研判和信息传递,提前落实“叫应”机制。今年来,共发布预警工作通知32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16次,发送预警信息2600余条,通过QQ和微信群等发布预警信息1800余条,开展隐患排查1180余次,现场应急调查38次。(四)落实预警“叫应”机制。按照省厅“123”预警叫应机制规定,结合区域降雨趋势,精准研判,第一时间将研判情况信息预警传递至镇、村、户和监测员,提醒落实提前转移避险和防灾应对工作。(五)做好监测维护。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作用,要求项目实施单位长期派员驻旬,落实326处隐患点1446台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障设备在线率超过90%。(六)坚持电话抽查。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干部每天安排专人对隐患点相关责任人员滚动式电话抽查,进一步强化监测责任的落实。针对极端天气,值班人员结合区域降雨情况开展滚动抽查和预警“叫应”,促进工作落实。截止10月15日,共开展电话抽查2660余人次,通过电话抽查,各隐患点未发生变化,情况正常。(七)落实隐患“三查”。4月中旬,我局抽调相关股室和“平战结合”支撑单位技术人员成立3个工作组,分别由科级领导带队,开展汛前隐患排查1次,排查点位76处。(八)狠抓隐患核查。按照省厅2023年下达的四轮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信息,对涉及旬阳市的两轮(第一轮、第四轮)8处解译点,安排平战结合技术人员现场实地核查,提交成果报告,落实处置措施。目前根据现场核查,按照有关要求,8处解译点中,1处移交交通部门,其余7处属于自然边坡,要求属地镇落实日常管理。(九)强化行业监管。按照地灾防治“三管三必须”规定,交通、住建、水利、应急、文广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三查”规定,履行行业主体监管责任和职责,在汛前、汛中、汛后和雨前、雨中、雨后分别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提前落实风险防控。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成2023年度普适型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并上线调试运行到位。推进老工行、江南社区、龙头小学、四海逸家、老城解放路舒爱国门前、伏羲广场等滑坡工程治理,江南社区治理主体工程进度达80%,其余项目按照设计内容全部实施到位,正在筹备项目竣工初验;启动实施段家河集镇滑坡治理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设计内容的土方清运和18根抗滑桩浇筑,总体工程进度达60%,推进历年工程治理、监测预警、调查评价项目的竣工验收,目前完成治理项目初验,已申请市局安排终验。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对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入库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不在册就没有责任,发现的隐患没有及时入库规范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防控漏洞。2.少数干群思想麻痹。对地灾防治抱有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少数干部存在经验主义,抢撤避险措施不果断,撤离人员管控未有效落实“两把锁”。3.信息共享存在短板。部门间协调不足,造成部门间灾情险情信息不对称。4.群测群防工作还存在短板弱项。部分监测人员未定期开展巡查排查、监测记录不全不规范;人防和技防融合不够,个别监测设备离线等问题。5.治理资金缺乏。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但县级财政困难,导致多数隐患点无法及时治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地灾业务知识还缺乏。面对地灾紧急情况,多数依靠平战技术单位,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二)整改措施1.继续开展群策群防宣传教育和地灾避险应急演练活动,提高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2.成立地灾防治和安全工作专班,夯实工作责任。3.建立联系会商制度和信息员条块划分工作机制。4.继续开展地灾防治平战结合,由作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业务问题。5.充分利用近5年地质灾害防治综合预警体系建设资金,防范与治理相结合,有效减少隐患数量,降低发生地灾风险。6.继续开展地灾防治平战结合,由作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业务问题。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日常预警监测。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监督各镇各部门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主体责任,夯实隐患防治责任措施。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及时落实信息传输、提前预警预报到位。采取“人防+技防”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措施,对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适时监测。(二)强化风险隐患整治。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坚持“防为主、撤为上、抢为次”的原则,坚持以市为单元、镇为主体、村组为网格、行业领域为区块,组织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的全境全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特别在雨中雨后、洪涝后易发生滑坡等次生灾害地分级分类开展摸排、建立排查台账,对排查出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的,迅速落实防治措施,并组织专家现场核查确认,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强化“双控”工作推进。按照省市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推进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管理,力争在1月底前完成野外调查、核查,提出整治意见。在3月底前根据排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治意见,完善管理措施,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全力推进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四)强化防灾项目编报。加强与省市沟通对接,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和要求,提前对急需治理的城关镇2号滑坡B区、吕河敖院社区和阴坡院子西侧、甘溪镇袁湾村丁家塘、构元镇蔚家庄、关口镇何家湾和小河镇石沙坡泥石流等治理工程组织项目编报,申请纳入省级防灾减灾治理项目管理库,争取省市予以财政资金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