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天然林保护站

旬阳市天然林保护站

发布时间: 2024-03-06 10:48
单位名称 旬阳市天然林保护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林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参与全市天然林、草原、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护林员队伍建设;承担全市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及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森林抚育管理等生态修复技术服务。
住所 旬阳市城关镇振旬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冯自社
开办资金 14.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68万元 25.3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围绕420.08万亩天然林管护目标,全面深化林长制,夯实森林资源管护双向目标责任制,强化镇村属地管理责任,筑牢生态安全底线。认真落实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落实工作,逐户签订管护协议,夯实林农管护主体责任。突出重点区域,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生态建设举措,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绿化造林,提升绿水青山成色。抢抓秦岭项目建设机遇,认真落实工程措施,执行作业设计,全面夯实管护责任,提高林分质量。千方百计落实好260万亩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协调出险理赔,化解林农风险,组织病虫防治,保障森林资源安全。(二)奋力打造生态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突出以“一江三河”为纽带,以集镇为中心,以十天高速LD连接线为重点,依托项目抓好沿线直观坡面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对沿线直观直面植被恢复、绿化美化进行重点提升。按照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把人工造林树种选择与乡村生态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以汉江百里水岸画卷、“小北环”甘双公路为重点,以林业新生态为载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森林康养,千方百计提升林农综合经济效益,聚力建成一批标准化特色林业示范园,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对近年来项目营造林管护力度,夯实修剪、施肥、扩盘、除草等关键技术措施,促进尽快提质增效,实现“双增”目标。(三)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控。围绕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森防体系,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普查、监测、预报,做好国家测报点建设,及时上报发布信息,确保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为各级政府决策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创新资源管护机制。按照“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要求。健全“市有中心站、镇有护林站、村组有护林员、山头有业主”四级资源管护体系,依法守林护林强林。重点加强对过渡期专职护林员的管理,开展集中培训,严格聘任管理,压实管护任务,联责联效考核,发挥主体作用。落实“市建、镇聘、站管、村用”分层管理机制,强化生态护林员的日常监管,督促每月召开例会、逐月考核、联责联效兑付管护补助工资,全覆盖指导使用巡山APP,打造一支“生态卫士”铁军。把各镇农业综合站对护林员的考核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市对镇考核重点内容之一。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增绿提质重点突破。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完成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退化林修复3万亩。加强对2021年0.8万亩秦岭项目造林管护巩固造林成效,实施森林抚育1万亩,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带农益农效果凸显。(二)除治防治“两手抓”,线虫病防控工作受国家表彰。自年撤销松材线虫病疫点疫区以来,防控工作重心由“除治”转向“防控”,对枯死松树落实即死即清措施,扩大树干注药范围,严防疫情再传入再反弹。年初、我市在全省林业工作会上做典型发言,年末、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全年采集样品36个,自检24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检测12个。实行“双跟班”制度,安排森防专干、监理跟班作业,从严技术指导、一树一档管理,提升除治成效。与汉滨区、竹山县签订《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联检协议书》,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全年我市发生各类病虫害4.4万亩,其中轻度2.54万亩、中度1.46万亩、重度0.4万亩,测报准确率100%。无公害防治面积4.18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5%,林业有害成灾率为4.4‰。在国家预测预报系统上报信息24条。发现外来入侵物种26种,省级普查重点调查物种9种,一般调查物种17种,制作标本34份。举办检疫执法人员培训班两期,参训41余人次。对全市重点涉木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发放入户告知书300份,共检查木质包装材料(电缆盘)123件,签发调入运检疫证123份(省内76份,省外47份),产地检疫证50份,共检疫各类苗木70万株,各类林木800立方米。全市经营林木苗木花卉繁殖基地共4家,涉木生产企业、加工经营店共30家,重点物流企业3家。开展胡蜂防控宣传3次,出动宣传车9次,组织专业灭杀队21个、防治人员3500人,发现蜂巢452个,摘除341个,设立警示牌115个,印发宣传彩页21000份,发放胡蜂防控知识单页5万份,发送防控知识手机短信2条、12万人次,当年没有发生恶性致死事件。(四)全力落实“三项政策”,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明显。一是强化3580名生态护林员规范管理,促使生态护林员发挥护林作用。二是严格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涉及17个镇,148个村(社),47730户,160.478075万亩,补偿标准16元/亩,兑付金额2567.6492万元;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兑付涉及6个镇、67个村(社),25095户,100万亩,补助标准4.75元/亩,兑付金额475.00085万元。2023年度政策性森林保险承保亩数260万亩,参保林农72812户。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单位管理还需加强。还存在着失之以软、失之以宽的问题,存在着鞭打快牛现象,单位管理条理化、制度化、规范化还需进一步加强。2.学习还需加强。本单位人少事多,工作头绪繁杂,平时忙于事务,学习抓得不够紧,干部业务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3.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力量缺乏,干部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需要在智慧林业、防虫治病、规划设计、电脑绘图等领域下功夫细钻研,做表率提质量,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执行力。整改措施1.突出创新,提高工作亮点。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2.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多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开展干部大讲堂,通过这些载体让每个干部都能做到能说会讲,从而达到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再提高。3.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传帮带增强干事能力和单位凝聚力。四、下步工作打算以中央农村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安康市委市政府“倍增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富民决策部署,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主责,以公益林建设为抓手,以强化护林队伍建设为载体,以森林病虫害防控为重点,严控林业有害生物四项指标,依托秦巴山区林业项目建设,以党员干部红心护绿和“高质量项目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做好“护绿、增绿、提质、增效”等工作,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服务,扎实推进市域“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普惠林业”高质量发展,竭力为生态立市、生态兴业、生态富民贡献天保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