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山阳县自然资源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制定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综合执法工作规划、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等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重大违法案件查处和跨区域执法;承办上级交办、督办及有关部门移交、提请的各类案件查处等工作;负责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综合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做好自然资源综合执法宣传教育工作;完成县自然资源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 |
住所 | 山阳县城关镇南大街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峰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山阳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3.83万元 | 276.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山阳县自然资源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5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打造作风好,业务精的执法队伍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及业务知识学习。年初大队制定了全年学习计划,并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执法大队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充分利用“6.25”全国土地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民关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二)加强巡查检查,提升执法效能大队不断加大土地、规划、矿山日常巡查频次,持续加强违法查处力度。今年共出动巡查车辆2000余车次,6110余人次,行程5.6万余公里,现场制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50余次,巡查监管城区建设项目211宗,大队在依法查处土地矿产和规划执法各类违法案件时,采取暂扣施工电葫芦5个,现场查封违法施工建筑21宗,查封违法施工机械33台等有效措施,拆除违法建(构)筑物3062余平方米,有力打击了各种违法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三)严把政策,扎实开展卫片执法工作2023年自然资源部共下发我县遥感卫星图斑354个(拆分后填报504个)。经大队外业核查、内业综合研判,填报合法图斑153个,违法图斑177个,其他类图斑174个。经大队督促整改现已完成整改24处,面积189.66亩,其中恢复耕地94.8亩(永久基本农田29.64亩),有力地推进了全县违法图斑整改工作落实。(四)联合执法,强化城市管理按照县政府《关于印发山阳县城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由城管局牵头开展为期3个月的综合整治活动,由一名分管规划领导带队,抽调15人参与以“治违、治乱、治堵、治脏”为重点的城市管理综合治理。通过集中整治,扭转了反复反弹局面,规范了经营秩序,疏通了城市道路,消除了安全隐患。(五)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各类整治整改工作1.大队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印发通知,分解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任务,对各类反馈问题经常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问题不反弹。二是《省动态台账》涉及山阳2个问题及自然资源厅第五暗访组反馈2个问题均已完成销号。三是市自然资源局下发秦岭联合交叉检查反馈问题14个。现已拆除、清理恢复、整改到位8个;其余的大队督促其尽快完善用地手续。四是山阳县秦岭办下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图斑6个。其中2个问题已按照整改要求拆除销号,其余4个问题大队将积极调查,督促其尽快完善用地手续。2.扎实整改反馈问题。对全市“林长、河长、田长制”反馈的8个问题,现已清理恢复到位7个,目前大队正在督促生态农业产业园尽快办理用地手续。3.持续推进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大队按照整改要求,采取一线工作法,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及时跟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4.强化措施,认真开展省联合执法检查问题整治,大队采取停工整改、关闭拆除、恢复治理等措施全面整治省联合执法检查的4个问题。(六)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各类信访维稳工作大队共受理各类投诉、信访事项95件,现已办结并上报答复94件,办结率98.9%。切实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 一是不畏严寒、日夜坚守,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开工。为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保证山阳县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顺利进行。执法大队从2022年农历腊月二十八至2023年正月初六共8天,执法人员不畏严寒、任劳任怨,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对开工现场进行彻底清理。二是精心筹划,全力以赴,确保元宵焰火晚会成功举行。1月底,为全力做好2023年“焰火晚会庆元宵”场地清理工作,执法人员经过五天五夜的连续奋战,彻底清理了场地内的树苗和建筑垃圾,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乱占耕地行为。执法大队重拳出击,对我县3处侵占耕地建设的烤烟房及其附属设施,予以现场拆除并恢复土地原状,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四是超额完成卫片执法工作。大队聚焦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突出重点,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重点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新增非农建设行为,今年立案调查卫片执法案件29件,立案率100%,查结率100%,土地卫片违法占地面积763.45亩,其中耕地占170.69亩(含中省重点项目125.48亩)。目前,我县含重点项目违法占地比例36%,违法占耕地比例19.2%。卫片不含重点项目违法占地比例4.37%,违法占耕地比例3.74%。不含重点项目违法占地62.15亩,其中占耕地28.14亩,卫片违法占耕地面积全市最低。三、存在问题(一)新形式下的卫片执法面临问责风险加大。一是西十高铁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后续配套用地量大,手续办理较慢,造成违法图斑,难以消化;二是设施农业用地图斑通过率普遍偏低,主要是占基本农田无法备案,可以备案的又上图入库不及时全面,系统无法填报及认定为违法;三是农村道路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较为突出,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通村路、生产路均不同程度占用了耕地和基本农田,根据新的判定规则,未做进出平衡和基本农田补划的均认定为违法;四是农村村民建房违法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综上原因,我县违法占用耕地整改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容易被上级追责。(二)违法行为制止难,现行土地、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没有赋予国土资源执法强制手段,制止违法行为缺乏强制措施,土地矿产执法处于两难境地。(三)各类整改执行,各部门相互配合之间会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很难形成合力,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四、改进措施(一)优化卫片执法流程,疏堵结合。做好与审批和供应等相关部门主动服务结果的对接,以完善手续和及时上图入库为主,降低违法比例,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争取得到理解和帮助,减少村民建房违法数量,降低政府被问责风险。(二)早发现、早制止。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自然资源执法强制手段,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镇村联合巡查机制,明确责任,真正做到责任到岗到人,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三)建立内外联动、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一是建立系统内部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二是加强与环保、农业和城管等外部对接,多部门联防联控执法机制,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震慑违法行为发生。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继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立足执法查处工作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举一反三、以案促改、立行立改,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做到行政执法与普法有机结合,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综合执法工作中来。(二)严格卫片执法检查,优化卫片执法流程。采用疏堵结合,请审批和供应等相关部门主动服务,以完善手续和及时上图入库为主,降低违法比例,同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争取得到理解和帮助。对非法占地、非法采矿的多发区域实施重点监管、开展集中整治,对违法行为从快、从严查处,对重大案件及时向县局报告。(三)构建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一是建立联动执法协作机制。建立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会议事项,增强行政执法合力。二是建立行政执法协作制度,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执法事项清单,明晰各自行使的执法权限和边界,对其他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活动,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予以支持、配合。三是建立完善与公安、检察、审判等机关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两法衔接”机制,使执法更加高效、畅通、快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