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政务大厅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对政务大厅行政审批事项、便民服务事项的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和管理监督;对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农村便民服务代办点进行业务指导;承担政务大厅的安全防卫、环境美化、优化工作;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 |
住所 | 紫阳县城关镇紫府路 | |
法定代表人 | 陈明刚 | |
开办资金 | 2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13.96万元 | 377.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1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一是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已承接各部门101项行政许可事项基础上,从7个部门再次划转34项行政许可事项至我局,占全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总数的51.5%。二是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依法动态调整并公布《紫阳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262项,落实清单之外无审批”。分类推进涉企业经营许可事项改革67项。三是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印发了《紫阳县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制定了紫阳县“一件事一次办”办事指南宣传册。(二)行政审批方面。一是务实开展“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动态梳理有帮办代办需求的重点项目117个,逐项目落实“1+1+N”帮办代办团队,形成“需求收集—清单管理—部门联动—督查督办—办结回访”工作闭环。二是建立行政审批周调度会商机制。自3月下旬开始,针对全县重点项目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周调度会商,推动解决重点项目审批服务难点、堵点问题。三是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和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建设,在县政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和招商引资绿色通道,为新开办企业提供“企业登记、发票申领、公章免费刻制、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开户预约”套餐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零收费”。(三)政务服务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从场所、人员、事项、服务、网络、制度6个方面,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创新基层政务服务“五办模式”(清单事项窗口办、网上事项指导办、上级事项代理办、高频事项下沉办、异地事项远程办)。二是推进政务服务进园区。设立县硒谷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分中心,梳理涉园涉企审批服务事项76项。三是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联合县工改办在县政务中心优化设置“工改专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严格执行政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日常巡查、考核评比“三项制度”,坚持AB岗制度周末“不打烊”,常态化为群众提供“茶水服务”,持续开展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电话咨询服务、“办不成事”反映兜底服务等。四是常态化开展“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优服务”活动。每月组织部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走进大厅,以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身份,全流程换位体验,认真查找办事难点、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优化窗口服务。(四)热线办理方面。深耕“6+6”热线工单办理模式,建立干部作风能力“双督双查”工作机制与12345热线督办约谈机制,对12345热线诉求事项解决不到位、群众不满意、存在作风问题的,由县作风办视其情况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五)队伍建设方面。常态化开展党员轮流主持、警示教育日活动,持续抓好驻村帮扶和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扎实做好营商环境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以及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中涉及行政审批领域整治工作。严格落实主题教育安排部署,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对标“亮身份作表率、提效能优服务、转作风树形象”三项重点任务,高标准做好“便民服务”先锋活动牵头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实体大厅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3503件,按期办结率100%,“好差评”数3万余条,好评率100%。政务大厅今年提供免费刻公章免制1580余枚、免费政务专递697余件、免费复印9970余人次。12345热线服务工单按期办结率100%,回访满意度92.7%。今年5月,我县帮办代办工作在《陕西新闻联播》播出;7月,《紫阳县:践行“三个年”要求完善“6+6”模式高效务实解决企业群众诉求》被市营商办列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7月,被县直机关工委授予“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称号;8月,《紫阳推动群众诉求直达快办》受到安康日报关注报道;10月,《紫阳:“三单四办”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办事》受到陕西日报关注报道;11月,我县项目管家帮办代办工作受到陕西日报关注报道;今年11月,陕西省发改委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193期刊发我县“三单四办”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数据共享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因大多数部门单位从上到下业务信息系统垂直管理、专网运行,导致审批和服务相关数据信息无法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二是主动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被动审批、坐等审批的老观念还没有完全破除。县本级行政审批事项限时办结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对涉及上级审批的事项,提前对接、主动协调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三是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少数行业部门事项进驻不规范,窗口工作人员为临聘人员,服务质效有待提升。部分镇、村、社区便民服务机构人员不稳定,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二)改进措施:一是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完善“紫阳数字政务平台”平台功能,积极对接“数字紫阳”,动态梳理异地远程办事项清单。二是动态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依托陕西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库梳理完善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各基本要素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之间保持一致,确保政务服务标准规范、整体高效、公平可及。三是进一步巩固提升县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成果,常态化开展基层政务服务业务指导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做强一个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完善“紫阳数字政务平台”平台功能,积极对接“数字紫阳”,积极探索更多审批服务事项掌上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二)做实两项改革。一是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全面研判政务服务未进事项,推进全县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县政务大厅或者分中心大厅综合受理、集中审批、一站式办结。二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加强全县“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集成统筹,推出更多“一件事”,拓宽改革覆盖面。(三)做细三张清单。一是动态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二是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三是梳理重点产业链项目全生命周期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四)做优四类服务。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不断创新审管联动方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审批、监管信息“双推送”“双回路”机制,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审管联动模式。二是优化基层政务服务。进一步巩固提升县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成果,常态化开展基层政务服务业务指导工作,颗粒化梳理更多高频事项,以权力下放、委托代办、全程网办等形式向基层延伸,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办。三是优化12345热线服务。在深化12345热线工单办理“6+6”模式基础上,创新建立“重点督,随机访”工作机制,将无人认领、应办未办的疑难工单纳入督查重点,督促热线承办单位履职尽责,推进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四是优化帮办代办服务。深化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模式,将帮办代办与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改革措施相结合,助力项目企业早落地、早建设、早达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