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4-03-05 15:11
单位名称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遗传与保护、经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等科研任务;承担野生动物疾病传播与防治研究任务;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住所 西安市兴庆路85号
法定代表人 常罡
开办资金 6289.8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科学院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560.5万元 5788.29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从业人数  8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中期之年,在陕西省科学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领导班子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院党组各项部署要求,带领全所职工狠抓落实,开拓创新。这一年研究所创新工作成效亮点纷呈,学术研究传播影响力持续扩大,为我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从严治党,狠抓实干,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提升党建水平制定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关于举办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的方案》等文件。共召开14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通过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做到“关键少数”反复学习领悟,覆盖全所干部群众和退休同志。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圆满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2023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完善《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管理办法》。召开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和部署,建立健全党建信息发布系统审核机制,加强网络正面思想舆论引导,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制定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规范工作程序,为党风廉政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三)弘扬科学家精神,党建引领科研发展获批首批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立宣教场馆1处。以研究员为核心,制作完成第二部“增科技、兴生态”宣传片,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所网站开辟“弘扬科学家精神”专栏,长期宣传科学家事迹,引领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激情。(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支部标准化制定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考核办法》,细化考核量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确保“两个作用”的发挥。同时将组织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学术带头人、科研和管理骨干中积极发展党员。(五)扎实做好群团、统战、人才、宣传工作支持团委编排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山谷记》,获陕西省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活动三等奖。召开统战会议,与民主党派成员、科研骨干交流,听取科研和管理意见,就生态文明建设议案展开研讨。召开退休支部“善作为”主题党日活动,宣讲主题教育成效。坚持党管人才,对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落实两手抓,加强把关引导。(六)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2023年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征求各支部、各部门的意见基础上,一一回复意见,并完成办公网络提升改造、办公楼消防安全升级、家属楼安全隐患排除、便民暖情(生日蛋糕等)工作。二、真抓实干,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一)加强制度建设,对标完成任期目标工作规划1.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研究所实际工作需求,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谋划,新立及修订制度共计11项,包含党建、纪检、人事、财务、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高效化。2.阶段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结合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研究所“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标对表,统筹推进年度工作任务。截至2023年末,研究所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已超前完成90%以上。(二)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显著提升1.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坚持问题导向,重抓人才队伍建设。本届班子成立后,为加强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经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中层领导人员选聘工作方案,通过内部推选方式开展中层领导人员选拔聘用工作,优先从愿意到管理部门工作的科研骨干和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与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中选拔,重点考察个人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等,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中层干部的职位,能够为研究所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为期半年的调研和意见征集,出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高级岗位特别聘任方案》,以此来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特聘高级岗位的管理和业绩考核,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人才自主培养取得突出成效。本年度新增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1人,引进博士人才1人。同时积极鼓励科研人员深造,在职取得博士学位2人,委培博士1人,博士后1人。人员福利收入不断提高。修订完善了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福利收入不断提高,工资绩效较十三五末(2020年)平均提高约20%。2.基础研究和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全所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到账经费2548万元,较2022年增幅约35%。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25篇,其中二区以上高质量论文11篇,获批专利、软著8项,出版论著2部,发布地方标准5项,提交咨询报告5项。整体科研成果数量较上一年度提升70%。科研平台建设取得进一步提升。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后,本年度又获批全国首批林草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首批民航鸟击航空器残留物鉴定机构,这标志着我所在科学传播、科技服务方面的工作又登上新台阶。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前进。主办了第二届秦岭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论坛,扩大了重点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以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成功获批环保部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站。完善了重点实验室成果管理和开放基金等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3.科普宣传和学术交流形式多样,研究所影响力不断增强科普宣传不断加强。2023年研究所成立30余人的专家科普团,参与了“科技之春”、中科院公众科学日、陕西省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通过科普进校园标本展、科普讲座、综合校外教学实践等形式普及中小学生25000余人次。接待各市、区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学校领导参观研究所野生动物标本展览馆10余次。并与媒体加强合作,积极宣传研究所科研成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陕西卫视、陕西日报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研究所科研工作20余次,显著提升了研究所社会影响力。学术交流形式多样。成功承办“第二届秦岭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论坛”,推动秦岭生态保护的科研工作由“会做什么”向“该做什么”转变。设立“动物交叉学科研究论坛”,邀请曼彻斯特大学、国家林草局、中科院动物所、浙江大学等专家做客论坛,加强动物交叉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4.“一所一品”助力乡村振兴正式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针对“一所一品”项目政策与制度欠缺的瓶颈,在陕西省“三项改革”政策的指导下,根据省院科技处的统一部署,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结合研究所实际制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组织“一所一品”项目参加专项路演活动,着重解决“一所一品”和成果转化中的配套政策问题,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对口支援汉中市镇巴县杨家河镇三湾村的乡村振兴工作。研究所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工作组,制定《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提出科技成果赋能、文化活动支撑、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智力支持、打造亮点成绩等6大任务,明确具体帮扶目标,同时选拔2位骨干人员驻村开展种植养殖帮扶工作。(三)加强基建工程管理,提升办公品质安全办公环境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为确保办公环境安全以及网络安全,完成了办公楼消防安全改造项目和网络升级改造项目,有效保障了广大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野外基地安全保障不断加强。通过实施凤县、佛坪及镇巴基地野外台站安全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有效防范地势和季节等因素对基地正常运转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野外科研条件,保障基地安全工作生产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资质,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