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蒲城县气象局

蒲城县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4-03-05 11:30
单位名称 蒲城县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气象科学、促进科技发展。天气气候监测、预警预报、气象探测、资料处理、气象服务、防雷电安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与实施。
住所 蒲城县城南塬迎宾路115号
法定代表人 刘红
开办资金 238.0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21.35万元 477.8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渭南市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业务工作(一)夯实业务基础,稳步提升业务质量1、积极完成各类基础业务工作:认真开展汛前业务自查工作,做到汛期气象服务组织、制度、装备、技术、人员、应急六到位,切实保障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各项制度、责任和措施到位,确保气象业务服务,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及时更换了部分区域站的老旧电池和雨量传感器,另外5月份完成了区域站核查工作;二是4月份完成视程障碍现象仪安装,并于6月30日完成业务Ver3.0.5.512版本升级,正式采集传输视程障碍现象仪数据;三是开展NIFS3.0业务运行工作,积极应用系统各类预报服务产品,并及时上报秦智系统和NIFS3.0系统预报服务创新应用案例总结报告;四是积极申报2023年精细化服务优秀案例,及时编写、上报案例报告;五是完成陕西省预警叫应联动信息报送系统内部培训,在汛期重大天气过程中积极应用,及时录入上报应急叫应和联动信息;六是完成了气象观测质量体系内审工作,并按时上报管理评审;七是8月份完成业务电脑网络安全检查,气象台和国家站所有电脑均安装省局下发的天擎终端安全软件;八是及时备份国家站数据,及时备份区域站CF卡数据;九是9月底完成国家站电信网络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业务传输质量;十是10月份升级业务软件至Ver3.0.5.1018版本,并于31日完成国家站设备检定和维护,当日20时之后完成业务切换工作。稳步提升观测业务质量2023年前10个月,蒲城国家基本气象站小时观测数据可用率100%,数据错误率、可疑率、缺测率均为0%。全年共出现3次故障,分别为4月25日市电变电站故障、6月20日草温线路破损故障和8月23日降水现象仪死机故障,均在时效要求内完成维修,全年设备稳定运行率99.97%,达到考核要求且未出现质量通报。多形式加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1.多措并举强化业务人员学习能力一是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局培训中心举办的2023年综合观测技术培训、陕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二期培训,其余业务人员通过线上学习,切实做到“人人掌握、人人熟练”。二是组织业务人员积极报名参加基层人工影响天气岗位能力提升、县级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县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等网络培训班,强化基层业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三是组织业务人员积极参加渭南市气象局业务科定期举办的综合观测业务理论考试,并及时组织业务人员复盘讨论,进一步强化业务理论基础,最近一次10月份业务考试综合成绩位列全市第二,业务队伍建设成效初显。四是8月份依照省市气象局相关要求选派业务骨干人员参加高空作业培训,并通过系列考试取得渭南市应急管理局签发的高处作业操作证,实现省市局关于县局至少一人具有高处作业证的目标。五是强化业务人员远程学习,高要求、高标准完成学习目标,截至目前,气象台业务人员气象远程培训学习有效时长均在200小时以上,达到中国局远程学习示范点的考核要求。2.联建联创提质量,互鉴互学强业务8月和9月我局业务人员先后与白水县气象局、华州区气象局联合开展“三联促三动”活动。活动以党建引领业务为目的,以建立建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抓手,聚焦气象业务主动互动联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部门间理论联学、支部共建、先进同创。以座谈会、现场展示等方式,针对预报预警制作发布、灾害性天气临近监测、强对流天气内外部叫应、气象信息员培训和专题气象服务等业务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总结优秀做法和典型案例,切实做好互鉴互学、取长补短。(三)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今年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极端天气多发频发,蒲城县气象局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抓好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认真贯彻省、市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以及“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调度会议精神。要求气象台全体业务人员充分认识灾害性天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层层压实责任和工作职责,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确保安全度汛。一是持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强化建设气象信息员队伍。今年顺利完成气象信息员、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直通式服务用户的更新,共建档录入系统477人。二是因时制宜及时更新气象服务制度、方案。今年更新了决策服务方案、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和春耕春播气象服务等方案。三是积极开展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专题气象服务。今年开展了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假日及高考、中考、春运等专题气象服务工作,此外还为一些乡镇、学校举办的区域性活动提供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四是迭进式更新预报预警服务内容。气象台每日制作天气预报,遇重大天气过程时业务人员结合卫星云图、雷达基本反射率产品图及NIFS3.0系统开发的机器学习、雷暴跟踪等产品,迭进式更新预报预警内容和天气实况数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防汛工作、安全生产、气象信息员等微信群内及时发布,为应急管理局防汛调度提供决策支撑。五是积极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从监测精密着手强化全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9月份下旬完成了永丰、陈庄2个区域站新址选址工作,预计年底完成建设并启用传输数据。六是重要天气过程加强联动,积极开展“叫应”工作。今年汛期天气过程复杂、极端天气频发,我台严格按照各类制度,及时研判、迭进式更新预报预警服务内容,加强与应急管理局、防汛办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信息沟通,针对雨雪降温、降水降温吹风、阴雨天气等重要天气过程,充分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及时向各镇(办)和成员单位发送各类重大天气过程气象灾害防御通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重大天气过程保障及时、服务效益明显。1.全年共报送重要气象信息专报46期,气象信息快报105期;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名义发文30期;制作发布预警信号216期,灾害性天气预报51期,短临警报6期,雨情通报24期,共启动应急响应18次,联合自然资源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期。今年汛期出现多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全局上下全力应对,强化灾害性天气“叫应”制度落实,共计向各级党政负责人开展“直通式”叫应38次。2.针对重要天气过程,组织值班人员严格遵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和“早准快”要求,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制作气象信息服务材料,在向局领导汇报的同时,电话告知防汛部门和应急部门负责人,相关乡镇负责人,通过短信平台发布天气情况和未来天气预测,3.气象服务精益求精。通过公文系统、电子邮件、微信工作群、微信服务群等形式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气象服务专报等各类气象服务材料1100余期。全年发布气象信息快报397期(含气候预测期、干旱专题、三夏专题、春运专题、周预报期、雨情通报、防汛防火专题、旬预报等),重要气象信息专报46期(含寒潮、连阴雨雪、大风降水降温、强降水、暴雨、高温等重要气象信息,节假日专题预报、高考专题预报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67期(含暴雨、大风、寒潮、高温、道路结冰等各类预警信号)。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实施防雹、增雨(雪)作业17次,消耗火箭弹97枚,切实发挥了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治理、森林防火中的作用,无漏防和不安全事故发生。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区域自动站升级改造步还需加快,尽快完成县域内区域站的升级改造工作;2.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距社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整改措施:力争在2024年全部完成自动站升级改造工作,提高预警水平;开展研究型业务;加强预报队伍建设,提高预报水平。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及重点1.考虑到目前正在进行省市县网络改造升级,需进一步强化网相关能力。2.进一步提升业务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强化预报和科研能力。3.持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扎实做好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4.继续强化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5.扎实推进关键天气检验评估业务,强化特色产品气象服务业务。加强各类预报平台系统产品应用,优化预报和气象服务内容。6.继续强化落实强降水“叫应”工作制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