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

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5 11:28
单位名称 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是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业务范围:管理市政务服务中心日常运营,开展中心信息化建设任务,制定业务运行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推进驻厅许可、审批项目标准化管理;受理有关投诉,实施效能监督。
住所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车雷街69号
法定代表人 雷晓萍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
举办单位 渭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47万元 76.6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依据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抓队伍、强支撑,夯实政务服务“软基础”。一是队伍建设加压加力。建立西渭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关系,派出2批4人赴西安跟岗学习,交流经验、开拓视野。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赴壶梯山战役遗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进行政务服务礼仪、急救知识等各类专题培训,干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持续提升。二是文明创建提质增效。坚决落实创建工作责任,抓好政务大厅及包联小区创建工作,制定“周五创建日”制度,全年开展周五创建日35次,对包联小区开展创建活动20余次。三是干部作风持续向好。全年局长(主任)进大厅活动共进驻领导338人次,接待办事群众1075人次,现场办结1073件,收集意见建议4条,助力窗口服务优化、效率提升。开展对照国办第八督查调研组重点关注问题自查自纠,收集整理窗口单位41份自查清单,自查整改3方面12个问题。(二)抓监督、增质效,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一是加强日常巡查。严格执行日巡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优、年考核监督机制,全年通报违规人员54人次,约谈问题窗口2个,发送提示函9份。通过“红黑榜”公示窗口服务质量,全年共表彰窗口及个人59个,“亮相”典型问题24个。制定市政务大厅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位,大厅网络安全稳定可靠。二是扩宽监管渠道。召开座谈会并聘任新一届42名效能监督员,收集意见建议7条。持续落实跟踪办件制度,开展跟踪办件207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9处。推动大厅监督窗口、办不成事窗口有效运行,聘请专职礼仪培训师,对窗口工作人员靠前监督,促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三是紧盯投诉处理。扎实开展政务服务“三回访”工作,完善回访台账,强化结果运用,回访群众1200人次,收集群众建议10条,回访满意率达99%以上。妥善各类投诉意见12条,12345转办工单21件,定期对投诉意见处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工作形成闭环。(三)抓创新、优服务,助力政务服务“增温度”。一是全力提升政务服务体验。梳理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制作摆放政务服务名片1000余份。规范窗口业务办事指南,明确业务办理要素,统一印制摆放办事指南1200余册。以高频事项办事指南为基础,制作发布9期政务服务微动漫,提升企业及群众办事体验感。重新排布政务大厅网络系统布局,增设网络端口,整理机柜设备,更新办公电脑130台,升级优化东厅导办区域,有效改善大厅办公环境。二是主动拓展政务服务边界。坚持开展周末延时服务,通过周末延时服务共办理业务30余件,受理咨询160余次。在出入境管理处、车辆管理所、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置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实现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间的双重管理、高效协同。三是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四进”。指导推动各县(市、区)全面铺开政务服务“四进”工作,中心自身持续探索创新,先后开展进校园、进区县等活动,全年开展“四进”活动12次,现场咨询办理1600余件,服务企业群众2950余人。蒲城、白水等地区通过“点单派餐”“摆摊”“赶集”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四进”活动,推动服务资源、服务事项“双下沉”。二、取得社会效益2023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扣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标,以党建为引领,提素养、优服务、强支撑、增质效,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年累计办件115万余件,其中实体大厅办件38万件,网上办理77万余件,两个大厅运行平稳有序。“四进”活动经验在渭南改革动态第39期专刊推广,活动成效被《人民日报》(11月21日第11版)报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企业群众的认可。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政务大厅管理有待提升。部分派驻单位对派驻大厅窗口工作不够支持重视,首席代表、窗口工作人员派驻不到位,且中心对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实绩考核无直接管辖权,管理缺乏有效抓手。二是政务服务智能化存在短板。信息化建设跟先进地市差距大,部门间信息系统共享利用率不高。三是实体大厅基础设施陈旧、办公空间不足。后台办公空间严重不足,导致部分部门工作人员无法全部进驻;现有大厅空调、取暖、通风等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大,整体环境难以提升。2.改进措施。一是健全政务服务奖惩运用制度,激发工作效能。完善首席事务代表管理制度,规范驻厅窗口单位首席代表派驻要求。二是不断拓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功能,配合推动在线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沉,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三是对大厅窗口布局进一步调整,形成更为清晰明确业务办理专区。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加大对大厅设施设备日常巡查力度,确保厅内水电、设备正常运转。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队伍建设水平。以深化主题教育推动党建引领,不断健全完善组织体系,理顺中心党总支管理架构,适时划转窗口工作人员党员关系。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强化作风建设,锤炼过硬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培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学习交流,按照行政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等工作,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职业化。(二)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大厅管理水平。健全政务服务奖惩运用制度,激发工作效能。完善首席事务代表管理制度,规范驻厅窗口单位首席代表派驻要求;指导分中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分中心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继续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要求,优化调整大厅窗口布局,逐步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三)强化日常管理,改善政务服务质量。加强对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作风监督,健全政务服务工作错情提醒约束机制,针对典型问题和重点窗口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挂账销号”逐一整改。深入开展跟踪办件活动、强化“红黑榜”运用,精准查找困难和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建好专业化帮办代办队伍,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申报辅导,突出适老、适残等服务主题,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影响力。(四)推进智能化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度。做好部门自建系统与政务服务网的对接工作,积极推进各审批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不断拓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全面优化升级大厅抽叫号系统,兼并开发业务咨询、智能填表等智能化应用系统,提升业务咨询办理精准度。按照“利旧一部分、更换一部分、新增一部分”的思路,替换新增智能化抽号机、叫号器、大厅查询一体机、窗口显示屏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大厅政务设备智能化水平。(五)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形象。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深化拓展政务服务“四进”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守正创新,及时总结固化现有制度经验,找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努力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创新性的政务服务活动。认真梳理总结政务服务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争取更多先进成果在更大范围得到宣传推广,不断擦亮渭南政务服务工作品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