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减灾服务中心)

渭南市临渭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减灾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5 10:31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减灾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影工作管理;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人工消雾)。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渭双路3号
法定代表人 鹿庆华
开办资金 12.6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78万元 11.9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气象人影的精心指导下,区人影中心结合临渭实际,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气象先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抓责任,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重点工作推进计划,及时加强分析研判,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积极落实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要求,我中心及时对今年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了《2023年临渭区人工影响天气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上报区政府并得到批复。三是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1.加强岗前培训。3月13日至17日组织人工影响作业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操作人员轮番进行实操作业训练,培训结束进行考核,所有人员均达到合格。2.完成作业点地理信息勘测核准工作。今年对全区5个作业点地理位置进行再次勘测核准位置信息,确保人影作业点地理信息准确无误,保障全区人工影响作业能够顺利进行。3.加强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安全管理。(二)抓机制,主责主业彰显作为。一是全面提升人影服务保障能力。为服务好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修复,全年启动火箭弹作业4次,消耗火箭弹44枚,有力地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在重大活动保障和防灾减灾救灾中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保障任务中,我中心两名人员赴汉中参加保障任务,发射火箭弹4枚实施人工减雨工作,圆满完成保障任务。二是多举措做好专业气象服务。加强与应急、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报送监测预报预警信息、雨情与高温实况及灾情,使相关部门能够把握重点,全力防范,并紧急启动有关应急预案,确保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三是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做好单位内部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1次内部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对排查的安全隐患建立台帐,限期落实整改到位;在增雨防雹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申报空域,保证作业安全和空域安全;对高炮、火箭弹操作规程及弹药的运输、装卸、出入库进行严格管理,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安全;按时对火箭架进行年检,对操作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险,完善人影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定期对作业装备进行维护工作,确保人影各项工作安全稳定。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农业生产、生态治理中至关重要,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后,我中心对今年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同时,制定了2023年人工影响天气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上报临渭区政府并得到批复。我中心能够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人影工作,得到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年启动火箭弹作业4次,消耗火箭弹44发,人工防雹、抗旱增雨、森林防火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工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三、目前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进展缓慢,标准化程度不高。“两库两室一平台”建设不达标。我区作业点均为移动作业点,截止目前已有5个作业点,人影作业人员针对每次有利天气形势,有效选择作业点进行人工作业。未完成“两库两室一平台”建设不达标问题。2.经费保障不及时不到位。着力争取财政经费,将作业点等基本建设以及维持经费、作业经费和业务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中心将持续坚持“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把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职责,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把握从严治党新常态,紧跟区委区政府和区局党组部署要求,始终将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党建工作,注重提高党的建设能力。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全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二)始终保持责任担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气象主管”的工作机制,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把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三)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积极协调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增雨防雹网络建设和装备设施的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自动化水平,为服务民生,防灾减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保障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