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渭南市临渭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发布时间: 2024-03-05 10:30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提供监督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预制构件、道路工程质量监督,建材产品质量的检验。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北段204号
法定代表人 张康
开办资金 6.96万元
经济来源 非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2万元 5.23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及区住建局精心指导下,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全体干部职工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主动认领上级交办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一年来,我站依据《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各责任主体不良行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以及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在工程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一是继续监督执行原材料现场联合验收制度,对原材料型号、规格、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进场资料由建设、施工、监理联合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场。二是严格落实见证取样制度,进一步规范取样、抽样、送样等行为,确保原材料检测具有代表性、广泛性。三是加大了对辖区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资质、资格、接样、检测标准、检测档案管理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检测效果科学性、公正性。四是定期对涉及项目供应的商混企业进行延伸监督,确保商混原材料质量不出问题。2、在安全生产方面:一是加大了危大分部工程的监督力度,对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部分工程。进一步规范方案编制、审批、论证、实施、验收等程序及实体标准。起重机械使用登记40件、安拆告知41件,全年备案率100%,方案论证全覆盖。二是加大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企业项目自查的基础上加大了行业监管、现场排查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全年发现问题800余件,整改闭环100%。三是严格落实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对《安全生产检查标准》采取企业自评与政府考评的形式,做到项目全覆盖,促进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与安全管理水平提高。3、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一是加大了对施工图及图审结果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照图施工,对图纸变更行为进一步规范。二是加强了对工程重要部分、关键节点验收制度的监督,夯实质量终身责任,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节能、竣工验收环节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三是加大了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了对装配式建材工艺的监督,促进工程质量标准化。四是结合近年来质量投诉问题,加强了对门窗渗漏、防水、给排水等常见问题的过程控制,全力化解或杜绝施工工序不合理或施工工艺不规范造成的质量问题。全年发现虚假报告12份,不合格报告100余份,全部整改闭环。二、社会效益情况1、加大了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行为查处力度,杜绝了违法行为的发生。2、对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进行专项治理,杜绝无证上岗。3、夯实企业主体责任、项目经理、总监、安管人员配备及在岗履职情况进行了定期检查,确保企业责任落实。4、大力推进实名制管控系统应用及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立,杜绝业恶意欠薪、恶意讨薪现象的发生,保证农民工合法权益。5、完善了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覆盖率100%,同时督促第三方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服务培训全覆盖。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今年来,在住建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还存在一些问题么有解决。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与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推进,监督内容更加细化,加之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更新,监管难度不断加大,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模式需要改进和细化。执法权限需要升级。目前,质监站仅有监督检查权,无行政处罚权,监管能力和效果不佳,需提高执法权限,《罚没证》不可或缺。人力不足。质量安全监管量大面广,多年来未进新人,加之多人抽调,在抓好单位日常工作的同时,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难以有效统筹。财力不足,单位收入仅为财政拨付的人头经费,在人员外勤补助,车辆保障及质量安全监管所需购买的第三方技术服务等费用无力承担,4、建筑原材料、主体结构等质量状况、危大工程、安全隐患排除等统计、分析、评估及预防工作明显不够,监管深入需要进一步细化。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2、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细化检查任务、量化项目评价机制,加大相应频次,保证行业责任落实。3、加大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区域建筑业健康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