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咸阳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发布时间: 2024-03-05 10:00
单位名称 咸阳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承担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权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等。
住所 咸阳市玉泉路5号
法定代表人 张大争
开办资金 14.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79万元 35.76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来,在市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行政委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职责,扎实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和日常执法检查,全面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协调化解,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监察执法作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充分将平时巡查、专项检查、案件专查等日常监察执法工作与“双随机”“两网化”工作有效结合提升工作效能,持续推进劳动保障智慧监察系统应用,对全市3870户企业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其中A级2130户,B级1738户,C级2户,办结劳动监察案件49件,协调办结案件883件,办结率100%,向社会公布违法案件4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5件。有序开展劳动用工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失业保险待遇问题、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将82家用人单位检查结果按期录入平台公示,核查67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情况,排查373户企业1.4万多人的休息休假情况,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46家、劳务派遣公司160家。配合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实参保三个月以下领取失业补助金的人员和企业真实性以及失业保险资金截滞留情况,检查用人单位382家,指导企业更正劳动人事管理制度20余项,完善劳动合同300余份。二是治欠清欠工作成效显著。按照“政府主导、人社部门统筹、行业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治欠清欠工作机制,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扎实开展“跨年度集中整治”“攻坚50天、决战保支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欠薪隐患排查整改”“冬季行动”“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在建项目用工管理,确保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工资专用账户制度、工资按月足额支付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等八项重点制度在全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力保障劳动者劳有所得,有效防范重大欠薪风险隐患,圆满完成了省考、国考迎考任务。全市先后检查用工单位938家,核查处理欠薪投诉线索问题6362条,移送公安查处欠薪案件5起,联合惩戒欠薪失信企业3家,为2632名农民工协调发放工资2831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维权治理机制不断健全。始终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制度落实,坚持制度先行、关口前移,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落实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按月拨付工资专户资金制度,提高保证金管理层级,有效遏制了因拖欠工程款导致欠薪问题的高发势头,强化了保证金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依托数字人社平台建立了我市网上投诉“二维码”,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并在市县两级信访大厅设立劳动监察专岗,安排专人靠前接待、甄别、转办欠薪信访投诉。全市14个仲裁机构共建立13个速裁庭,1个速裁团队,对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畅通“绿色通道”,按照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联系法院执行、快速处理原则,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压缩办案时限,提高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处理效率。四是劳动争议矛盾有效化解。为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推动设立监察仲裁“一站式”服务窗口,挂牌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服务群众。稳步推进“互联网+调解”,截至目前“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共录入调解组织168个,市县两级管理员、调解员437人,全市通过“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17件,涉案金额100.1万元。对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畅通“绿色通道”,按照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联系法院执行、快速处理原则,实行一次性告知,压缩办案时限,提高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处理效率。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602件,涉及劳动者人数为1770人,仲裁结案率为97.60%,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828.52万元。二、取得社会效益今年以来,我们扎实做好日常举报投诉接待处理,认真推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双随机”和各类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联动处理机制,“一点举报投诉、全网联动处理”,为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执法服务。及时调整我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继续执行“政府主导、人社部门统筹、行业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工作机制,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扎实推进各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的落实。开展2023年度根治欠薪夏季行动、欠薪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冬季攻坚行动,不断加强对欠薪隐患企业的动态监控。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组成了市级根治欠薪联合执法检查组,及时妥善解决了多个项目拖欠工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清零”专项行动,继续推广“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的使用工作,努力提升平台使用率,切实发挥“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功能。扎实推动治欠清欠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根治欠薪制度落实和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特别是工资专户、工程款支付担保等保障制度在个别县市落实还不到位,在个别在建项目还存在设而不用的现象。工资保证金制度还没有覆盖装饰装修领域,机制上还存在缺陷。二是劳动保障监察强制手段不足。由于中省顶层设计上还没有完全打通社保举报投诉案件办理壁垒,对所监管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遇到社会保障方面的纠纷时,更多的只能靠督促检查予以化解,还没有很好的强制手段。三是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执法能力还不足。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更多是通过网络进行,多年没有进行系统性、规范化业务培训,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整改措施一是完善根治欠薪制度落实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执法执法队伍力量。五、2024年工作计划2023年,全市未发生50人以上群体性讨薪上访事件,劳动保障监察结案率99.8%,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率98%,仲裁结案率97.7%,调解成功率65%,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24年我们按照市局党组部署要求,奋勇争先,扎实工作,推动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有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大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开展联合检查。打通社保举报投诉案件办理壁垒,疏通办事堵点,实现各部门业务协同,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做好2024年度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案卷评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办案质效。二是全力做好治欠清欠工作。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深入推进在建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和根治欠薪工作,保持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推进劳动监察与司法工作衔接,严查欠薪案件,严厉打击恶意欠薪。“护薪行动”常态化,进一步明确工资支付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三是持续提升调解仲裁质效。深化“互联网+调解仲裁”建设,加大调解仲裁衔接、线上线下服务合作力度,优化案件处理流程,不断提高办案质效和调解成功率。强化劳动人事仲裁与法律援助衔接机制建设,推进“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的推广使用,积极开展全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打造工作。常态化做好全市2024年度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评查工作。四是全面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市县两级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履职尽责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以高标准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持续深化行风、作风建设,切实服务、保障广大劳动者,以实际行动维护全市人社系统良好形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