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清涧县> 清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挂清涧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牌子)

清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挂清涧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牌子)

发布时间: 2024-03-04 16:48
单位名称 清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挂清涧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牌子)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与合格证推广、农产品产地监测,开展认证申报、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建设、农药残留的例行抽样检测及抽检。
住所 清涧县岔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大楼4楼
法定代表人 霍海港
开办资金 1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清涧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万元 21万元
网上名称 清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扎实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2023年,清涧黑猪肉、清涧粉条、清涧沙地红薯、清涧紫晶枣4个特色农产品取得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清涧县宽州经济联合总社的山地苹果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清涧县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谷子、高粱、花生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花生取得富硒产品认证证书;清涧县三人行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有机红枣农产品认证;清涧县禾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富硒苹果目前进入产品认证环节。(二)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围绕县域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持续加强食用农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按照中省农产品风险检测1.7批次/千人的工作任务,截止11底共配合省市两级业务单位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75批次(省级30批次、市级45批次)、县级定量检测165批次,定量检测合格率98.4%。完成市级监督抽查8批次,检测合格率100%。全县完成农残快速检测2268批次,快速检测合格率99.7%。扎实做好红梅杏专项检测活动。按照县红梅杏工作专班安排,为确保上市红梅杏产品的“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树立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助推清涧红梅杏销售与农民增收。组织技术人员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在高杰村镇、石咀驿镇、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李家沟村设立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便民服务点,通过抽样检测室检测与进村入户实地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红梅杏农药残留专项检测活动,通过酶抑制法、免疫胶体金法累计检测377户1508项次,总体合格率98.6%。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生产销售企业累计配发承诺达标合格证便携打印机13台,配套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7.26万枚(机打合格证103卷2.06万枚,反扫码合格证26卷5.2万枚),累计张贴机打和反扫码合格证2278枚。做到批批检测、先检测后销售和带证销售,确保我县销售出去的红梅杏质量合格、源头可追溯。(三)持续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围绕稳产保供,持续扎实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专项行动。1、持续严打禁限用药物使用、严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坚持强化监管与指导服务并举,巩固三年禁限用药物使用、常规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治理良好势头。深入开展豇豆、辣椒农残专项治理活动。通过印发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加强科学用药宣传指导,将“三年行动”中芹菜、韭菜、豇豆、辣椒等重点治理品种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发放至种植主体(户)、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行政村,确保管控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头。组织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生产主体参加中省组织的专题线上培训3次,培训180余人次。向省市共送检豇豆检测样品6批次,通过酶抑制法、免疫胶体金法县级检测豇豆6批次,豇豆总体检测合格率100%。结合新农安法宣贯及专项治理,累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读本300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1500份,发放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录1000份、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800份、禁限用水产养殖宣传挂图20份,承诺达标合格证宣传页2000份。2、加强部门协作,开展“亮证行动”。加强食用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交流,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确保生产环节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应开尽开、市场流通环节的逢进必查;同时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确立沟通机制,及时提供不合格农产品溯源信息,依法依规核查处置。(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用体系体系进一步完善1、全面应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结合新农安法实施,加大宣传指导与应用推广。落实“四挂钩”原则,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参加展示展销、参评品牌奖项、申请项目支持相挂钩,并加强对开证主体的巡查指导及产品抽检力度,确保承诺达标合格证真实有效。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开尽开、常态化应用承诺达标合格证,同时带动小农户应用,全年免费配放便携式承诺达标合格证打印机35台,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9.76万张(机打合格证2.16万张、反扫码合格证7.6万张)。截至11月底,全县农产品销售累计张贴承诺达标合格证35467张。2、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培训3次,培训生产经营主体75家,拓宽“信用+监管”“信用+金融”等服务场景应用,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立信、守信、用信积极性。3、加大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压实生产主体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将质量安全贯通生产全过程。鼓励县域内各类农产品生产主体自觉纳入追溯管理,全年新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经营主体42家,追溯系统及合格证应用培训200余人次。(五)推进乡镇网格化监管,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按照中省市落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及时下发实施方案文件,指导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标准化建设及网格化管理工作。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结合镇村人员调整变动实际,下发文件对全县14个镇(中心)网格化管理乡镇农产品监管员及330行政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进行了动态调整,全县新确定乡镇监管人员53人,村级协管员330人。同时,夯实监管责任,明确职责任务,落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日常巡查工作规范,构建分工明确、高效运作的工作责任体系和监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推进日常巡查检查规范化、常态化。二、取得社会经济成效1、组织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生产主体参加中省组织的专题线上培训3次,培训180余人次。向省市共送检豇豆检测样品6批次,通过酶抑制法、免疫胶体金法县级检测豇豆6批次,豇豆总体检测合格率100%。结合新农安法宣贯及专项治理,累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读本300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1500份,发放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录1000份、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800份、禁限用水产养殖宣传挂图20份,承诺达标合格证宣传页2000份。2.强化了农产品认证。加快承诺达标合格证试点推广应用,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5家。落实“四挂钩”原则,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参加展示展销、参评品牌奖项、申请项目支持相挂钩,并加强对开证主体的巡查指导及产品抽检力度,确保承诺达标合格证真实有效。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开尽开、常态化应用承诺达标合格证,同时带动小农户应用,全年免费配放便携式承诺达标合格证打印机35台,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9.76万张(机打合格证2.16万张、反扫码合格证7.6万张)。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未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与财政专项预算。2、缺乏食品检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项经费,单位2018年实施农业部项目购置的200万元仪器设备至今处于闲置状态,未通过检验检测室“双认证”;全县14个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六有”标准化建设及网格化管理工作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体系未形成。3、农产品认证少、品牌建设滞后。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特质农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认证农产品企业少、证书数量少,缺乏叫得响、驰名度高的拳头农产品、品牌农产品,没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学习。为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正确引用,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掌握政策,做到温故知新,工作中发现违法行为就能熟练运用相应条款处理。二是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确定质量检测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检方案,认真做好农资产品及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工作。五、2024年工作计划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增强法律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狠抓农产品品牌建设。3、按照“六有”标准,进一步夯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及网格化管理工作,强化乡镇监管职能。全面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追溯水平。4、常态化开展农产品风险监测工作,推广应用农残胶体金检测技术。5、按照省市要求,扎实推进检测“双认证”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