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汉台地质环境监测站

汉中市汉台地质环境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4-03-04 15:13
单位名称 汉中市汉台地质环境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业务范围:全区地质环境管理与监测工作规划;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北大街61号
法定代表人 余光安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自然资源局汉台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高度重视,夯实责任。一是认真对照市局、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安排部署了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到岗。二是结合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及早谋划《汉台区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于汛前报请区政府审定发布。三是按照市局四轮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全区“两个专项攻坚月”活动和2023年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全面检查全区在册及非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建立问题隐患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二)以“三查”为抓手,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23年汉台区4月——10月城区总降水量820.2毫米,较历年同期相比偏多17.7%,共经历16轮降雨过程,先后出现4轮致灾性强降雨过程,由于工作准备充分、响应迅速、处置果断,全区未出现人员伤亡事件,未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制度的“三查”制度,对全区在册隐患点和非在册隐患点逐一开展巡查排查,并建立了巡查排查台账,通过紧盯重要人群、重点地段和关键部位,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尤其对4个区级重点隐患点,做到了“看死盯牢”。重点加强了对人口密集的居民聚集区、移民搬迁安置点、风景旅游区、学校等地区的巡查,做到了对全区31个在册和3个非在册隐患点的全覆盖。截止目前,共派出工作人员4594人,巡查排查4736次。经排查,发现存在7处安全隐患,对已排查出的隐患问题,一是会同平战结合单位技术专家实地踏勘开展现场应急调查,对隐患进行评估研判,制定相应的消除隐患整改建议,建立了问题隐患排查台账,明确了整改措施。二是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向区安委会书面报告了相关隐患情况,提出了消除隐患措施建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三是分别向相关乡镇人民政府送达了《地质灾害风险提醒函》,建议做好撤离群众管控措施,防止人员回流,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拆除应拆的旧房。(三)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群测群防。一是于4月底前在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及汉中市地质灾害智慧管理平台已更新完毕31个在册隐患点“两卡一预案”(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防灾预案表)、隐患点监测人、责任人相关数据信息,并及时更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标识牌。二是我区现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11个,涉及道路方面的5处,我站已向汉中市公路管理局书面函告了2处威胁新316国道的高风险区情况,并向区交通运输局书面函告了3处威胁老316国道的高风险区情况,请其分别按照职责范围做好风险管控和监测防范,同时,在汉中市地质灾害智慧管理平台录入了剩余6个高风险区的监测人、责任人基本信息。三是对每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都重新编制了专门的《防、抢、撤预案》,建立了汉台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台账,所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6个高风险区纸质版“两卡一预案”均已发放到每一户受威胁群众手中。四是充分利用已建设好的60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联合区气象局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26期,处置预警预报信息314次,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在线率为100%,进一步夯实人防、建强技防,全方位监测隐患,全面构建了“人防+技防”的新格局。五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强化汛情会商研判,严密关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信息,落实“叫醒叫应”机制和“123”预警响应反馈机制,做实做细每轮降雨期间的防范应对工作。六是扎实做好秦岭范围内沟口构、建筑物地质灾害隐患图斑排查核实工作,经过逐一实地核查,共核查市局下发的地灾风险隐患图斑144处,无地灾风险隐患的图斑136处,有地灾风险隐患的图斑8处,其中河东店镇7处,武乡镇1处。对已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建立台账,落实风险管控责任。七是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抓深抓细“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指导镇办转移撤离人员累计261户552人。积极有效的推进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区”双管控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强化地质灾害宣传演练。按照省厅、市局要求认真完成了地灾点上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全覆盖。全区已开展宣传培训35场次,其中:开展宣传18场次,309人;开展培训17场次,667人,发放宣传材料2667份。同时,全区已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31场次,参演人数756人,非在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3场次,参演人数37人。(五)加强应急值守和应急准备。一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实行白班夜班两班倒,确保值班电话、传真通信24小时畅通。二是利用4月22日分局培训会契机,对所有值班人员进行了值班培训,培训中对值班速报制度程序进行了讲解,并要求全体值班人员严格执行。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对值班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坚持每天对分局值班室值班情况及村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通讯是否正常的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信息畅通、上传下达及时准确。四是于年初分局应急支撑队伍,并和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协商落实了派驻专业技术人员驻守汉台事宜,做到技术人员“人随雨走”,按照预警响应级别随时待命,确保发生灾险情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处置工作。(六)加快推进地质灾害综防体系建设。今年分局地质灾害综防体系建设任务涉及的2个排危除险简易治理工程,是汉王镇光华村九组张家村滑坡和徐望镇邵家湾七组滑坡简易治理工程,目前,两个简易治理工程主体工程已结束,并通过工程初验。圆满地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年度建设任务。(七)做好2023年的隐患点核销工作。按照省厅《陕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认定与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国土资办发[2016]49号)和2023年市局对汉台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消点分解任务要求,截止目前,分局现已对达到消点条件徐望镇刘河村二组滑坡、武乡镇塔南坡滑坡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核销。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通过汛前对汉台区31个在册隐患点和3个非在册隐患点上的受威胁群众发放“两卡一预案”,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标识牌,做好群测群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有效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生存生活质量;充分利用汉台区已建设好的60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联合区气象局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建立起“人防+技防”全方位监测隐患新格局,全面提升了汉台区防灾减灾水平;做好汛期和非汛期应急值守,并在汛期严格按照《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及市委、市政府“三必到,三必撤”要求,抓深抓细“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积极有效的推进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区”双管控机制,有效的做到了预防灾害发生、有力的保障了汉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演练及宣传培训,全面提高了全区广大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使群众在发生地质灾害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的按照预定避险路线有序撤离危险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三)通过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采取工程治理等手段,逐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汉台区人员伤亡,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审计速度缓慢,导致项目迟迟不能终验。二是部分受威胁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受威胁群众中有一部分家里只有老人留守,虽然进行了移民搬迁,在移民安置点都有安全住房,但因未及时拆除旧房,老人仍在旧房居住,有安全隐患。2、改进措施一是积极与审计部门对接,加强项目管理,加快项目审计速度。二是加大对地灾点上受威胁群众宣传、培训。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在2024年各项工作中,我站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纵深推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完成市局、区政府下达地质灾害隐患点宣传培训、应急演练任务,实现地质灾害演练宣传全覆盖,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达到核销标准。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做好每轮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3、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和非在册隐患巡查排查力度,夯实责任、细化措施,确保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按照省厅、市局要求,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按时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具体工作任务。5、按时完成单位人数完成1篇/人的信息报道宣传任务。6、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