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镇安县烤烟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负责烤烟、蚕桑、茶叶、魔芋、蔬菜、食用菌、水杂果、特色花卉(草本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和特色产业政策落实等工作;负责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工作;负责特色产业保险承保数据和自然灾害的审核确认工作;承办县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南新街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龚永祥 | |
开办资金 | 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4.9万元 | 60.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5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茶叶产业:全年市级下达新建改造茶园任务1万亩,全年已完成春季、秋季茶园建设2500亩,低产茶园改造1.8万亩,新建茶厂2座,老旧茶厂改造5座,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二)蚕桑产业:全年已完成科管桑园3万亩,完成2023年蚕种集中催青5个批次,春夏秋小蚕共育发种10054张,开展蚕桑产业实用技术培训3场次。(三)烤烟产业:全年县级考核发展烤烟面积任务为2.85万亩,全县种植烤烟3.1万亩,检修育苗大棚7处,建设生物质烤房200座(争取烟草行业50座),传统烤房53座,烤房改造115座(烟草行业55座),烤房维修300座,生物质补助795吨。(四)魔芋产业:按照“基地扩规模、产业提质量、效益翻一番”的目标,不断发展壮大魔芋产业规模。全年县级考核新增魔芋面积任务为8000亩,已经完成全县魔芋累计面积达到6万亩(新发展魔芋8000亩),开展了100亩有机魔芋认证。(五)食用菌产业:全年市级下达食用菌任务3000万袋(其中木耳600万袋),全年已完成3200食用菌(2200香菇万袋、木耳600万袋、200亩镇羊肚菌、50亩球盖菇、50万袋茶树菇、100万袋金边元蘑)种植、管理及采收及销售等工作,产量达到3.4万吨。(六)蔬菜、水杂果等产业:蔬菜产业按照“鼓励庭院经济、发展小种植”为目标,提高蔬菜自给率,提稳“菜篮子”,全年市级下达蔬菜产量任务8.6万吨,全年种植蔬菜6.1万亩,产量8.6万吨。全年市级下达新建猕猴桃任务面积200亩,园林水果产量1100吨,完成猕猴桃建园200亩,园林水果产量达到1120吨。同时继续做好水杂果科管工作,开发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茶叶产业镇安县紧紧围绕“22℃镇安高山有机茶”品牌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稳面积、优结构、延链条、强品牌、提效益”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全产业链培育,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蚕桑产业按照“巩固提升西片老蚕区、聚力发展东片新蚕区、积极培育中片加工区”的思路,全年已完成科管桑园3万亩,完成2023年蚕种集中催青5个批次,春夏秋小蚕共育发种10054张,开展蚕桑产业实用技术培训3场次。烤烟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烟农持续稳定增收为宗旨,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努力实现烤烟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全力打造烤烟生产强县,烤烟产量、产值、税收等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魔芋产业按照“基地扩规模、产业提质量、效益翻一番”的目标,不断发展壮大魔芋产业规模。食用菌产业以“小木耳”做成“大产业”为目标,全年已完成3200食用菌(2200香菇万袋、木耳600万袋、200亩镇羊肚菌、50亩球盖菇、50万袋茶树菇、100万袋金边元蘑)种植、管理及采收及销售等工作,产量达到3.4万吨。2.取得的经济效益:全年茶叶产量1280吨,产值2.8亿元;春夏秋小蚕共育发种10054张,蚕茧产量351.6吨,产值1756万元;全县烟叶产量5.69万担,较2022年增长0.46万担,实现产值8970.5万元,较2022年增长2380.8万元,财政收入1973.5万元,较2022年增长523.8万元,烟农户均收入12.6万元,较2022年增长3.9万元;全县魔芋累计面积达到6万亩(新发展魔芋8000亩),开展了100亩有机魔芋认证,产值1.5亿元;食用菌产量达到3.4万吨,可实现产值1.86亿元。四、目前存在的问题。1.产业发展链条短。三产融合不紧密、布局不协调,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产业成本大。二是精深加工存在明显短板。食用菌、魔芋等农产品多以初加工为主,加工企业数量少,且设备陈旧落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三是三产融合不紧密。农业特色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融合不紧密。2.务农人员匮乏生产技术薄弱。由于大量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产业种植人员匮乏、且年龄老化,新型职业农民力量不足。而且由于镇安地形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状,导致很多现代化机械设备受地形影响不能规模化使用,产业技术含量低,产业管理粗放,品牌创优不够,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等方面的问题。3.产业干部力量薄弱。中心编制24人,承担烤烟、茶叶、蚕桑、食用菌、魔芋、蔬菜、水杂果七大产业,目前在职在编干部21人,干部力量薄弱,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不足,加之基层镇(街道)产业技术示范与推广人员相对缺乏,大多数身兼数职,农业产业专业的人才很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全县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存在有死角死面,不能很好的满足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技术服务需求。五、整改措施。1.加大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镇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扶持办法》等政策,从原来的扶持种苗采购、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配套设施,拓宽到扶持、品牌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庭院经济发展等方面,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加强、资金投资力度增大。2.出台应对自然灾害的保险机制。我县山大沟深,风、雨、雹、雪等自然灾害多发,作物生长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差,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群众因灾返贫的可能性非常大。例如烤烟、蚕桑、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近几年均遭受了冰冻、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研究制定覆盖茶叶、烤烟、魔芋等产业保险机制。3.加大中心干部专业技术培训。由于中心从事茶叶、蚕桑、烤烟、魔芋、食用菌、蔬菜、一村一品等产业技术指导,为使中心干部知识水平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有计划的开展干部轮训、培训力度。六、下一步工作计划。茶叶:围绕“西茶东扩中移”目标,开展低产茶园改造26425亩;茶园点播300亩;新建茶厂3座;老旧茶场提升改造6座;申报有机产品认证1家;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家,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配套设施4处。同时借力国家科技特派团茶叶专家组帮扶良好机遇,开展茶叶新品种引进,加强茶园产业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提升茶叶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象园高山有机茶知名度。蚕桑: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调整结构、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从巩固桑园面积、加强桑园管理、深挖养蚕潜力、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产业监管、提高蚕茧质量六个方面抓好蚕桑生产工作,使全县养蚕户收入得到全面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全年计划栽桑建园补助桑苗10万株,共育小蚕1万张,养蚕室建设2300平方米,开展智能化集中蚕种催青5批次。烤烟:2024年全县计划发展烤烟3.13万亩,新建生物质新能源烤房80座,升级改造传统燃煤烤房为生物质清洁能源烤房100座,燃料补助1400吨,力争达到产收烟叶7.5万担,烟农收入9000万元的目标。魔芋:按照“龙头带动,大镇、大村、大户示范,建成全产业链”的目标,全年新增魔芋10000亩;同时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在资金、政策方面予以倾斜,用于企业研发、品牌打造、设备更新改造、物流园建设等,逐步形成农户种植、企业收购、的产业链条,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食用菌:全县镇办发展食用菌3200万袋,申报食用菌市级龙头企业2个,完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标认定工作。蔬菜、水杂果:推进蔬菜稳定发展。按照“稳设施、扩高山、提质量、增效益”总体思路,抓好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生产,提高蔬菜周年供应水平,提升蔬菜自给率。常态化做好水杂果产业带提质增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