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临渭区渭北饮改水工程管理处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渭北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提供管理保障。管理渭北人畜用水的日常事务、工程维护与管理。 | |
住所 | 渭南市临渭区东风街83号(行政中心7号楼5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荣军 | |
开办资金 | 9272.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临渭区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72.65万元 | 748.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临渭区渭北饮改水.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渭南市临渭区渭北饮改水工程管理处在区水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一是提高监测质量。水质监测中心全年检测水样696批,对12个供水站出厂水进行35项指标季度分析,水质检测报告在区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增加检测频次,按照供水卫生管理规定进行水质日检、周检、月检,每天对辛市、侯家两站出厂水进行检测,配合区疾控中心做好出厂水、末端水的水样例行监测。改进净化措施,制水时科学规范加注消毒。水质监测中心通过了陕西省市场监管局2023年度检验检测能力验证,充实检测力量,通过人员外出培训、交流学习,增长见识,提高检测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卫生管理。按照供水卫生管理规范,对东线5个供水站的17座蓄水池进行清理、消毒,保证水质达标。保证下邽站、李十三站加氯设备正常运行,并增加余氯检测设备2台,每天做好余氯检测,对加氯人员进行余氯检测培训。各站规范日常卫生管理档案,侯家、辛市站完善卫生许可手续,并做好现场复核工作。三是改善东线水质。将西线辛市站地表水调入东线侯家站,利用东西线连通供水管道每天向东线调水700立方米左右,提升东线供水质量。(二)加强设施维护,供水安全运行。一是保证安全生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调站长是各站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组织学习新修订的《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教育引导职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做好抢修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的督促检查。抓好全年安全生产,及时调整户外工作时间。二是及时抢修管网。按时保养维护机泵,全年抢修干支管道1100处。做好渭蒲大桥维修期间协调工作,保证桥梁挂载供水管道的运行安全。10月14日至22日,克服困难完成沋河公园3号橡胶坝南侧管道抢修工作。三是做好应急准备。科学合理调配水源,不定期巡查供水效果,修订供水应急预案,增强供水应急保障能力,对突发供水事件提前应对,抢修时及时启动西线应急水源,做好高温用水高峰期应急调度,延长供水时间,保证群众正常用水需求。(三)扎实细致严管,提升管理质效。一是水费收入实现突破。年初通过摸底调研、了解座谈,综合用户数量变化等因素,将年度水费任务下达各站。把好计量关口,检查11个供水站水表1200块,按照市场监督部门的要求,对辛市站、侯家站部分用户水表进行更换,保证计量数据准确。加大陈欠水费追缴力度,下达水费催收通知46份、停水通知39份,追缴水费39万元。对各站收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规范收费环节管理。通过努力,全系统2023年水费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二是排查走访联系群众。对标对表水质、水量、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4项指标,开展春季、秋季农村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大排查和冬季农村供水保障大走访活动,并对群众涉水投诉做到回访“全覆盖”。排查走访做到不漏一村、不落一户,不走过场,排查158个行政村、5.42万户,走访2.11万户,进一步摸清了饮改水处的家底。通过排查走访发现解决问题,化解供用水矛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镇村供水应急供水预案、水质监测等资料,明确镇村对农村供水的管护责任。通过宣传品、微信、入户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用水常识,帮助或提醒群众做好供水设施保温,对临时停水做出说明,便于群众提前做好储水准备。三是提升供水服务质量。补短板、强弱项,从解决供水管网“肠梗阻”入手,着手进行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变频化改造,提高供水保障率。紧紧围绕“供好水、服好务”这个中心工作,开展村级水管员供水管理业务培训,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供水问题。(四)爱岗敬业奉献,奋战供水一线。辛市站夯实岗位职责,内部规范化管理,开展自动化系统操作技能培训,对站内设施进行维修更新,组织抢修沋河水库供水管道3处,有效缓解供水系统压力,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年水费收入接近400万元,各项工作走在系统前列,2023年4月被省水利厅授予省级“标准化水厂”。周家站以安全生产为工作的“总开关”,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下邽站完成了党家村配网改造44户。积极协调陈欠水费收缴,南师站、阳尹站对村级管网分段排水,解决管道长期淤积、水质浑浊问题。水源站修复一级水源保护区标志牌,更换变压器2台,安装变频控制设备4台。水源、北庄站完成宿办楼修缮,站容站貌改善明显。侯家站严抓严管,提升服务能力。东线各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高标准提前完成蓄水池的清淤任务。官路站完成了新村295户、云祥村242户的村网改造工作,并安装了智能水表。二、社会效益情况一是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二是渭北农村供水安全运行,保证了渭北农村水质安全,全年完成供水506万立方米。三是深挖内在潜力,运行管理提质增效,全年水费总收入1300万余元,水费收缴率95.5%。四是提升供水自动化水平,完成辛市供水站基础设施修缮和供水设施智能化改造。五是加快项目筹备,增强发展后劲,渭北饮改水工程信息化提升改造项目工程通过项目评审,已上报并进入省级项目库,渭北饮改水城乡融合供水改扩建工程完工。六是解决好群众用水诉求,处理回复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其他经上级转办的群众用水问题150件,群众回访满意率100%。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主要问题:一是水费收入进入瓶颈,水费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二是乡村建设项目施工损坏供水管网情况经常发生,停水对群众用水影响较大,维修改造费用逐年加大,抢修协调难度较大。三是信息化管理及硬件设施改造还缺少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四是用水投诉的90%以上是由于村级管理问题引起,镇村供水管护责任还未有效落实。整改措施:一是抓业务,提能力。以业务培训促干部能力提升,认真履职,不断推动渭北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二是抓水费,强基础。长期树立水费收入是“生命线”的思想,强调计量的基础作用,强化收费考核,采取得力措施催收历史陈欠水费。三是抓供水,保安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深刻认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通过多方协调,共同抓好管网维护抢修工作,进一步落实镇村对渭北农村供水管网的管理维护责任。四是抓项目,促升级。加大项目储备申报力度,积极实施渭北饮改水工程信息化提升改造项目,不断提升渭北饮改水工程硬件设施和供水自动化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完成供水500万立方米,努力实现全年水费收入1300万元的目标,水费收缴率不低于95%。二是辛市供水站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水厂”,不断提升供水服务质量。三是保障水质安全,确保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四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抓好临渭区渭北饮改水城乡融合供水改扩建工程管网延伸和李十三站蓄水能力提升改造,完成侯家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