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汉中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就业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担保;劳务输出。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人民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赵斌 | |
开办资金 | 9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34.38万元 | 1403.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市人社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创建全国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积极做好民生实事,各项就业创业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主要工作如下: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扎实推进就业创业重点任务。2023年全市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低于4.3%的控制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8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07%,同比增加2.83万人,创经济收入298.4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工作成效突出受到省厅表彰。全市全年举办招聘会(网络+现场)共307场次,参加招聘会企业总数4399家,汉中本地企业数2627家,提供岗位总数21.1万个,本地岗位数10.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85万人,其中与汉中本地企业达成意向1.65万人,帮助重点企业数401家,帮助实现用工人数3424人。累计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80个,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级33个、县区级36个,孵化经营实体3000余个,带动就业3.4万余人。全市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15亿元的208%,直接扶持创业实体2082个,带动就业1.6万人,新建信用乡村21个。举办汉中市第八期SYB创业师资培训班,57位学员成绩合格并获证。举办SYB创业培训班五期,培训学员216人。培育打造“南郑藤编师”“汉家嫂家政师”等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15个。二是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充分就业。2023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低于4.3%的控制目标,未出现“零就业”家庭;全市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8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07%,同比增加2.83万人,创经济收入298.4亿元。有组织劳务输出人数17.5万人,同比增加5.2万人;全市就近就地转移就业40.7万人,同比增加3.4万人;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共帮助12285名失业人员再就业,重点帮扶4503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开展失业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根据失业登记信息系统建立24岁(含24岁)以下失业青年实名台账,详细摸排就业意向,向2269名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服务。三是积极开展就业招聘活动。积极打造“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公共就业服务品牌。高频次开展“就业援助”“春风行动”专场招聘,建成并常态化运营汉中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零工之家)。每月26日举办常态化招聘会,“汉中就业”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工作日连续更新发布招聘岗位信息。成功举办2023年“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主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招聘会,现场3100多名劳动者与招聘企业达成就业协议。春节过后,按需组织务工专列6列和专车79辆“点对点”输送7657名劳动者返岗复工。全市全年举办招聘会(网络+现场)共307场次,参加招聘会企业总数4399家,汉中本地企业数2627家,提供岗位总数21.1万个,本地岗位数10.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85万人,其中与汉中本地企业达成意向1.65万人,帮助重点企业数401家,帮助实现用工人数3424人。四是有效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制定出台《重点企业招工引才服务保障办法》。累计帮助395家本地重点企业解决用工3039人,引导15773人在本地就业,本地企业缺工数同比下降50%以上。11月24日至25日,举办“人社工作进园区”专场招聘活动,共组织全市各产业园区122家企业参加招聘,征集发布就业岗位4135个,现场登记求职信息560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70余人。网络直播带岗关注者3200余人,网上收到求职简历170余份。五是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撰写《汉中市返乡创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制定印发《汉中市创业孵化基地绩效评估办法》。深入县区实地考察2023年申报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区),指导县区加大县级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培育力度,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区)7个,兑现奖补资金90万元,全年新增创业孵化基地13个,发展入驻实体363个,带动就业1852人。目前已累计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80个,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级33个、县区级36个,孵化经营实体3000余个,带动就业3.4万余人。策划实施的留坝县“红色江口”创业孵化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家“群众敢首创”创业孵化基地。聘任由高校教师、企业创办成功人士等组成的104名同志为汉中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成员,定期开展创业专家进企业活动。征集创业项目687个,提供创业服务1.2万人次。六是高位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创新“政银担”合作融资模式。研究制定《关于切实加强创业担保贷款跟踪监管的通知》,加强创业担保贷款申报资料的审核把关、贷后跟踪监管。举办创贷政策业务培训班两期。全市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15亿元的208%,直接扶持创业实体2082个,带动就业1.6万人,新建信用乡村21个。七是创业培训有序开展。成功举办汉中市第八期SYB创业师资培训班,57位学员成绩合格。围绕具有就业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群众举办创业培训班5期216人,在勉县老道寺镇,城固天明镇、二里镇,洋县谢村镇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四期,培训学员19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69人;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精心组织2023年全市退役军人创业培训,培训退役军人22人,助力退役军人体面就业、成功创业。持续为创业培训参训人员提供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努力打造“南郑藤编师”“汉家嫂家政师”“汉中面皮师”“西乡茶工”“略阳乌鸡工”等15个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其中“汉家嫂家政师”荣获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奖”。八是驻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累计发放贷款38户1080余万元,贷款额为全县信用村首位,于2023年11月被洋县人社部门和经办银行认定为“信用示范村”,我局拨付奖补资金5万元。目前全村养牛300余头,养猪400余头;发展椴木香菇15000架,椴木木耳200架,羊肚菌种植基地也正在积极建设中。先后争取农村饮水提升工程项目资金29.7万元、西垭路垮塌修复工程项目资金100万元,正在实施道路亮化工程,计划安装路灯65盏,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全市就业工作保持“稳”的良好态势。全年举办招聘会(网络+现场)共307场次,提供岗位数21.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85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低于4.3%的控制目标,未出现“零就业”家庭。帮助本地401家重点企业招工3424人。全市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88万人,创经济收入298.4亿元,年人均创收3.08万元。有组织劳务输出17.5万人,全市就近就地转移就业40.7万人。共帮助12285名失业人员再就业,重点帮扶4503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向2269名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服务。二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累计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80个,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级33个、县区级36个,孵化经营实体3000余个,带动就业3.4万余人。全市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15亿元的208%,直接扶持创业实体2082个,带动就业1.6万人,新建信用乡村21个。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工作仍需持续加力。当前我市就业创业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人才瓶颈制约未得到有效缓解、就业服务资源不均衡、就业供需矛盾仍然存在等。2.改进措施:一是继续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向失业人员、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职介机构广泛宣传及就业创业政策,扩大政策知晓率。聚焦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等方式统筹安排专场招聘活动,促进充分就业。积极做好失业青年信息登记,引导其实现就业。积极开展劳务协作交流。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二是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流程,坚持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创业孵化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相关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优质便携的信贷服务。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高标准开展常态化招聘会、“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活动,依托“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举办网络招聘会。动态管理维护“就业数据库”信息,用活“秦云就业”“汉中就业”、陕西省创业担保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等网络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二是提供高质量“家门口”就业服务。将就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至村(社区),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劳动者提供“家门口”的高质量就业服务。把“人社专员”服务重点企业作为精准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引导富余人力资源流向本地企业。三是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全力做好全市66户重点企业和134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每月统计报告重要数据,每季分析研判形势,提出科学参考建议,提高稳就业措施前瞻性和针对性。四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结合上级最新创贷精神,制定我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全市新增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6亿元,每个县区至少新建一个信用村。五是努力营造创业创新氛围。筛选推荐申报一批更高层级创业孵化载体,丰富创业项目库,打造服务高效的百名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高质量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客沙龙、创业讲师培训等。六是切实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积极开展各类人员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