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大数据服务中心(汉中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信息化及电子政务规划、管理和推进,建设和管理政府网站。 | |
住所 | 汉台区民主街43号市政府2号办公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杨成 | |
开办资金 | 1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智慧城市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01.36万元 | 869.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情况:在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2023年市大数据服务中心紧扣局党组重点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年初计划和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完成我市公文传输和协同办公与省“秦政通”平台的对接,实现省市协同办公平台统一集中登录、人员信息同步和跨层级公文交换,注册激活率居全省前列。持续推广市级电子公文传输和协同办公应用,加快形成“一体化”政务协同办公体系,全年新增20多个县区部门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目前已覆盖全市市县镇(办)三级共计1416家单位。持续推进政务云一体化建设,整合优化全市算力资源,健全政务云防护体系,推进多云纳管,融入全省政务“一朵云”,积极引导各部门上云用云,已承载各类政务应用40多个。全力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运行,完善机房网络、政务云、数据安全各项防护措施,全年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22年度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40个4G点位建设任务;与各县区通信主管部门全面推进2023年度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62个4G点位建设速度;申报陕西省电信普遍服务结余资金项目及2024年度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通过省通管局对2020至2022年度普服项目终验。协调三大运营商进行电信业务量再提速;完成西部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城固会场、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启动活动南郑陈村会议等重要活动或会议的通信保障。(三)大数据建设完成2023年度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推进市级数据汇集;建成由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监管平台构成的“一主两翼”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建成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及房产信息、社会保障、经济分析等专题数据库,利用数据驾驶舱进行可视化展示,形成了多层级、多行业、多维度的数据资源池。(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一是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持续提升。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发布信息2095条。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受理办结市政府及智慧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1件,法定时限内办结率100%,未出现行政复议结果纠正、行政诉讼败诉情况;督促县区、部门编制发布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完成市政府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编制发布;协助市政府办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组织县区和市级部门对照省级绩效评估检查反馈的问题清单,开展了问题自查整改工作。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在全省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中获得良好等次。二是“互联网+监管”推进有力。督促指导县区、市级部门做好监管事项认领、检查实施清单填报、风险预警核查信息回复等数据填报汇聚。市级部门认领事项987项,填写检查实施清单560项;市县合计录入执法人员信息6549条,行政检查信息19435条,行政处罚信息169条;累计接省级转办并按期办结风险预警核查信息62条。对县区、部门年度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互联网+监管”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一。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一是保障政府网站平稳运行,市政府网站发布信息1万余条,围绕热点领域更新各类专题信息560余条,完成全市重大活动新闻采访60余次;对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开展错敏问题日常检查,向县区和部门发送问题清单180余次,督促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对县区、部门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开展了全年四个季度的检查抽查工作。二是加强网站集约化平台管理,编制发布2022年市政府网站工作报表和监管年度报表,并组织县区、部门完成2022年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编制发布。督促指导相关县区、部门受理并按期办结“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网民留言共计25件,按期办结率100%。规范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开设、注销等全过程管理,累计关停(注销)闲置的政府网站1个、政务新媒体51个。三是加强工作统筹指导。组织各县区、市级部门运用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落实省政务公开办及市委网信办安排的重要信息转载任务80次,累计100余条,推动信息同源、联动发布,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建立完善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内容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和读网值班机制,强化网络安全隐患自查整改,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六)12345热线和市长信箱管理一是强化热线信箱日常管理,汉中12345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9.2万件,形成工单20.42件,话务员直接答复11万件,转承办单位办理8.7万件,办结率99.58%,对热线满意率99.8%;市长信箱累计受理群众来信2984件,直接答复416件,转承办单位办理2568件,办结率99.68%。累计印发热线诉求分析日报216期、周通报32期、月报告11期。二是多措提升热线“三率”,围绕回复率、解决率、满意率”,建立闭环运行管理机制,办前核实沟通、办中告知进展、办后反馈说明,对办理情况进行全量跟踪回访,落实“日报告、周通报、月评价”机制。三是扩大热线协同联动,2023年我单位与市营商办、市信访局、市检察院等部门探索建立了协同联动工作模式,最大化发挥热线的排查化解纠纷矛盾作用。“汉中12345热线”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是数据归集共享成效显著。我市大数据平台数据通过归集,直连教育、信用、法院、卫健等省级行业系统,覆盖59个市级单位、11个县区和4个管委会,对接16个市级自建系统,汇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类数据1.13亿余条,累计汇集4.75亿余条,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办理业务1.47万件,累计超4万件,平均办结时长不到2天;审核出申请不予通过588件、取消轮候资格4271户、退房或取消承租资格1078户、取消租赁补贴701户,累计7926件;市卫健委在全省率先通过陕西省高龄补贴系统协查发现疑似信息2647条;市公安局通过12345服务热线数据分析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经济社会重点难点问题、突发性、苗头性事件和现象,积极化解矛盾,筛选矛盾纠纷类线索356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各行业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成效明显,实现以“数据之治”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12345热线服务群众企业,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12345”热线持续发挥解民情、集民智、维民利、聚民心的作用,实现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群众、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查询有关部门职能范围等服务。12345热线已成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畅通社情民意、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投资服务环境的重要载体和服务平台。三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年度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40个点位建设,为农村地区约1400户家庭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网络服务,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经济效益:一是通过数据归集共享2023年在综合治税方面查补入库税款2835.86万元,在民政低保方面核对低保、特困人口疑似信息涉及1147户1931人,累计3.2万余条,精准防止了财税资金流失。二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落实脱贫地区网络资费优惠政策,以免费领取、套餐打折的形式,减轻脱贫群体宽带网络使用负担,确保农民能够“用得起”“用得好”,2023年群众受惠1098.29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信息化发展和网络扶贫工作。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缺少信息化建设人才。改进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组织工作人员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组织高校、信息化部门、优质企业的专家来汉讲座,提升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全力推进大数据建设。推动数据要素“一平台”实时汇聚、“一本账”集约管理、“一站式”交换共享,持续优化提升大数据交换平台,加强数据归集、加大数据共享应用力度。(二)持续推进政务云平台建设。做好市级政务云平台日常运维管理,保障网站集约化、大数据、党建云等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助力全省一体化政务云体系建设。(三)强化“互联网+监管”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培训,督促指导县区和市级部门做好监管事项认领、检查实施清单填报、风险预警核查信息回复等工作;(四)推进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继续提升农村偏远地区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市4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五)提升政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统筹做好各部门上网行为管理,推动各部门政务云、政务网络使用更加安全规范。(六)深化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持续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不断提升主动公开质量。(七)提升市长信箱和12345热线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化诉求受理、流转、审核、回访等工作流程,提升热线运转效率,加强工单催办督办工作,提升承办单位答复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