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工作;农业投入品的抽样检测及评价;“三品认证”及标志管理;农产品安全的交流、合作、培训;其它各项监测检验。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东塔北路35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小玉 | |
开办资金 | 10.0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0.3万元 | 16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变更登记事项,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深入推进三年行动和攻坚治理重点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清单导向,持续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和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治理专项工作。一方面紧密结合治理工作要求,把持续巩固“三年行动”成效和豇豆农残专项治理有机结合,一体安排,共同推进。另一方面以质量安全追溯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为依托,开展质量安全管理,邀请陕西千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合格证真假通小码有源微信小程序培训4次,对11个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现场培训14次。深入落实“两直两前”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开展豇豆专项治理工作16轮次,对全市11县区豇豆农残攻坚治理开展地毯式督导检查1次,共梳理存在的问题4个,提出工作建议与要求5条。通过省市县镇村多级联动协作,2023年全市豇豆农残攻坚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二)强化监测检验,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紧密围绕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以服务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安全供给,按照省市要求,科学制定监测计划,全力推动市县农检机构科学高效开展检测工作。一是配合完成省级例行监测抽检种植业样品620批次,合格率99.4%;豇豆监督抽查300批次,合格率99.7%;饲料监督抽查15批次,合格率100%,对省上例行监测反馈的2批次不合格样品及时向市农业农村局上报情况说明,按照法律规定提出处理建议。二是完成市级例行抽样774批次;完成种植业农产品定量检测样品278个,整体合格率98%以上;三是组织全市速测样品34911批次,合格率100%;上报全市农产品速测通报11期、农残定量检测和稻谷定量检测通报2期;四是组织全市2023年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座谈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工作形势,对工作进行总结交流谋划。五是组织举办了第四届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技能竞赛,市农检中心2名参赛选手分别取得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三)持续推进质量追溯落实合格证制度。一是加强追溯平台主体审核与管理,全年变更登记信息21家、注销不符合规定的主体7家、平台在线开展追溯问题记录、跟踪问题处置35个次。二是现场检查指导生产经营主体320家,对现场指导中存在问题的生产主体开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指导记录18份,提出整改意见39条。三是开展全市八大产业链追溯与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与开具情况摸底统计,汇总县区上报追溯与承诺达标合格证信息560条,督促县区将未录入平台的企业进行补录,实现“五个农业”和八大产业链合格证应开尽开。四是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合格证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目前,全市已纳入追溯平台管理的生产主体1481家,已开具主体1329家,合格证开具率达89.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开具总张数71.1万余枚,带证上市产品16512吨。(四)强化指导监管助力“两品一标”工作。一是认证指导。开展绿色食品企业现场检查40家,受理上报企业36家。指导上报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目前已有6个产品获证。二是锚定目标。结合全市“3+4+N”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今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6家企业52个产品,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2家企业16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0个产品录入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4个产品入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两品一标”及名特优新用标企业228家产量约142万吨。三是证后监管。检查绿色食品获证企业47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企业32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企业18家。逐步夯实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五)配合协作互联共享检打联动突显法治理念。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开展2023年春季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协助完成抽检样品16批次。指导生产主体引领行业自律承诺,规范生产行为,落实标准化生产制度和主体责任。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积极创建舆论宣传窗口,强化正面引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宣传围绕“控药残、治违禁、促提升”行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微信工作群和微信公众号“汉中农检”投放公益广告、编发信息,澄清网络谣言、普及安全知识、报道监管动态,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为市民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为市县工作机构开展业务提供了参考资料,扩大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宣传覆盖面。(二)助力企业、龙头合作社提升生产管理技术水平1、先后举办了农安法宣贯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培训会、全市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培训班等培训8期,共培训技术人员500余人次。2、印制发放新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限用农药清单》《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等法律法规、宣传单、明白纸,共计发放宣传资料6000份,发放智能合格证1000本、50000张,新印制吊牌二维码合格证20000枚、合格证25000份,大大提升农业企业依法生产、安全生产水平。(三)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1、制定了全市农检机构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重点。以实验室“双认证”市级专家组为主体,以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开展农检大讲堂5期,针对性的对佛坪、勉县、镇巴、宁强等县区开展实验室“双认证”技术培训,共培训技术人员120人次。2、结合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对城固、洋县两个重点县开展工作宣传和技术培训,共开展农残胶体金速测技术培训3期40余人次。3、为全面推进县区检测能力提升,举办了全市农检实验室体系运行管理及“双认证”培训班,培训80余人,全面提升农检实验室运行管理水平。目前,佛坪、镇巴、西乡、南郑已通过“双认证”,勉县已通过“双认证”现场评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人员结构急需优化。单位人员结构失衡,除驻村和抽调在外的人员外,在单位上班的17名同志,14名为女同志,影响部分工作开展。2、实验室运行经费缺失。实验室全年日常运行所需费用约20万元资金,为了保障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发挥通过“双认证”后实验室的作用,仍需市农业农村局协助解决我单位实验室运行维护经费。3、农检体系力量需要加强。全市11个县区,177个镇办,建设乡镇监管站161个,达到“六有”标准监管站只有84个,仅占52%,直接影响到正常工作开展。(二)改进措施。1、优化检测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年龄和能力结构,形成一定的层次和梯队,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实、结构优的检验检测技术队伍。2、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落实人员和运行保障经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测检验正常运转。3、持续在实验室能力建设上下狠功夫,不断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大对县镇级农检机构的指导力度,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职能明确、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始终牢牢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搞好日常监管。持续推进全程质量追溯及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面提升覆盖率,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生产经营主体增加120家,围绕八大产业链实现承诺达标合格证应开尽开;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技术服务;开展好2024年度豇豆农残攻坚治理工作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面的调研。(二)搞好绿色食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指导工作。完成年度20个认证任务。指导绿色食品年检企业开展年检工作,年检率100%,市级对生产企业证后监管抽查率不低于30%。(三)持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开展检测技能提升大练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残、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学习;认真组织技术骨干学习研究新方法,将扩项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优化前处理检测流程,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积极推进检测工作数量和质量大提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