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林业工作站(榆林市退耕还林服务中心、榆林市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市林业技术推广、示范及业务培训等;参与全市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技术指导;全市森林资源、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湿地资源、荒漠化土地调查和评价;参与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参与实施国家退耕还林项目;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检疫、疫源疫病监测等。 | |
住所 | 榆林市经济开发区沙河路林业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曹东平 | |
开办资金 | 82.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4.4万元 | 136.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林业工作站(榆林市退耕还林服务中心、榆林市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公益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3年8月22日变更了法定代表人和单位住所。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退耕还林,改善农村生态经济全面发展(1)完成年度退耕还林还草计划任务。(2)全力推进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我站多次督促各任务县区,提前落实各项内业整理工作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供验收数据,全力保障政策兑现工作按进度顺利开展。(3)推进审计问题整改。(4)配合省厅开展2019和2020年度退耕还林国家核查、省级复查验收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5)2023年共计查处退耕还林还草案件5件,现已全部结案。2023年我站审核批复退耕还林作业设计11个,审核县区退耕还林作业设计变更6次。(二)科技推广,促进经济林产品提质增效(1)全面完成省林业局下达榆林市2023年“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推广任务。(2)2022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暨《榆林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造林技术示范》项目的建设任务。(3)2023年省财政补助林业科技推广《陕北仁用杏基地建设与此同时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的建设任务。完成了靖边科研基地特色经济林果补植并开展了本地稀有野生草本植物的扩繁试验.补植了357株特色经济林果树木,开展了本地15种稀有野生草本植物的扩繁试验。引进了优质牧草菌草—绿洲1号进行扩繁试验。资源保护管理,提高生态环境建设(1)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植树节”“科技宣传月”等生态节日,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宣传活动。(2)对14所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等场所进行检查,出具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申请意见书4份,审核动物展示展演材料1份。开展全市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共救助野生动物98起103只,其中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8只,三有动物49只。(3)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坚持24小时值班制,实行疫源疫病监测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在监测中未发现野生动物疫源病和H7N9、H5N8等高致病情流感病毒。(4)开展野生草本植物调查,较上年度增加16种植物,累计调查出254种野生草本植物。(5)完成榆林市辖区内陕西省省级22块重要湿地分布及现状调查工作的方案制定,并进行实地外业调查工作,形成调查报告1份。(6)完成今年下达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年度任务指标。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12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8)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开展“5.12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宣传工作。建立4个无公害防治试验示范区,在绥德县、神木市开展常绿树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在米脂高西沟建立1个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在绥德县开展枣疯病防治试验项目。(9)积极配合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完成了横山区、府谷县、佳县2023年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春季造林技术指导和秋季2021-2023年营造林综合检查违法图斑植被恢复检查任务、林草综合检查验收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退耕还林还草方面: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兑现情况为2023年中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延长补助政策已兑现资金964万元。完善政策兑现资金为截目11月底,全市尾留资金1290万元已全部完成兑现工作。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延长补助资金兑现情况为2023年中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还草延长补助共计兑现资金5224.6万元。(2)林业技术推广方面:目前已建立200亩以上的林业科技示范点22个,技术示范推广面积6万亩,培训林业技术能手12人,培训林农61场次1938人,发放技术资料4500多份。在榆阳区孟家湾乡和神木市锦界镇两地完成1000亩长柄扁桃示范林的建设任务,培训林农150人次,示范林造林成活率达94.6%。总结编写了《榆林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造林技术手册》并撰写论文1篇。项目在神木长柄扁桃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柄扁桃航天育种苗的培育,共培育长柄扁桃太空育种组培苗约20万株,已移栽5000株到温室大棚进行炼苗试验。在榆阳区古塔镇马家峁、大墩梁推广仁用杏基地建设与丰产栽培技术,嫁接红梅杏150亩,修剪及技术管护100亩,嫁接成活率达96.5%以上。完成《沙柳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程》(DB6108/T49-2023)和《沙芦草保护生产技术规程》(DB6108/T50-2023)2个地方标准审定发布工作。(3)野生动植物管理和湿地保护修复方面:全市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4000余份,发放围裙,手提袋,纸杯等宣传用品21000余份,出宣传车55计次,网络公众号宣传24次。完成湿地宣传工作,印发《湿地保护法》500份、湿地宣传台历500份。(4)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全市有害生物合计发生72.40万亩,防治面积71.79万亩,防治率99.16%,无公害防治率97.74%,成灾率0。鼠兔害发生7.27万亩,成灾0亩,防治14.30万亩。在9-10月份各县市区进行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共计完成松林调查面积152.64万亩,发现濒死、枯死松树2428株,暂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各县(市、区)共出动检疫人员4993人次,执法车辆1785台次,检查涉木企业620家,产地检疫苗木4.87万亩和3810.51万株、种子367吨、花卉890.3万株,复检苗木22017.1056万株、木材及其制品30597.03m³、种子48.575吨、花卉1282.06万株,劝返违规调研车辆12辆,处理行政案件28起。开展行业内培训857次,培训人员4497人次,进行新闻媒体报道16次,发放宣传资料10.3万份。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县市区并未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中,使得普查、监测、防治工作方法落后。(2)基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地区现有的基层人员存在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工作中出现不作为或慢作为现象。(3)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现在各项工作的需求,导致工作效率低甚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4)检疫形势依旧严峻。假证、异地办证、无证调运现象时有发生,无法从根源上阻止疫区苗木和木材的调入,增加了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传入我市的风险。2.动植物保护存在问题:野生草本植物调查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有些植物花果期较短,易疏漏。四、整改措施1.完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台账,完善涉木企业的信息平台登记和检疫检查站建设。一是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二是全方位多渠道宣传。三是督促各县市区设立森检专员,负责相关事项联络。2.积极开展爱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活动。做好伤病野生动物的救治工作,加强各县区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管理的监督管理,继续对全市野生草本植物开展调查普查工作。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造“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生态绿军。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动绿色发展。完成2024年市县联合自查,对历年任务的保存面积、合格率进行核实。督促各县市区林业局兑现2023年退耕还林尾留资金。3.林业科研砥砺前行,守护绿水青山。实施好2024年“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和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暨“榆林毛乌素沙区低效林提质增效技术示范”项目第二年建设任务。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和生态护林员的管理工作。开展特色经济林和特色园林观赏类树种栽培试验。巩固菌草科研成果。4.加强资源保护管理,确保青山常在。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森林病虫害防治宣传。利用“植树节”“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5.12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等节日,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继续做好伤病野生动物的救治、全市野生草本植物开展调查普查工作、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做好自然保护地与湿地保护修复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监测体系,完成编制榆林市湿地保护规划工作。督促各县市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设立森检专员,完成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防治工作。加强我市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力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队伍建设。继续推进枣疯病防治试验项目建设、无公害示范区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授予2023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