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榆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01 09:45
单位名称 榆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实施各项强农惠农补贴项目;组织实施农机化项目;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服务工作,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农机化应用培训、农机化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上郡路街道校场路24号
法定代表人 高亚雄
开办资金 635.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59.95万元 913.9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一)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农机装备能力和水平。2023年,按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要求,提早摸清各县区资金需求量,及时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下达我市购置补贴中省资金9430万元,完成中央购置补贴资金1.6亿元。市级资金单列60万元(南部六县每县10万元)加大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小型适用农机装备补贴力度,省市县投入和重点补贴,调优补贴装备结构,优先保障了粮食生产等主导产业机具需求和成套设备等有效供给,极大的调动农民和农机经营组织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全年受理补贴申请27179份,受理受益户18872户,补贴各类机具27298台。其中:耕整地机械10557台、种植施肥机械1737台、田园管理机械780台、收获机械474台、田间检测及作业监控设备1225台、饲草收获加工运输设备8298台、粮油糖初加工机械33台、果菜茶初加工机械81台、动力机械4106台。(二)抓实农机化项目示范,推动主导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利用省级资金50万在定边县区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利用省级资金50万在府谷、绥德、米脂、横山等4县区开展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初加工机械化效率提升中心、机收减损、播种质量提升试验、观摩、演练项目;紧密结合春秋季农机化生产,利用省级资金140万实施农机安全免费管理项目,在各县(市区)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费登记、安全技术免费检验和驾驶证免费换发等内容,大力提升农机服务能力和安全监理水平。利用市级资金125万元有针对性的抓重点、补弱点,在12县(市、区)发展畜牧养殖、马铃薯、玉米、谷子、高粱、糜子、中药材、小杂粮、山地苹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利用市级资金120万在12县(市、区)打造农机应急服务队,健全农机生产应急服务机制;利用市级资金40万元在榆阳区、神木市、横山区、定边县建设4个农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维修网点);市级资金15万元用于靖边县、绥德县新机具的研发推广;市级资金60万元在府谷县、米脂县、清涧县等6个县区开展农机化事业推广项目;市级资金70万元在12县(区、市)开展农机安全免费管理项目。市级资金400万元分别在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有等10县区实施高粱、生猪、洋姜、特色种植产业机械化提升等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在农业生产各领域广泛应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生产技术模式可示范推广,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激发农机经营主体发展动力,发挥合作社主力军作用巩固已命名授牌部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果,有关农机化示范项目等财政支农政策优先在示范社中安排实施,持续提升发展能力。利用市级资金180万元在榆阳区、神木市、靖边县等11县区15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装备能力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树立标杆。(四)抓好农机安全监理服务,营造农机化发展良好条件。2023年,按照省市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有关要求,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统计汇总上报信息。结合春秋季农机化生产指导服务、现场会、机收减损实操培训会、督导验收、科技下乡、安全宣传月等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区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现场培训;生产经销企业全程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开展隐患排查、上门办证等便民服务活动。全年开展隐患排查506次,出动工作人员1638人次,排查问题隐患91个,整改隐患91个,整改率为100%,签订安全责任书72%。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328次出动工作人员119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6190份,受益群众26849多人。同时开展线上宣传52次,利用网络进行安全报道10余篇。共开展报废更新宣传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在靖边县召开全市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现场会;开展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双节”前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市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五)开展农机化调研指导和培训会,补短板强弱项提素质。调研指导:春耕时分4个指导服务组深入全市十二县(市、区)开展春季农机化生产指导服务活动,深入县、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经销商及农机维修网点,实地察看合作社春耕生产计划、种子储备和春耕备耕情况,深入了解合作社机具性能、农机具检修及安全生产工作并宣传购机补贴政策。抓好春耕生产农机化工作,做好春耕备耕的各项准备和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春耕春播生产顺利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定边县、靖边县开展“大包抓大培训”指导服务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分3组调研小组赴11县区开展“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产推用一体化推进”专题调研;开展玉米抢种机械作业情况和指夹式精量播种机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调研指导;赴12县(市、区)进行“三秋”农机化生产指导服务工作。赴佳县、吴堡、清涧三县对红枣机械化收获进行了实地调研、开展“四下基层”调研活动。开展年度农机化项目检查验收工作。培训会:在府谷县召开春耕备耕农机操作手培训班并开展法治宣传服务活动;在榆林市召开全市农机化现场观摩暨业务培训会;在靖边县召开全市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现场会;分别在榆阳区、佳县举办了农机手实操技术培训;在米脂县举办了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操作手)培训会。二、主要效益(一)农机购置补贴。2023年,继续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与应用补贴政策,积极提高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高端复式智能机具的补贴标准,加快了畜禽水产、园艺、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完成中央购置补贴资金1.6亿元。(二)农机化水平。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32.9万千瓦,超额完成2.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05%,超额完成0.05%。完成率分别为100.87%、100.069%(三)农机具推广。全年推广各类农机具26079台,超额完成6079台,完成率130.4%。(四)农机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工作,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328次出动工作人员119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6190份,受益群众26849多人。开展隐患排查506次,出动工作人员1638人次,排查问题隐患91个,整改隐患91个,整改率为100%,签订安全责任书72%。全年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五)农机化项目。全年利用省级资金240万元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农机化服务能力提升,农机安全免费管理三个项目。利用市级资金1130万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推广、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机合作社能力提升等三类项目,目前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推广任务已完成并验收,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机合作社能力提升项目资金已下发。三、存在问题(一)农业机械化南北发展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与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农机化发展不平衡。适宜不同区域机械化的高产高效标准化模式和田间管理技术缺乏,机械化与规模化结合不紧密。乡镇一级农机推广力量相对薄弱,职能不明确。(二)农机化装备、技术、人才、政策、服务等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三)农机购置补贴比例偏低,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少。四、整改措施(一)提升丘陵山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入,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动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的短板。(二)健全农机人才引进机制,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农机化人才。(三)继续实施好农机政策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调优补贴装备结构,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等主导产业机具需求和成套设备等有效供给,争取将配套模式或解决方案涉及的机具全部纳入补贴范围;积极争取市县区补贴配套资金,强化政策宣传和绩效延伸考核。五、工作计划(一)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1.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2.强化特色产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支撑。3.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4.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5.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6.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7.提高农机作业便利程度。8.实施农机人才培育行动。9.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三)加快推进南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1.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基础水平。2.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装备提升行动。3.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四)持续提高农机安全服务水平,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控。(五)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创造农机化发展良好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