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障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监测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宣传;辖区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及证后监管和农产品合格证的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农业征信体系建设。 | |
住所 | 咸阳市秦都区市民服务中心1503室 | |
法定代表人 | 吴娟鹏 | |
开办资金 | 28.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5万元 | 2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上级行政业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加强源头管控,确保生产安全。与全区12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签订12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秦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告知书》,指导生产基地在“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上的“信用评价”系统如实、规范填报企业基本情况、质量安全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工作配合部门认可、消费投诉等五大类20项信息,帮助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管控措施和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产、收、贮、运主体诚信生产经营意识,为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2、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监管重点。制定印发了《“豇豆、芹菜、韭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方案》、《关于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包抓工作的通知》、《关于分解2023年全区食用农产品安全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细化任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突出“三棵菜”(豇豆、韭菜、芹菜)等3类重点品种的监管,建立了监管名录,摸清了面积、产量、病虫害发生、用药习惯、农产品上市等情况。全区4个涉农街办49个村,20家农资门店共计张贴豇豆“两个清单”80份。3、每个月随机对辖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从内部管理、产地环境、生产记录档案、投入品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的生产、收购等记录不规范、不完整、生产区域及周边发现有废弃的投入品包装袋及垃圾等危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问题及时指出,规范生产行为,保护产地环境。截止目前完成现场指导记录123份,发放投入品、生产、销售、检测、质量安全有效证件等档案记录本256本,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4、强化风险监测,增强预警能力。全年共完成农畜水产品例行采样检测120个,开展种植业品种农残速测110批次,全部合格。配合省、市两级开展种植业产品例行监测采样169批次。配合部省市开展豇豆监督抽样17批次。对“三棵菜”等农药易超标品种进行专项调查和采样检测。重点调查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用药情况等,指导其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遵守安全间隔期要求、对上市菜品携带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等。5、推行承诺达标,强化安全意识。对全区12家种植基地法人和技术人员开展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终端机培训。指导、督促生产基地和种植散户对上市农产品规范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意识。今年以来我区上市农产品累计开具合格证11000余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300余吨。6、加快认证步伐,发挥品牌效益。积极引导辖区种植规模符合绿色食品申报要求的主体进行产品认证。对获证主体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督促到期续展的主体进行续展资料的提交,目前秦都区鑫农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续展已完成现场检查。鑫诚贝贝南瓜、西红柿已通过农业部审核。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成效。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一是开展区级农产品例行监测采样120批次(包括农、畜及水产品),检测合格率100%;开展定性检测110批次,检测合格率100%,推广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1000余张,提高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达5%左右。2、两品一标认证。完成2个基地3个产品(鑫诚农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番茄、南瓜和晨升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猕猴桃)的绿色食品申报工作,为农产品基地生产经营者增收4%。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辖区绿盛泽、博惠等6个生产基地安装监控设备6套,强化了种植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建成了网格化监管平台(秦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平台),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的发展。三、存在问题1、是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部分生产经营者和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对承诺达标合格证使用不重视。2、是监管力量薄弱,特别是街办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才缺乏。村级协管员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导致日常监管主动性不强。3、是由于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区仅剩2个主要涉农街办,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规模普遍不大,大部分合作社不符合绿色食品申报的基础要件(露地种植200亩连片、设施种植100亩连片),且申报费用较高,合作社不愿承担。四、改进措施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在干中学学中干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农产品安全生产、承诺达标合格证规范使用及绿色食品申报等培训,不断增强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科学生产意识,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分批次培训农药残留检测人员,确保上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顺利开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针对行业领域和辖区种植主体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普及力度,持续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承诺达标合格证规范使用、检测能力提升及街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队伍业务知识等培训,不断增强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科学生产意识,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2、是不断强化监管效能。指导督促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农产品产收贮运主体规范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对种植业产品产、收、贮环节主体生产档案加大检查力度,对辖区符合条件的新增生产基地配备农残检测室,不断提升辖区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是持续加强监测力度。按照要求完成市局下达的农产品定量定性检测任务,通过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不断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是积极推进认证工作。积极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绿色食品要求进行农产品生产,持续推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申报,持续增加我区绿色食品数量。5、是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进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网格化监管工作逐步开展,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