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育发展。组织青少年儿童体育训练竞赛,体育项目注册及管理。 | |
住所 | 咸阳市秦都区市民服务中心7楼 | |
法定代表人 | 郭峰 | |
开办资金 | 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99万元 | 13.8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3月份秦都区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组织承办“秦都农行杯乐享秦都向春天出发”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参与者人数达2000余人。这次健步走活动不仅极大活跃全区广大群众,机关干部,青少年体育生活,增强体育健身的意识,而且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二)3月7日组建168人的秦都区代表队参加咸阳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9个项目(篮球、健身气功、羽毛球、健身瑜伽、太极拳、乒乓球、柔力球、中国象棋、广场舞)的比赛。(三)4月8日在五环广场咸阳市举办的国际风筝节活动中,体校组织300人代表方队参加开幕式,并且承办陕西省“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秦都赛区),参与人数600余人,多为在校中学生和青年多为在校中学生和青年篮球爱好者,这次赛事活动给不仅给中学生和广大青年提供了篮球技术交流平台,而且也使他们比赛中发挥出团队合作精神。紧接着组织2023年咸阳市“青培优胜”篮球赛,参与主要群体为小学生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这两项赛事,使秦都区篮球运动迅速发展,喜爱篮球运动人数剧增,学校篮球兴趣班和校外篮球俱乐部增多,篮球场上,从幼儿至青少年,乃至中老年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四)6月份秦都区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组建秦都区青少年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和跆拳道队,参加2023年咸阳市青少年乒乓球选拔赛、羽毛球选拔赛和跆拳道选拔赛,选拨出羽毛球苗子40人,乒乓球苗子30人,跆拳道苗子10人,分别选入咸阳市羽毛球队、咸阳市乒乓球队和跆拳道队,在暑期进行集训,他们将代表咸阳市参加陕西省2023年度锦标赛。(五)体校教职员工作为秦都区国民体质监测志愿者下基层为群众进行体质检测,检测人数达800余人,使广大人民群众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有目标的进行锻炼身体,使自己身体更加健康康。(六)在组织承办以上各类比赛的同时,秦都区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教练员走进学校,协助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在秦都区辖区内的彩虹学校、陕科大强华学校、天王学校双照中学、小学、马庄中学、马泉中学等14所学校中选拔出300余名优秀运动苗子。并且4月份从咸阳市体育局注册录入陕西省青少年各个运动中心运动员210人。目前秦都区青少年运动队包含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轮滑、射击、跆拳道、武术、拳击等项目,秦都区参与训练的教练员50余人,运动员2000人。(七)10月份根据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奔跑吧少年”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体育校际联赛的通知,协助咸阳市体育局深入基层学校选拔运动员。在陕科大强华学校组建棒垒球队和篮球队,彩虹学校组建田径队(五男四女)参加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体育校际联赛。根据咸阳市第十三运动会(青少年组)竞赛规则总则,全力开展体育项目进校园训练工作,在彩虹学校,国棉二厂学校等秦都辖区学校选拔运动员,组建秦都区各个项目运动队,全力备战咸阳市十三运。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和成绩(一)秦都区代表队参加咸阳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9个项目(篮球、健身气功、羽毛球、健身瑜伽、太极拳、乒乓球、柔力球、中国象棋、广场舞)的比赛。秦都健身瑜伽队,柔力球队,太极拳队这三个项目荣获比赛第一名,秦都篮球队、健身气功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中国象棋队、广场舞队这六个项目荣获比赛第二名。秦都代表团荣获咸阳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荣获“全民健身活力县”称号。(二).秦都区羽毛球队代表咸阳市参加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中,获得甲组、U15组、U11组、U9组男子团体第三名,U9组女子团体第三名。U11组男子单打第二名,甲组女子单打第三名,甲组女子双打第三名。(三)秦都区乒乓球队代表咸阳市参加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荣获U10女子团体第二名,个人获得两金两银两铜共计6枚奖牌。(四)秦都区武术队代表咸阳市参加第二届“甘小侠”西北五省青少年演武大会,获得武术集体项目第三名,个人项目获得四金三银七铜的好成绩。秦都区武术队代表咸阳市参加2023年陕西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运动员分别荣获二银一铜的奖牌。(五)秦都区篮球队代表咸阳市参加参加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荣获男子乙组第二名。12月参加2023年咸阳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分别获得小学混合组、初中组、高中组冠军。2023年我校运动员共有26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其中游泳6人、乒乓球5人、羽毛球10人、篮球10人)。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体校目前存在问题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竞技体育总体实力不强。体校在三级训练体系中处于关键的基础环节参与训练的运动员数量不足,男、女运动员结构不协调。存在专业后备人才选拔途径少且输送率低。生源的不足与生源的质量问题是目前我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影响学校今后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学校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改变办学思路正确处理好学训关系极大经费的投入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体制。教练员编制数较少。教练员编制数少和现有教练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如何加强教练员的激励机制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三)体校学生肩负着学习、训练两副担子,一方面他们的学习时间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少,但考试要求相同,因此体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辛苦;另一方面他们大运动量地训练后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就比较有限。这些因素对体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多余的时间给教师加班加点,只能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而经费的不足导致了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紧缺,训练项目设置较少,开展的项目比较单一,训练基础设施较差,场地分散,严重影响运动员招生,难以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四、整改措施(一)办学理念:以德育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突出输送、强化体育训练、努力为上一级体育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和谐发展。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扎实合格的文化基础,具有一定体育专项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关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的问题。改善学校训练场地、争取资金投入,足量配置各项体育训练器材、器械。学校争取资金,尽量解决各训练队的训练场地。给各训练队提供合适的训练场所。解决训练队训练场地分散设施差的问题。(二)更新观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调整项目设置,重点发展特色项目,探索体教综合新模式,加大教练员培训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范围,解决男女运动员比例不协调的问题。提高总体竞技水平。(三)抓住“少儿体校特有的竞技体育”优势,以德育为首,教育为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用思想凝聚人心,创造先进的教学、体育训练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校德育、文化教学的教育内容,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运动员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练员通过教练培训,促进教练员专业成长,发挥骨干教练员的带头作用,提升每名教练员对学校努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运动员的选材、注册、输送和参赛工作。五、2024年工作思路和下一步计划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认真总结2023年工作的基础上,明年体校的工作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导向深入,全力推动学校工作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二)参照咸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总则和竞赛规程,计划2024年3月底前初步建立15各项目运动队教练员,5月底建成15个项目的运动队以及运动员优秀苗子,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技术特点,调整进行整合分项。认真做好下一周期市运会训练工作,抓好冬训、夏训及赛前集训工作,打好运动员技术训练基础为咸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及2026年省第十八届运动会比赛做足准备。(三)充分利用上级训练单位资源优势,加强与省体校、省专业队教练员的沟通,做好体校所输送运动员的训练跟踪服务。(四)发挥骨干教练员的带头作用,提升每名教练员对学校努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学习培训的热情,提高教练员进修的自主性。本年度,学校在继续开展外出学习培训教练汇报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完善校本研修。学校建立激励方案,鼓励教练员进行自主学习、学校的整体训练水平得以不断深化和提升。(五)继续完善体育运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完善人员配备,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六)全年计划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武术等单项比赛各一次,并参加各项目的省市级年度单项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