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9 16:12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全区营商环境工作。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文林路市民服务中心17楼1711室
法定代表人 刘勇
开办资金 3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87万元 33.87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聚焦五大环境,统筹推进突破年。紧扣“四个区”建设目标,在充分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秦都区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围绕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等五个方面部署了36项工作任务。目前,政务环境方面,完成“一件事一次办”清单及办事指南的制定;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注销一网通办,实行许可类经营范围告知承诺制及住所承诺制;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结成“跨区通办”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关系;依托“税企直连”机制,建成电子税务局运营中心,开展征纳互动工作,实现办税“零接触”、申报信息“零录入”、掌握政策“零等待”。政策环境方面,为辖区246户企业落实中省市转型升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各类扶持资金超过4500万元;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建设工作初显成效;邀请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推荐参会嘉宾15名,拟签约项目23个,总签约金额58.895亿元;举办人才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21857个,共计线上阅读点击访问9万余人次。要素环境方面,协助项目单位准备申请资料,调整审批时序,为项目单位节省立项审批时间,三项施工证办理材料实现容缺受理;压缩环评审批时间从15个到7个工作日;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目前标准化厂房三期、阳光商贸2宗项目用地已经完成“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流程;联系秦都农商行,共为辖区4家企业提供贷款授信额度1.4亿元。法治环境方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全年抽查计划19起;覆盖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开展“八个一”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活动;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缩短了审理周期,提高了诉讼效率。政商环境方面,处理咸阳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10015件,办结9465件;成立秦都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基地,开展人才培训、政策宣讲、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业务活动;组织开展“双包一解”和“大走访大调研优服务促提升”活动,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瓶颈问题。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成效;积极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印发《秦都区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政务服务方面,开通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系统,1个工作日内即可核发营业执照;建立“首问负责制”,实行告知承诺制度,三项施工证办理材料实现容缺受理。开设惠企政策专栏、惠企政策专窗;扩大重点项目“税务管家”服务范围,将服务延伸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企业、拟上市企业等多个领域;企业所得税申报时长平均压缩到5分钟,涉税业务录入数据减少90%以上,税费申报率达到99%。在执法司法方面,成立评估评查组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评估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积极受理复议案件,截至目前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8件,已办结13件;提升立案工作效能、增强一站式多元解纷的水平和能力,今年以来受理各类案件10308件,结案5617件,同比增长18.2%。在市场环境方面,参与水电气暖联合检查工作,排查出咸阳自来水公司及下属企业有违规向用户收取计量装置费的违规行为,违规收取153户,已完成退费整改;对18家行会协会商会进行实地检查,现场纠正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对辖区2家转供电主体进行检查,涉及商户2户,清退金额53.24万元。三、存在问题;一是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学习力度不够。更好的服务企业就要加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并在学习借鉴基础之上创新方式,形成自己的工作新模式。二是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不足。各区县之间政务事项信息未实现互通共享,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仍存在,影响办事效率。三是区级职能受限。办理土地手续审批、获得水电气暖、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事项需由市级职能部门办理,区级协调难度较大,无法在本级部门间形成闭环。四、改进措施;1.持续加强先进经验做法复制借鉴推广工作。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标国内、省内改革先行区,邀请专家及先进地区业务骨干对我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惠企便民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外出学习考察,从提优政务服务、提速项目审批、加强市场监管、推动获得信贷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区营商环境各项业务的水平,提升发展动能和水平,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持续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加强与省市媒体对接,加大对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册、宣传标语、宣传海报等进行传统广告宣传;利用大型户外广告、公交站牌、工地围挡等进行平面广告宣传;利用营商环境宣传片、LED显示屏、商场大屏等进行立体广告宣传,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知晓率、认同感,推动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紧扣“四个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统一、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将服务贯穿企业建设经营全生命周期,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秦都力量。2.抓好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考核指标。认真对照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研究制定配套措施、细化工作举措、适时对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进行现场督办、随机抽查,严格落实“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机制,联合区委(政府)督查室,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上门督导等方式,对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推进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对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任务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以最有力举措倒逼整改任务落实,争取在年底考核中继续位列优秀等次。3.抓好营商便利度考核指标。对标省市营商便利度考核指标体系,紧盯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政务服务、获得信贷、纳税、市场监管等7项指标,督促各指标牵头单位,认真对照《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改革目标,保持与市级部门密切联系,对于已经达到改革目标的指标进行巩固加强,对于未达到改革目标的指标建立专项推进工作机制,确保在全市考评中不失分、无短板。4.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督促各职能部门深入排查、主动认领、举一反三,查清薄弱环节,找准不足之处,至少确定1个本行业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所有问题整改到位,整改要求全面落实,短板弱项不断补齐,干部作风有效改善,用良好的干部作风助推我区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