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档案史志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档案工作监督、指导与管理,史志征集、整理与编纂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和平街 | |
法定代表人 | 马康平 | |
开办资金 | 1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汉阴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10.36万元 | 1820.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7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中共汉阴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档案工作开展情况。1、不断丰富馆藏服务民生。一是建立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共接收全县16个部门精准扶贫专项档案文书目录61107条、照片目录238条、实物目录2条,疫情防控专题目录1266条。二是夯实民生档案管理。全年共接收国企退休档案共计6人6盒,接收社会各界捐赠图书19本,整理各类资料370余册。目前,馆藏量为136个全宗,档案5.83万卷(册)、6.25万件、资料1.12万册。2、热心服务查档干群。全年接待查档干群1200余人次,积极为其提供婚姻登记、复退军人、土地确权、林权登记,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材料等2000余卷(件)档案资料,复印各类档案资料4000余张,切实将服务好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3、协助抓好档案执法工作。协同县委办(县档案史志局)对城关等4个镇和经开区等25个县直及中省驻汉单位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书面反馈执法意见20余份,下发整改通知10余份,并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对2022年档案执法检查反馈问题开展了回头看。4、积极配合县委办(县档案史志局)指导验收“汉阴县月河综合治理(西大桥至平梁集镇段)”、“汉双一级路”等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及时出具意见建议。指导3个镇、16个村(社区)申报创建全市第二批“档映乡村”工程示范单位。为抓实抓好该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标准,并配合开展了3次督导检查,目前已达到“档映乡村”工程示范单位创建标准。5、认真开展红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搜集、整理、填报红色革命历史档案目录235条,红色革命历史资料目录1条,中华版本资源征集线索111条。修改完善民国档案目录31690条,按时完成了省市档案局馆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6、加强档案安全工作。严格按照档案库房“十防”要求,重点做好库房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更换档案防虫药物、处理库房渗水、电源开关维修、照明灯具及消防器材更换,疏通楼顶排水通道,做好3个档案库房环境卫生清扫和温湿度调控,确保馆藏档案安全。7、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一是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全面完成全县10个镇、16个行业部门的脱贫攻坚专题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共扫描87975件2034839页,著录87975条。按照不低于98%的比例,对数字化成果进行了抽检,将分批提交市上审核验收。二是协力开展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指导退役军人事务局完成了4640人(份)的退役军人档案数字化,指导民政局对室藏的1999-2008年婚姻档案95卷进行了档案数字化。三是积极对接民生档案跨馆出证系统,上传了2003-2005年婚姻档案电子目录500余条。(二)方志工作开展情况。1、年鉴编纂工作。共征集86个单位的年鉴稿,征稿率达100%。年鉴编辑部对所收集的年鉴稿进行编辑、核校、修改、总纂,形成了38万字、彩图57幅的年鉴稿。《汉阴年鉴(2023)》观点正确、框架合理、体例完备,能够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已由三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2、其他方志业务工作。一是加强《汉阴县志》的宣传与交流,使之名副其实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汉阴、知悉汉阴以及汉阴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二是指导有关镇村进行村史馆建设,搜集整理上报汉阴县村史馆有关资料。三是按时报送省市下达的各种地方志统计报表。四是大力开展方志文化进村组、进社区活动。(三)党史工作开展情况。把服务科学发展、建设锦绣汉阴作为党史研究的首要课题。一是积极参与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对全县20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了立碑标识。二是积极联动县老促会、文旅广电局、蒲溪镇、双乳镇、双河口镇等单位,对沈启贤、杨弃将军故居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实施保护性规划建设。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党史宣传“七进”活动。四是密切与县老促会协作,编撰了汉阴县《红色人物谱》,不断挖掘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逐步丰盈红色历史“资料库”。五是印发《中国共产党汉阴历史(1978-2012)》第三卷专题资料征编工作通知,全面启动党史三卷专题资料征编工作。六是配合县委办完成了地方党史著作及党史宣传陈列作品内容自查审查工作。七是完成汉阴县《贯彻“新八字方针”与国民经济的调整》《“六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党史专题资料编写。八是全力配合市委党研室完成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修订再版的各项基础工作。(四)新馆建设情况。汉阴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用地2777.07平方米,建筑面积4791.03平方米,其中档案馆库房1272.76平方米。目前综合档案馆主体建设全面完工,室内智能密集架、办公设施设备采购到位,已安装调试并验收。室外基础设施、道路、绿化已基本完成,10KV箱式变压器已完成安装正在调试。于11月27日已全面启动搬迁工作,全面完成旧馆13万卷(件)馆藏档案的安全搬迁入库,按省市要求如期完成投用销号。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档案法》,通过系列档案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档案意识,规范了精准扶贫、文书档案的管理。为解决上访案件,维护单位、个人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全县经济发展、群众的增收、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优化档案利用与服务,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党史研究工作:为上级党史业务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红色”资料,为宣传汉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汉阴县历史(1921~1978)》公开出版发行的基础上,启动党史第三卷专题资料征编工作。地方志工作:通过一年的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地情资料库,起到“以史鉴今”的作用。第二轮修志工作圆满完成,着手制定第三轮修志工作计划。《汉阴年鉴》(2023)公开出版发行,按时完成年鉴一年一鉴的工作任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工作,落实力度有待加强;二是档案规范化管理还需加大力度,各单位档案专门人才素质有待提升;三是档案信息化工作进展迟缓,因人员缺编,资金短缺,还需购买设备,导致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工作滞后。(二)改进措施:面对存在的问题,我馆狠抓档案史志各项业务工作不放松,认真落实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强化档案规范化管理力度,在“档映乡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档映乡村”工作,加强对本馆、各镇、各单位档案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推进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化工作,着手启动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中共汉阴县委和市档案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方志办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和省、市档案史志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完成好年度中心、业务工作任务的同时,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打造示范档案馆建设。按照统筹规划、严格标准、整合资源、确保安全的原则,大力推进档案工作“四个体系建设”。全力做好消防验收、竣工验收、功能验收等各项准备工作,有效实现数字档案资源“收、管、存、用”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压实各级档案安全责任。进一步压实各镇村、各部门档案安全责任人,不定期开展档案安全检查,督促各单位健全完善必要的安防措施,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坚决做到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绝对安全、万无一失。三是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认真对照数字档案标准化清单内容,进一步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确保各镇、各有关部门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化成果,按时审核移交入馆。同时,结合县情实际,对民生档案、重点项目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逐步、分批数字化加工,到期档案实行数字、纸质档案同步移交,切实推进全县档案数字化进程。四是认真落实机关档案“三合一”制度。持续做好机关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机关单位档案门类划分、统一档案分类方法、明晰档案整理工作要求,切实提升机关档案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五是扎实抓好“档映乡村”示范创建。认真落实全市“档映乡村”试点扩面部署要求,确保第二批“档映乡村”工程示范创建单位如期验收命名。及早谋划启动下一批“档映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持续推动“档映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全覆盖。六是持续深化宣传教育培训。聚焦“6.9”国际档案日、“12·4”国家宪法日、“安全生产月”、“保密宣传月”、集中业务培训等,持续深化以宪法、档案法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推动法治学习宣传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形成全民守法遵法的良好氛围。七是全力夯实史志编研工作。加大对各镇各部门史志工作的指导、深化史志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为史志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高标准做好《中国共产党汉阴历史(1978—2012)》专题资料征编及编撰工作,抓实抓好汉阴年鉴编纂工作,确保“一年一鉴”如期出版发行。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我馆原开办资金112万元,2023年末净资产合计为1820.93万元,较开办资金增加了1708.93万元,主要原因:一是流动资产合计:10.3万元;二是固定资产原价比年初增加:191.5万元;三是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在建工程款:1675.23万元;四是流动负债合计:78.3万元;五是固定资产累计折旧:89.8万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接收社会各界捐赠图书19本,图书保管在县级综合档案馆库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