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9 16:05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区农业综合技术和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系)、新技术、新农艺、新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植物检疫对象监测预警和防控;农业环境、耕地地力监测和土肥水技术试验推广;农业科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技术服务。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市民服务中心15楼
法定代表人 徐会善
开办资金 60.0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3万元 179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开展业务工作(一)绿色高效吨粮田工作顺利完成。深入推进粮食单产和综合能力提升,积极推进绿色高效“吨粮田”创建工做。推广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2023年落实“吨粮田”面积8000亩,“吨粮田”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等,重点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和夏玉米“5335”技术,经过实际测产,我区“吨粮田”周年单产亩均1143.9公斤,较大田全年亩均产量967.9公斤增加了176公斤,增幅18%,顺利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二)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一次性补贴完成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耕地地力和粮食安全的惠农政策之一。2023年我区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为97034.51亩,共计15018户,补贴资金6792415.7元。种粮一次性补贴544283.88元,12876户。所有资金已通过“一卡通”全部足额发放完成,没有虚报、冒领、套取、截留等问题。(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成效显著。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测报与防治相结合”的手段,采用多种“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方法,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达到了“减量增效”的目的,2023年我区主栽作物面积14.646万亩次,各种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94.9260万亩次,防控面积92.5860万亩次。其中:绿色防控示范面积3.48万亩次,示范带动面积3.18万亩次,全区绿色防控覆盖率46.24%;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28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率38.21%;农药利用率40.6%,较2022年增加1.1个百分点。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降低农药使用成本115.3万元。全年挽回产量损失总计3414.37吨,实际损失1653.74吨。全区建立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点7个,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点1个。采取无人机飞防和人工机防相结合的方式,对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草地贪夜蛾等进行统防防治示范,共计出动植保无人机2300架次,机动喷雾器210台次,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6.32万亩次,辐射带动群众群众自防面积4.88万亩次。(四)植物检疫工作扎实开展。严格规范植物检疫市场秩序,狠抓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加强苹果蠹蛾监测及防控阻截,小麦腥黑穗、马铃薯甲虫和红火蚁普查,有效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使种子、苗木生产单位申报产地检疫覆盖率达到95%以上,市场销售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调运检疫持证率达到98%以上,蔬菜、瓜果类经济作物种子调产检率达到90%以上。全年完成各类作物疫情普查面6080亩次。其中:蔬菜面积200亩次,红薯面积50亩,小麦面积4500亩次,苹果和桃面积1200亩次,葡萄30亩次,玉米等其它作物面积3500亩次。(五)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施有效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利用电视、微信平台、墙报、标语、病虫情报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与报导,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绿色防控较常规防治农药使用量减少20%,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亩降低投资成本172元。(六)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稳步推进。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10.9万亩(玉米、小麦、红薯),技术推广率覆盖率95%,平均亩实现节本增收30元,总节本增收327万元。全区检测土样53个,制定印发我区红薯、玉米、小麦作物不同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方案5个,张贴发放区域指导方案110份,发放配方施肥宣传资料1.2万余份,完成土壤墒情监测点12期,建立市级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2个,区级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2个。肥料利用率达到42.3%,实施配方施肥“三新”技术推广3000亩,肥料利用率试验2个,农户施肥调查100户。(七)蔬菜与果树工作稳步进行。全区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8万亩,露地蔬菜面积0.4万亩,为提高我区蔬菜种植管理水平,提高果农经济效益,2023年开展蔬菜培训2次,培训人员3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技术指导28次。坚持把调优果品结构、提升果品品质作为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在关键时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2023年开展了果树管理技术培训会4期,发放技术册3200余份,田间指导20次,及时解决果农在种植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提升果园管理水平,保证果树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二、取得成效2023年,落实“吨粮田”面积8000亩,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播种面积10000亩,夏玉米增密度种植面积28900亩,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10.9万亩,平均亩实现节本增收30元,总节本增收327万元。召开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4次,技能培训40次,现场技术指导62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份,悬挂横幅3000条,乡村技术板报8期,印发灭鼠知识问答、病媒生物知识问答等资料22000余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面积92.5860万亩次,在马庄办正洪村、南吴村两村建立桃、苹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0.31万亩,辐射带动群众绿色防控面积1.22万亩。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单位干部职工年龄偏大,无后续力量,农技推广工作开展困难。2、工作创新不够。对工作,习惯凭经验办事情,因循守旧、不能够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尽最大努力去完成。3、推广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四、整改措施1.加强后备力量补充,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为农服务潜力,提高服务质量。2、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把事情办稳妥、办周密、办扎实。3、充分利用现场会、科技赶集等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升推广效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推进绿色高效吨粮田建设和耕地地力补贴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二)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田,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农技推广力度和科技转化率。(三)推广蔬菜瓜果标准化与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秦都蔬菜瓜果产业的发展水平。(四)加强农业重大病虫害灾害监测和预报,狠抓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重大病虫害为重点的防治;加强对苹果蠹蛾、鼠害等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确保全区无重大农作物疫情发生。(五)做好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