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澄城县> 中共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4-02-29 15:44
单位名称 中共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分析并记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征集、整理、编纂全县主要党史资料,并进行党史知识宣传及出版党史书籍和审阅有关出版物。
住所 澄城县东新街89号
法定代表人 郭西峰
开办资金 2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澄城县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4万元 4.06万元
网上名称 中共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精心编纂地方“红色读本”一是编纂《影像红色澄城》(四卷本)。报县委党史和文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影像红色澄城——革命老区澄城县党史图鉴》征编工作自2022年7月全面启动。我们先后联系、走访相关影像保存者及知情人、当事人100多人次,累计征集影像图片(底片)1万余幅(帧)、数码影像6TB,实物资料10余件。目前本书排版为4卷本,大致800页,收录图片3500余幅、文字7万多,已报送中共党史出版社审读。据了解,这是全国目前正在编纂的第一套县级百年党史图鉴,中共党史出版社给予了充分肯定。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已经安排专人抓紧审读审定,有望在2024年3月底前正规出版发行。二是精编《第一(西北)野战军在澄城》。本书包括图鉴、综述、征战日志、战事钩沉、党史专题、附录共6部分,约24万余字,集中反映了第一(西北)野战军在澄城的重大军事行动(活动),为后续进行相关研究作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目前,此书已经形成付印稿,正在和结对协同发展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商联合出版事宜。三是编纂《执政澄城2022》。聚焦服务于地方党史基本著作的编纂需要,本书包括“执政图鉴”“文件剪辑”“大事扫描”“工作纵览”“执政论坛”“先进集锦”等10部分,搜集整理资料20余万字。目前,本书已经定稿付印。与此同时,我室协助老同志编纂了《回眸》《真水无香》两本回忆录,主要是查阅、提供相关史料,把好政治关、体例关和表述关留存红色记忆。(二)戮力同心共建“红色基地”一是指导参与“金融卫士”、全国人大代表马百党事迹陈列馆展陈工作。去年下半年,陕西信合系统提出在全省建设三个党性教育基地,其中关中地区以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金融卫士”马百党的感人事迹为依托,在澄城县建馆布展。县信用联社随即联系我室,商讨建馆及展陈事宜,请求我们全程参与。我们很快达成共识,统筹梳理、全面展示4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46种伟大精神,指导拍摄了《伟大精神激励永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短视频,同时认真审读了有关马百党生平事迹的所有展陈内容。11月24日,此馆正式揭牌对外开放,社会反响很好。随后,我室又参与了院线电影剧本《马百党》的前期座谈、审读等工作。二是参与指导人才公园建设工作。搜集、整理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雷从民,西安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杨子廉,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任书记耿炳光,被称为“钢嘴铁牙的县委书记”的张鼎安,“无名英雄”王超北,澄城版“可爱的中国”红色家书主人公李育才等澄城革命先贤的典型事迹,积极参与澄城人才公园的建设并提供相关史料,严把政治观、史实关、体例关和表述关。三是指导平城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持续指导保护、布展中共一野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及贺龙、习仲勋、张宗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旧址,助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11月,市委党史研究室来澄验收“渭南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王超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百党事迹陈列馆顺利通过验收。连前累计,全县已经建成省级党史教育基地1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5处。近年来,到这些党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者络绎不绝,作用发挥良好。(三)持续用力宣传“红色澄城”一是加强宣传报道。我室持续在县政府网站开辟“红色澄城”宣教专栏,今年累计刊发文章等100多篇,在“红色澄城”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近200条,在渭南党史网刊出文章4篇。在《陕西党史》、陕西党史网刊发文章3篇。在“学习强国”平台刊载稿件3篇。二是挖掘整理宣传澄城“红色人物”。我室多方联系当事人或亲属、搜集整理史料,初步形成《在改革中奋起的澄城工业》《“无名英雄”身边的无名英雄——记澄城县隐蔽战线工作者孙正顺》等专题;配合一心为党、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老红军郭保财的亲属到黄龙县图书馆、瓦子街战役纪念馆等地实地采访、征集史料,联系黄龙县老促会、文化局老干部及我县部分离休干部查找史料线索,目前,已协调我县“十大校园作家”之一的郭军平参与相关史料整理工作,相关专题整理工作正在推进;同时,为原澄城游击支队队员张保才、革命烈士袁黑娃等亲属整理、提供相关资料,珍存红色记忆。三是整理上报相关红色史料。配合市委党史研究室承担的《有关西北野战军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国家级课题研究,先后整理、提供相关史料12篇。在全省革命文物相关照片和故事的征集中,我室搜集整理上报了《两件传家宝世代感念情》等8篇文章。在《三秦改革印记》(渭南卷)的编纂工作中,我室整理《陕西省县级第一馆——澄城县博物馆》等10篇文章报市委党史研究室审定。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共渭南历史》第二卷中,前面共有24幅彩图,其中采用澄城县提供的图片6幅;在该书首发仪式上,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还特别肯定了澄城的《党史二卷》,较好地宣传和彰显了澄城党史研究工作,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四)聚焦主业赓续“红色血脉”一是持续开展“踔厉奋发当好新时代红色史官”微讲堂。组织全体同志积极参与“踔厉奋发当好新时代红色史官”微讲堂和微分享10次,参加支部联盟主题教育活动4次,录制展播无名英雄王超北音频故事4期。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也有效历练了党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提升了工作水平。二是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网上影像展。以“红色澄城”公众号为载体,以时间为线索,累计编发纪念活动专题25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澄城县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和沧桑巨变,汲取奋进的力量。三是助力“清廉澄城”建设。积极为“清廉澄城”建设建言献策,搜集整理《颇有祖风的魏谟》《耿耿丹心鉴忠诚》《“清官第一”韩一良》以及《我所熟悉的四位县委书记》《古徵铁汉王超北》等有关澄城的清廉人物典型人事,在“红色澄城”公众号分期宣传,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共编纂《影像红色澄城——革命老区澄城县党史图鉴》(4卷本)《第一(西北)野战军在澄城》《执政澄城2022》等6本书。指导参与了“金融卫士”马百党事迹陈列馆、澄城人才公园建设,并成功创建2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市党史研究工作先进集体,2名同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获得市级党史研究成果等3个单项奖。三、主要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在岗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专业人员奇缺;2.业务学习方式单一;3.党史调研不够深入(二)改进措施:1.招录或聘请专业人员,通过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2.加强业务培训及学习力度,切实提高工作效能;3.以党史正本编撰为重点,不断深化党史研究工作;以重要革命纪念日为平台,深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切实发挥好党史研究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坚持以“党史姓党、党史为党”“党有所需、史有所为”为工作主旨,聚焦主责主业编纂“红色著作”、建设“红色基地”、讲述“红色故事”、宣传“红色澄城”、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发挥党史研究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1.持续推进《澄城县2022-2025年党史和文献工作规划》所涉及工作任务的落地落实。2.主要是完善、出版《影像红色澄城——革命老区澄城县党史图鉴》。3.初步审定研究《澄城党史三卷》编纂大纲并做好部分专题的征编工作。4.配合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平城村,积极发挥党史研究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