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眉县> 眉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眉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9 15:33
单位名称 眉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和服务。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申报、征缴和医疗费用的审核、待遇支付等工作。
住所 眉县首善镇平阳街西段
法定代表人 吴军科
开办资金 2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眉县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2万元 15.5万元
网上名称 眉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主动作为,全年目标任务执行好。1.积极动员全民参保。紧抓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补缴工作契机,协调县镇村三级力量积极宣传动员,合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顺利完成了征缴任务。2023年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9830,参保率达到97.1%。2.抓重点,确保特殊人群参保全覆盖。紧盯五类特殊人群,落实参保资助政策,督促动态清零,及时为新增特殊人群办理参保登记,实现了特殊人群100%参保。3.广宣传,合力推动补充保险落地惠民。成立县商保办,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积极联合各商保公司及两定医药机构,采用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全面增强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在经办大厅增设“全民健康保”窗口,为参保群众提供咨询、理赔服务。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了“陕西全民健康保”工作的扎实推进。2023年,我县累计参保16435人,参保率为5.53%。完成了辖区内7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接口改造工作,顺利实现了“陕西全民健康保”一站式结算。(二)政策兜底,医保作用发挥充分。1.积极贯彻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实施细则。全力实现基本医保主体保障、大病保险补充减负、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截止10月底,医保基金累计保障支出:城乡居民12809.1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保4305.34万元,大病保险支出88万元,公务员补助255.07万元,医疗救助557.48万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60%以上,重点医疗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救助比例达70%以上。2.医疗救助实施有力。严格执行医疗救助政策,落实一站式结算要求。每月对已脱贫户医疗费用年度累计超过1万元和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年度累计超过2.6万元的纳入医疗保障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医疗救助,有效化解大病就医致贫返贫风险。截至10月,共纳入医保监测城乡居民938人,享受医疗救助6318人次。3.加强“两病”慢病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对门诊“两病”慢性病政策进行宣传,严格鉴定标准,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参保居民及时鉴定办证,积极推动医保红利惠及大众,实现“小病可医、慢病可保”。截止10月底,,门诊“两病”累计新增9273人.城乡居民慢特病累计新增8078人。(三)规范行为,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平稳。1.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用好支付方式改革成果,规范开展支付结算工作。不断完善支付结算制度体系,规范医保基金结算流程,不断完善总额预付控制管理办法,加强过程监控,深化谈判协商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强化主动控费意识,推进医疗行为更加优质高效,全力扭转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确保医保基金持续、平稳、安全运行。2.加强协议管理责任。与23家医疗机构87家医药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建立了履约考核制度,落实了监管责任。3.全面规范医保费用审核。严格按照费用审核制度,规范审核流程,全民落实医保费用职能审核初审全覆盖,建立多方参与的线上审核、线下沟通监管机制,将基金监管关口前移,强化医保基金和医疗服务行为管控,降低了医保基金运行风险。截止10月底职能审核问题数据1980条,扣款50702.03元。(四)改革赋能,促进医保经办高质量发展。1.全力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落实落地。扎实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县域实际制定方案,分步骤有序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带领各医疗机构赴江苏、汉中、韩城等早期试点城市开展多轮实地调研学习,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县开展集中培训,通过现场观摩、专家授课、交流座谈等方式,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充电蓄能”,倒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确保改革工作按时保质落地。截止目前,DIP支付方式已在我县6家二级定点医疗机构试点。2.稳妥推行职工门诊共济制度改革。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实现共济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认真排查风险点,并落实日排查日报告制,目前,我县未发现风险点,此项工作运行平稳,截至10月底,职工门诊统筹42508人次,基金支出156.3万元。3.认真做好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工作。作为宝鸡市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试点县,从7月份开始,对全市的精神类疾病数据进行了整理核查测算,形成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精神类疾病病种按床日付费实施办法和经办管理办法。预计2024年1月将在全市实施。(五)优化服务,医保行风建设常抓不懈。1.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提升服务意识“向外拓”。适应人口流动和就业转换需求,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积极推进跨统筹区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实现了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备案,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截止目前,全县23家定点医疗机构、87家零售药店均已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跨省办理高频事项和堵点痛点难点问题。2.聚焦群众医保需求,持续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做好三级经办队伍业务指导、政策培训和监督管理工作,抓紧实施医保经办服务能力提升行动。3.抓好医保经办行风建设,积极落实“综合柜员制”和“好差评”评价制度,优化窗口设置,业务经办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设置经办服务窗口4个,安装评价器4台,购置叫号机1台,更新摆放办事流程牌7面,服务好评率达到了99.2%。暗访检查出的5个共性问题和3个性问题,现均已整改到位。四是修订完善经办制度,对外畅通投诉渠道,让群众直接评价服务质量,促进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顺利完成医疗保险征缴任务。2023年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9830,参保率达到97.1%。特殊人群参保实现了全覆盖。合力推动补充保险陕西全民保落地惠民。全年累计参保16435人,完成辖区内7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接口改造工作,顺利实现了“陕西全民健康保”一站式结算。(二)积极贯彻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实施细则,全力实现基本医保主体保障、大病保险补充减负、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全年累计保障支出:城乡居民12809.1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保4305.34万元,大病保险支出88万元,公务员补助255.07万元,医疗救助557.48万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60%以上,重点医疗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救助比例达70%以上。(三)扎实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在我县6家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DIP支付方式。对全市的精神类疾病数据进行了整理核查测算,形成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精神类疾病病种按床日付费实施办法和经办管理办法,2024年1月已在全市实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医保政策法规培训需强化。医保工作业务性强,医保政策千头万绪且调整变化频繁,基层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经办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经办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镇街卫生院人员少,专业人员缺乏,一证从多业的人员在部分卫生院存在;村级卫生室服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对医保政策和报销程序吃的不透,把的不严,存在报销不及时、不准确等现象。(二)改进措施:加强业务能力提升和政策培训解读,提高工作效率。四、下一步打算(一)抓住“关键点”,合力改革攻坚。督促医疗机构成立便民门诊、院内药店,优化服务。创新宣传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和舆情监测,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确保惠民政策平稳落实;加力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指导,督促协调规范信息化建设,做实基础性工作,确保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二级医疗机构按时顺畅上线运行。聚力推动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充分调研,遵循意愿,保证安全,再增开一批异地就医结算定点,最大可能让参保群众享受便民、快捷就医服务。(二)找准“落脚点”强化能力提升。进一步推进医保经办服务延伸触角,通过下沉服务事项、简化办事流程、规范经办要求,不断增强区镇村三级医保服务功能辐射,实现全域内15分钟医保服务圈;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医保政策进万家”、“走千家访万户”助医帮困活动,大力宣传政策、掌握民需、了解民盼、纾解民困;进一步深入镇村、医药机构,开展“访实情、解难题,优服务、促发展”调研活动,上门了解医保政策落实情况,听取并解决医疗机构堵点,不断优化医保服务,提升工作质效。(三)瞄准“着力点”,强化服务增效创新宣传服务方式,针对高频服务事项,制作一事一指引、一看就会的经办事项宣传视频,增强宣传的可及性和明白性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清廉医保”和作风行风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相促,把“查问题”和“改不足”贯穿工作始终,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服务优”的医保经办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