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指导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中小学生饮食营养、饮食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协调相关部门落实营养计划相关政策。负责中小学生饮食安全工作、营养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中小学生饮食营养工作,监督中小学校营养计划执行情况。负责评估全县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 |
住所 | 吴起县民政局9楼920室 | |
法定代表人 | 南志刚 | |
开办资金 | 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万元 | 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指导站.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吴起县教科体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截至2023年,我县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22所学校、26660名学生,覆盖率为100%。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所,受益学生22032人,高(职)中2所,受益学生4637人,均实行学校食堂供餐模式,食堂供餐率为100%。(一)健全机制,夯实责任。建立了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安全顺利实施。各学校同步成立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按照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分工负责、总务主任直接负责的要求,把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全面保障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有效实施。(二)强化管理,筑牢安全底线。一是建立检查督查机制。按照《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及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形成每学期开学进行1次全面检查,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估,平时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督查指导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教科体局、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联合检查,经常深入学校现场指导解决相关问题,保障营养改善计划安全、规范实施。二是规范操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饮食卫生、学校食堂操作间卫生、食品留样、索票索证、进货查验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零事故”。三是积极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全县所有学校食堂均实现“明厨亮灶”,确保在监督下阳光运行。四是强化社会监督,严格落实校级领导陪餐制度。每天安排校委会成员轮流陪餐,其中校长每周陪餐次数不得少于2次。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家长代表进行陪餐。做好陪餐记录,严把饭菜质量和安全关口。五是提升从业人员业务和素质。每学期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尤其对分管食品安全副校(园)长、学校幼儿园食堂管理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实现全员全覆盖培训,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全新的认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为广大师生饮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三)细化措施,强化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有效使用.一是严格执行标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由每生每天4元调整为5元,每学期按学生实际在校天数计算。县财政局、教科体局能够按时将专项资金联合下文拨付各相关学校,并将营养计划补助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封闭运行,依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支付并进行公示。各学校均能够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没有以现金形式把计划资金发放给学生,也没有用作劳务、宣传等相关费用,没有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二是建立定期审计制度。在保证全县学生膳食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并打入学生就餐卡基础上,我县同时开展三年定期审计和校(园)长任期满离任审计工作,将营养改善计划列入重点审计范畴,全面强化审计监督力。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各学校均通过校委会及家长委员会对粮油等大宗食材及原辅材料进行统一采购,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供货商评议制度,能够从源头和过程上确保实施安全。(四)开展食育教育,提升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质量。一是食育教育与环境相结合。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餐厅墙壁、餐桌等相关空间,张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相关标语、宣传画、手抄报等、对学生进行日常熏陶;在室外走廊、墙角做一些盆栽吊挂植物,做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绘画等,让学生从记录种植的过程中感知植物生长规律,加深对健康、营养食品的了解,并在参与食品制作、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增进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认知和情感,从而克服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进餐时间播放一些背景音乐,营造愉悦的用餐环境;将食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饮食文化,做到环境育人。二是食育与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食育教育内容纳入健康教育课。各学校结合常见食材,编写了校本教材,利用健康教育课时,使学生掌握食物安全和烹饪方法等常识,懂得营养平衡,饮食规律;了解地方主要食材营养成分等。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营养周、中国学生营养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实物、图片、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营养健康常识,让学生懂得鉴别有害物质或变质食物、食材以及处置办法。三是食育教育与文化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餐前5分钟宣讲活动。宣讲食品安全、珍惜粮食、食材食物营养、饮食礼仪等,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认识,学习不同环境下的餐桌礼仪,推广与传承地方饮食文化,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自然的道德品质。组织学生开展食育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明白一餐一食来之不易,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要让学生懂得感恩国家、父母和社会的付出,感恩为他们服务的老师、餐厅员工等。组织学生开展了勤俭节约、感恩教育、营养膳食、健康生活等方面主题征文活动。四是食育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了简单的食品加工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做面条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组织学生参加了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如:为同学发放餐具、分餐、清洗餐具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美德。组织学生开展了文明就餐活动。通过餐前洗手、排队就餐、用餐行为、“光盘”行动等要求,规范了行为举止,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了科学膳食意识。社会经济效益截至2023年,我县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22所学校、26660名学生,覆盖率为100%。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所,受益学生22032人,高(职)中2所,受益学生4637人,均实行学校食堂供餐模式,食堂供餐率为100%。存在问题尽管我县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广大家长期盼和上级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一些小规模学校供餐单一、大规模学校供餐拥挤和个别学校饭菜质量仍有待提升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完善管理制度,夯实工作责任,加强供餐管理和业务培训,强化政策宣传,加强监督检查,补短板强优势,切实推动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质增效,为建设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整改措施为了使学校食堂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建议县直7所对外承包的学校承包期满后要限期退出,由学校自主经营管理。大宗食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一条规定:对粮油等大宗食材及原辅材料,严格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结算的办法,从源头和过程上确保实施安全。建议学生食堂全部收回自办经营后,对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材及原辅料都要招标源头直采,实行原材料面向生产环节集中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在规范管理上再下功夫。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制度,强化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执行制度成效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务求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推动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二是夯实工作责任,在食品安全上再下功夫。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财政、卫计、市监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综合治理学校食堂和周边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三是加强供餐管理,在改善营养上再下功夫。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努力使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均衡,使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进一步加强“阳光校餐”管理,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在提升技能上再下功夫。会同相关部门继续举办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班,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升操作技能,让所有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五是注重政策宣传,在宣传教育上再下功夫。加大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和大力推广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和引领各学校共同把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工程做实做好。六是加强监督检查,在落实政策上再下功夫。县教科体局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对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执行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管理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切实推动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质增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