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旬邑县地震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负责地震台日常工作及全县地震灾害预防和监测预报管理、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防震减灾宣传等工作。 | |
住所 | 旬邑县应急管理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王亚周 | |
开办资金 | 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旬邑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72万元 | 47.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理论武装,锻造过硬队伍。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利用机关例会、机关党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二是切实抓好专题学习教育。严格按照县委和局党委总体安排,在机关扎实组织开展了主题教育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三是重视防震减灾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防震减灾法规条例,参加有关防震减灾和应急知识培训,中心先后有4篇理论文章在省级媒体刊发。(二)、严格日常管理,加强监测预报。一是强化刚性约束。2023年,我们对《旬邑县地震监测台站监测制度》《旬邑县地震监测台站值班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更新了《系统运行、设备检查安全管理制度》,使我县地震监测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道路。二是重视维护管理。坚持定期开展监测台系统设备检修,对测试维修记录、调试报告等进行归档整理,妥善保管,以备查用。同时,在光电倾斜仪运行中建立相应的监测规章制度和记录制度,规范使用仪器,明确人员职责,做好值班记录,有效防止外部干扰和人为损坏。三是科学研判防范。坚持每天及时下载数据,每月按时分析作图。及时了解国内外和其他县区的地震动态,获取地震信息,认真做好每月会商资料,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和连续性。全年旬邑监测台站值班工作零差错,高质量推动全市地震会商研判和防范工作。(三)、深入工地一线,严把质量管控。着眼全县各类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目标,严格按照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要求,印发《关于在全县集中开展各类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抽查检查工作的通知》,集中利用30天时间,对全县工信、教育、卫生、住建、交通等领域各类工程认真开展抽查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在镇村大力推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设计图集》,积极实施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工程,严把图纸审核关、质量监督关和综合验收关,把抗震设防措施落实到民居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四)、注重演练防范,提升应急能力。一是扎实开展地震演练。坚持定期在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防震抗灾应急演练,5月12日旬邑县实验小学、7月28日留石村煤矿等人密场所组织开展的防震抗灾应急演练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的目的。今年,由县应急局、地震监测中心组织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桌面推演,获得空前成功。二是加快避难场所建设。对建成的县体育场、书香公园、旬邑中学体育场馆等3处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使其达到国家III级避难场所标准。三是加大应急物资投入。先后对全县10个动物宏观观测点、郑家镇马坊水库、翠屏湖等3个水域宏观观测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监测业务正常开展。四是组建地震应急队伍。全县9镇1办落实“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人员388名,提请县上成立了县应急救援大队,以及100余人参加的“旬邑县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救援队”,形成了专业救援和社会救援相互补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队伍。(五)、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坚持每年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在“科技之春宣传月”、“5·12”防震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大力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今年7月28日,在县公安局组织开展了旬邑大讲堂应急知识专题讲座,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11月份,组织两人参加市上地震科普知识演讲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坚持把地震监测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做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累计完成会商报告12份,印发防震减灾工作文件6份,与镇办、部门签订防震减灾目标责任书32份。印制防震减灾知识2万余册,发放宣传彩页6万份;开展了旬邑大讲堂应急知识专题讲座;对全县工信、教育、卫生、住建、交通等领域各类工程,开展工地抽查检查活动140多人次,检查重点民生领域建设工程7处;进一步完善了3处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组建了9个部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队;组织两人参加市上地震科普知识演讲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在县公安局报告大厅开展了由30多个单位参演、300多人参会的地震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受到了市县领导充分肯定,应急部专家也现场指出“为全国立了标杆”;加强了地震应急演练,教育、工信、卫生等部门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演练活动42场次。中小学生演练工作常态化,使全县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2023年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理论素养有待提高,中心没有专业科普知识讲解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专业监测设备缺乏,现有设备未得到有效维护保养;三是队伍工作劲头不足,士气低迷,参与报名本次市上组织的演讲活动的勇气很不足。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专业素质提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开展干部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工作。二是利用有效的资金,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设备每月固定保养检修,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联系专业人员,处理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三是严格管理制度。以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指导工作开展,不断完善监测、维护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设备维护保养制、月会商制等各类规章制度,使中心工作在科学管理下,提质增效。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抓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震减灾能力。采取全方位、多层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形式,紧抓“科技之春宣传月”、“5·12”防震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好地震科普知识“六进”活动;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有效开展互联网+宣传活动;以防震减灾科普馆为载体,组织群众情景模拟入馆体验活动;以“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组织开展好“小手拉大手,防震减灾知识进万家”活动。二是抓抗震设防管理,提高群众安全感。继续将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建设工程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审核把关。积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严把图纸审核关、质量监督关和综合验收关,把抗震设防措施落实到民居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三是抓地震监测预报,提人员高业务能力。坚持领导代班、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定期开展系统设备检修保养,确保监测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上下信息的畅通。及时下载数据,认真分析作图,确保数据完整和连续,为会商提供真实可靠资料。优化筛选宏观观测点,培训观测人员,指导观测业务开展。四是抓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公众应急应对能力。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更新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尤其是组织开展好中小学校等人密集场所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的目的。把“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落到实处,为全县地震灾害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