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凌示范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住房公积金具体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审批个人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负责记载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等情况;负责住房公积金的核算;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归还;承办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 |
住所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政务大厦新桥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雷锦玉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1.71万元 | 339.99万元 | |
网上名称 | zjj.yangling.gov.cn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反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示范区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聚焦业务稳健增长,发挥民生保障效用。一是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为支持缴存职工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4月底调整现行公积使用政策,将本地缴存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调至60万,双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调至80万元;将异地缴存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调至50万,双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调至60万元,聚焦“扩中”、“提低”,将公积金贷款保底额度上调至30万元,让新青年、新市民、灵活就业人员等更多缴存职工享受到公积金贷款政策红利,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安居梦”。二是持续推行本地缴存“商转公”贷款业务。针对缴存职工偿还个人商业住房贷款还款压力较大的问题,于4月24日制定印发了《杨凌示范区个人住房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操作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办理流程。截至目前,已有125户职工家庭申请办理“商转公”贷款业务,申请转贷金额4526万元,极大减轻了职工的还款压力。三是实行关中平原城市群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于8月31日印发了《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住房公积金协同发展互认互贷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开城市群成员单位异地贷款业务,关中平原城市群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与本地缴存职工享有同等贷款权益。同时,依托全国公积金数据共享平台,沿用“跨省通办”窗口,受理关中平原城市群缴存职工申请办理其他城市的公积金业务,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现象。(二)聚焦信息化建设,促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为推动我区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服务事项在“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基础上更加好办易办,中心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杨凌示范区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方案》,健全数据资源体系和平台支撑能力,实现数据赋能,筑牢数字化安全新防线。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个人网厅、手机公积金APP、微信公众号等综合服务平台,为缴存职工实现了更高效、更便捷、更贴心的多渠道服务。二是有序推进征信接入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征信中心核准,我中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数据已于7月底正式接入中国人民银行二代征信系统。同时,于8月8日制定印发了《关于住房公积金贷款数据接入个人征信的通知》,提醒广大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避免因自身贷款逾期影响个人征信。三是强化数据共享。积极推进与税务、人社、住建、民政、不动产、保障房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健全信用信息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异议数据处理机制,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了从“一次办好”向“零跑腿”迈进。(三)聚焦服务能效提升,打造高效政务环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惠民公积金,服务暖人心”三年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在争当“服务先锋”上努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完善服务渠道。逐步完善网上业务大厅、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公开办事流程,推送政策信息,扩大业务范围。同时,主动配合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政务驿站”工作,对接工业园区企业宣传住房公积金政策,与企业座谈交流、对开发商进行政策培训,切实把服务落到实处。二是夯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果。深入推进“网办”、“掌办”,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结率,实现了高频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使公积金服务走深走实。三是畅通咨询服务渠道。中心通过12345、局网站、微信公众号交流互动平台、线下受理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民情民意,及时掌握舆情信息,把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提升服务、改进工作的重点,确保咨询、投诉“第一时间有回应、第一时间有答复、第一时间有解决”。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年新增缴存单位70个,新增缴存职工4679人;归集住房公积金5.53亿元,同比增长14.02%,归集余额16.39亿元,同比增长12.99%;提取21184笔3.63亿元,同比增长44.62%;发放贷款718笔3.01亿元,同比增长12.57%,其中异地贷款184笔7090万元。贷款余额14.45亿元,个贷率87.42%,连续十年无一笔逾期,超额完成省上下达各项任务指标。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2023年,中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面还不充分,非公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建制工作还有短板;二是基础管理仍较薄弱,在数据治理、流动性风险防控等方面还有弱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树立数据思维、运用数据服务、依靠数据决策的程度亟待增强;四是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群众期盼仍有差距。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2024年,中心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断提升公积金覆盖率和受益面为主线,平衡好服务与管理、创新与稳控这两对关系,真正做到为民、便民、利民、惠民,全力推动全区住房公积金事业快速发展。四、202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措施一是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进一步规范全区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切实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以非公企业为“主力军”,不断挖掘增长点、扩大发力点,攻坚克难,向难而行持续推进扩面工作;积极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等活动,主动下沉服务,面对面普及公积金政策;充分利用广播、公众号、网站等平台,立体式推进宣传工作,展示中心在落实政策、改进管理、优化服务等举措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积极推动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扩大宣传、上门走访等有效手段,努力提高制度覆盖率,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二是提质增效便民惠民。以“惠民公积金、服务暖人心”全国住房公积金系统服务提升三年行动为契机,结合“三个年”活动,通过走访调研、上门服务等举措,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技术,努力打造智慧服务型住房公积金,继续深入推进“柜面办、网上办、掌上办、网点办”业务运行模式,拓展“互联网+公积金”服务,打通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进一步实现与税务、民政、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业务协同机制,真正让企业和职工切身感受到住房公积金服务的便利和高效。三是强根固本锤炼队伍。中心全体人员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在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作风建设上争先创优,着力补齐短板,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同时,紧扣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需求,组织参加工作培训,丰富职工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体验,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四是风险防控有新提升。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强风险楼盘分类管理,严格资金封闭监管,切实防范风险隐患;继续加强贷款风险防范,做好逾期贷款的催收和处置,严控贷款逾期率水平;继续增强流动性风险管控,依据存量资金状况动态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