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房产管理处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房产管理处

发布时间: 2024-02-28 11:31
单位名称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房产管理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商品房预售监管、预售资金监管、网签合同备案、面积测绘监管、及房屋产权产籍备案;维修资金归集、使用和新建住宅物业保修金交存、使用、结存管理工作。
住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政务大厦新桥路6号
法定代表人 雷锦玉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6.11万元 66.9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反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示范区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基本情况。全区在建房地产项目20个,风险项目4个(其中商品住宅项目3个,商业项目1个),其中红档项目2个(隆发城市广场、滨河公寓),黄档项目2个(下代城中村改造1号楼、绿地三期),省提级督办项目1个(滨河公寓)。已售未交付2262套。2.房地产销售情况。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0日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8.41万m²,同比上升3.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8.65万m²,同比上升0.89%,销售套数2193套,销售均价5804.46元/m²。比去年同期销售套数2365套,均价6058.15元/m²分别下降7.27%、4.18%。3.保交楼项目推进情况。示范区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2个,涉及保交楼任务3572套(绿地二期1926套于2022年底全部交付,绿地三期1646套),专项借款资金1.5亿(绿地二期0.7亿,绿地三期0.8亿),已全部提取按照现场施工进度核拨,按期完成年度交付任务。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部署落实。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多次召开专题听取示范区“保交楼”工作汇报,就有关问题进行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主持召开“保交楼”专题会,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研究确定有关事项,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示范区“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专班组长、党工委委员、杨陵区委书记李函两次主持召开示范区“保交楼、稳民生”工作调度会议,协调推进项目存在问题,确保“保交楼”年度任务按期完成。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狠抓项目建设。组织政、银、企对接会,积极协调工商银行根据抵押物(主要是绿地世界城H地块酒店1#楼酒店、3#楼商业在建工程及分摊土地,涉及32亩、3.09万平方米)确定配套融资额度并快速投放项目。工行因贷款主体原因,暂未发放贷款,正积极对接省专班协调推进;督促引导绿地公司统筹区内其他项目资产,加快盘活处置,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保障保交楼任务;三是紧盯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通过专题约谈、下发整改通知、网上通报、书面函告等方式,协调督促绿地集团总部统筹资源加大对杨凌项目的支持力度,责令杨凌绿地公司严格履行开发建设主体责任,尽快制定严密绿地三期二标段的工期倒排计划,尽快复工复产,确保如期完成交付任务。四是强化部门联动,追讨抽逃挪用资金。会同示范区公安局经侦支队谈绿地杨凌公司法人代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区内项目资产,动真碰硬、不遗余力,在“保交楼”方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处置项目其它资产,多方筹措资金,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向公安部门移交绿地项目挪用资金问题线索,“以打促谈”“以打促保”,于12月底追回资金800万元,用于杨凌项目建设。五是强化宣传引导,确保舆情稳定。督促绿地公司定期向群众通报项目建设进展,组织“工地开放日”活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消除群众顾虑,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引导业主通过正当、合法途径反映相关诉求,主张自身权益。4.省提级调度督办项目进展情况。省提级调度督办项目1个,为滨河公寓项目,原为锦绣生态园林酒店烂尾重整项目,该项目规划改造和新建公寓式住宅372套,项目建设手续齐全,已完成90%工程量。因企业法人2021年5月意外离世,且法人存在民间借贷、债务纠纷等因素停工。目前,该项目已网签销售的176套房屋不能按期交付,剩余196套房屋已按照抵扣工程款、以房抵债、民间借贷抵押等形式抵出,存在潜在矛盾纠纷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经专班协调推进,企业法人继续委托原施工单位复工建设,目前,施工正常。5.目标责任考核完成情况。一是2月8日下午,示范区住建局组织物业企业召开示范区住宅小区环境和物业服务提升暨持续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会议。会上,雷锦玉主任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宋党辉主任对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会上还对《陕西省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指导标准》进行了讨论,收集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按照时间节点及时上报省厅。二是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商品房销售场所及样板房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交付样板房的装饰装修标准及展示内容应与房屋实际交付标准保持一致,实行“ 所见即所得”,维护市场各方合法权益。三是6月7日组织全区金融机构召开2023年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意见》和《杨凌示范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对绿地二期预售资金监管银行进行了通报,并就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6.配合开展“办证难”专项整治情况。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和中省解决房产“办证难”的文件会议精神,我局深入各老旧住宅和未办证小区,及时将中省政策向相关单位进行宣传解读,截止目前已协调杨陵区住建局配合示范区不动产登记局完成了对曦鹏盛世房产项目产权证的初始登记,其他个别小区的办证问题由不动产登记部门正在按程序受理,我局将进一步做好配合。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暂未发现有吃拿卡要、以权谋私问题。7.积极推行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今年以来,我局加强在建商品房监督管理,督导开发商按时间节点报请各项验收,在竣工后核发验收备案证书。在政策管理方面制定了《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新交付商品房全面实行“交房即交证”,目前推行良好。同时,在排查各房地产开发网签合同不对等情况,保障群众合法利益。8.一件事一次办推进情况。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与各牵头部门及时对接,根据不同“一件事”内容,与各单位联合发文,制定工作方案、优化业务流程、梳理办事指南、系统接口对接、进行业务联调测试等工作。一是公积金方面。业务系统为省统市建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已将各配合事项与陕西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已实现数据回流,暂无群众申请联办事项。二是公租房方面。系统为省统省建系统,按照高效毕业生就业“一件事一次办”要求,业务系统已与陕西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已实现数据回流,暂无群众申请联办事项。三是房产方面。一方面业务系统为省统市建系统,已完成与税务、不动产等部门数据共享,已在新建商品房合同添加“交房即交证”选项,目前软件公司与政务平台技术单位对接,程序已部署,接口正在对接研发中。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风险项目强力化解。先后组织召开16次“保交楼”工作推进会、2次全区商业银行座谈会、争取到保交楼专项借款8000万元,实现了绿地项目期交付3030套(绿地二期1926套、三期1104套),滨河湾项目建成交付,滨河公寓、下代村城中村改造1号楼、上院等3个项目即将交付,完成年度交付任务。二是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印发了《关于加强商品房销售场所及样板房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年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32件,47.63万平方米;办理合同网签备案4348件,38.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193套,面积28.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76%。三是细化维修资金管理。启用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电子票据,聘请专业财务公司对历年专项维修资金收支情况进行逐户清查核实,积极完善维修资金补交和续交制度,全年归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0.87亿元,使用维修资金320万元。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受宏观经济影响,居民收入减少,未来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刚需群体不愿买甚至不敢买,开发企业销售去化慢,导致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过度避险,导致企业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按照省厅安排部署,建立示范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用好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支持政策,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维护示范区房地产领域稳定大局。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强化督导检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健全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体系,进一步提高涉房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查处力度,对市场主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严查态势,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二)坚持稳中求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全力促进商品房销售。对明年在售项目再梳理,密切关注全市政策环境及企业动态,跟进项目进度,做好跟踪服务,全力促进商品房销售。二是持续跟进“保交楼”风险项目排查处置。持续做好各项目专户的资金监管工作,推进未交付项目的施工建设,督促企业按时间节点完成交付工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同时,督促绿地公司今早复工,上足人力,完成“保交楼”交付任务。三是继续抓好“保交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风险项目,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楼一策”方案,加大调度,切实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对风险项目剩余货值高于负债的,项目按揭贷款主融资商业银行应提供合理融资需求。(三)聚焦常态长效,抓好物业企业监管。一是规范企业履约。强化信用监管,完善全市物业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打造一批优质品牌物业,提升物业企业履职能力。二是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物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学习物业领域法规政策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三是进行物业承接查验情况排查。督促街道(乡镇)迅速落实前期物业承接查验全过程监管职责,参与建设单位与物业企业资料移交、现场查验、协议签订等承接查验流程,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