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财政财务监督所

杨陵区财政财务监督所

发布时间: 2024-02-28 11:20
单位名称 杨陵区财政财务监督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实施税务收财务大检查提供保障,组织实施全区税收财务检查,拟定年度财务税收检查计划,审定税收财务检查报告,查处违犯财税法纪问题。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30号
法定代表人 彭爱珍
开办资金 1.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1万元 0.1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财政财务监督所.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时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区财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对《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杨陵区财政局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成立财会监督工作专班。(二)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召开财务人员培训会,全区各预算单位150余名财务人员参加培训会,对《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三)配合区纪委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根据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配合区纪委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完成入户核查,涉及全区76个村(社区),共入户18859户,21334人次。(四)开展杨陵区2022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以及《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填报系统》填报工作根据《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陕财办管控〔2023〕10号)文件要求,开展杨陵区2022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以及《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填报系统》填报工作。(五)开展杨陵区2023年度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根据《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陕财办会监〔2023〕27号)文件精神,对九家单位开展了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对《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及时传达学习全国、全省和示范区财会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财政干部思想认识和主责意识。(二)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财务人员提升了对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思想认识,为更好服务单位各项工作事业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三)配合区纪委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通过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四)开展杨陵区2022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以及《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填报系统》填报工作增强了部门对预决算公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我区预决算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公开信息质量。(五)开展杨陵区2023年度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开展九家单位的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促使单位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2023年通过努力,虽然按时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工作方式创新不够面对新常态下的财政监督工作,工作思路需进一步拓宽,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谋划不够,工作标准不高,主动思考的少,被动应付的多,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财政内部监督体系,通过建立财政、审计、会计、群众等监督体系,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内外监督相结合,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灵活的随时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财政监督检查手段单一财政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监督手段过于单一,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和各部门、各股室联系交流的少,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将监督寓于财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财政预算、财预决算公开、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绩效评价和绩效监督,从而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逐步深化和完善。业务能力有待提升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业务学习不系统,平时是碎片化学习。认真学习财政政策、财政业务、财政法规等专业知识,在加强与审计、社会中介等单位的配合的同时,加强同内部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推进监督方式创新,提高监督效能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财政内部监督体系,通过建立财政、审计、会计、群众等监督体系,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内外监督相结合,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灵活的随时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从单一专项检查向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管结合的转变,并加大财政监督工作的宣传和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力度,以增强财政监督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达到严惩少数,教育多数,弘扬正气的目的。推进大监督格局建设,拓宽监督渠道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将监督寓于财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财政预算、财预决算公开、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绩效评价和绩效监督,从而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逐步深化和完善。并通过规范项目报账程序,项目的绩效评价等制度建设,财政监督检查与业务科室信息共享,共同监管。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有效规范监督检查工作程序。以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为依据,规范财务收支核算,加强会计监督。(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监督能力认真学习财政政策、财政业务、财政法规等专业知识,在加强与审计、社会中介等单位的配合的同时,加强同内部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监督干部队伍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和外出学习机会。经常和示范区财政局监督部门、省财监管局联系,请教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财政监督队伍业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财政监督干部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