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陵区>
杨陵区土地整理中心
杨陵区土地整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7 17:19
单位名称
杨陵区土地整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辖区内基本农田整理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利用等提供服务。负责辖区基本农田整理、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土地资源;拟定全区土地整理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规划、设计、立项审查及报批和初验工作;宣传土地整理相关政策等。
住所
杨陵区凤凰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曹长权
开办资金
30.5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23万元
47.15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土地整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积极拓宽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途径。一是组织完成了补充耕地潜力调查工作。根据我省最新政策要求,集中力量全面开展了补充耕地潜力调查工作,摸清了全区可用于“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资源的权属、面积、范围、地类和空间分布等情况,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建立了数据库,为补充耕地项目选址和有序实施提供保障。根据调查情况,全区城镇开发边界外补充耕地潜力地块共计160宗4385.62亩。二是扎实做好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前期工作。按照耕地占补平衡“关中占、关中补”要求,抓住拓宽补充耕地途径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在区内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完成了一期200亩选址工作,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实施方案,报请区政府审定同意后加快推进实施。三是扎实做好产能认定工作。组织对区内已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进行认定,预计新增产能30.25万公斤,目前已申请省级核查,核查通过后即可入库。(二)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深入49个村(社区)、企业合作社开展耕地保护“三进”宣传活动,营造耕地保护工作良好氛围。开展所长讲法3次,参加全区“科级干部大讲堂”,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为题向全区作了汇报交流。通过认真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增强涉农企业、基层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生态修复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实施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农田、土壤污染受污染的程度,增加耕地土壤的肥沃性,改善农村田地之间的气候,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二)经济效益开展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可以健全农田排水设备系统,完善农村小生态系统,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对促进全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补充耕地项目实施难度大。根据全区补充耕地潜力调查情况,全区可用于补充耕地的园地、林地涉及村集体、农户、涉农企业等土地相关权利人,且地块上种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整治恢复为耕地难度大。同时,目前正在开展的“非粮化”整改复耕没有落实地面附着物赔付,与补充耕地项目实施需要给予补偿产生冲突,需要待“非粮化”整治结束后才能启动补充耕地项目实施。2.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面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业务,承担职责的工作人员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对整治工作集成性和系统性、全域化和全要素以及整治目标多元化要求的学习还不到位,急需加强学习和提升。(二)整改措施1.加强与兄弟地市的联系协作,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报批工作中,通过省域内解决新增建设用地报批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协调落实易地补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保障全区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建设。同时,充分利用中省二调、三调其他农用地可用于补充耕地的政策,积极探索实施本区域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有效保障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工作。2.加强自然资源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关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有关法律规范及政策和要求,多与兄弟地市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需要。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工程,切实履行统一行使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职责。主动学习先进地区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好的思路、做法及成效,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二)根据三调全面盘清生态家底,掌握全区国土空间生态资源分布、规模和质量情况,围绕渭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结合“三河两渠”(渭河、漆水河、湋河,渭惠渠、高干渠)治理明确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编制完成《全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为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三)抓紧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按照中省及示范区工作安排,做好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的调查,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做好项目实施工作。通过工程治理,完成生态修复。(四)稳妥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对照省上出台的《关于高质量推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十条措施》,抓住拓宽补充耕地途径政策机遇,以镇(街道)为单位分解任务,指导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积极储备补充耕地数量和粮食产能指标,为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提供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