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土地勘测规划队

杨陵区土地勘测规划队

发布时间: 2024-02-27 17:16
单位名称 杨陵区土地勘测规划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保护与利用土地提供规划勘测服务,负责滑坡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拟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查、测绘土地登记事项等工作。
住所 杨陵区凤凰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马文军
开办资金 0.4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7万元 0.86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土地勘测规划队.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耕地保护工作1.严肃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一是组织完成了摸底调查工作,摸清了问题底数,建立了工作台账。二是认真指导推进整改工作。为确保纳入2023年度核实处置任务顺利完成,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区整改方案,积极指导各镇(街道)扎实开展整改工作。三是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871.4亩,用于核实处置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四是按时报送了核实处置数据库成果。组织业务骨干和技术单位人员在省厅规划院集中修改完善数据库,经省级审核按时报部。2.积极推动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一是周密部署,健全完善制度。报请区委常委会研究安排耕地保护工作,组织召开耕地保护专题会、田长制联席会议,及时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健全完善田长制配套制度,制定出台了《杨陵区田长制办公室会议制度》《杨陵区田长制考核暂行办法》《杨陵区田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杨陵区田长制责任清单》。二是实行“田长+网格员”管理模式。将村组干部纳入耕地保护网格员,建立田长及网格员花名册,落实镇级、村级田长及网格员162人。组织编制下发镇(街道)、村(社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巡田记录本,指导做好巡田工作。三是加快田长制公示牌设立。完成了24个重点村选址和图件编制。3.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2023年6月,组织编制了全区2023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及时报请示范区进行了审查,并按要求向省级报备。根据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成果,耕地转出、转入核减后,耕地净增加842.4亩,实现了农用地内部流转进出有余。(二)建设用地报批工作1.跟踪完成了2022年度第二和第三批次建设用地审批。省政府审批杨职院新校区、王上村途远共享农庄等项目建设用地990.56亩。2.积极做好2023年组件报批工作。2023年完成3个批次组件上报,共计660.6亩,其中:第一批次省政府12月27日审批新增建设用地556.57亩;第二、第三批次共申报建设用地104.03亩。3.完成了征收农用地及未利用地区片综合地价调整更新工作。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和省上实施方案要求,对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测算、验证,按程序组织开展了听证,成果经示范区审核,报送省厅并通过了验收。(三)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节奏和下达管控指标,统筹推进29个村村庄规划编制,优化完善村庄规划方案,指导镇(街道)和村完成了规划成果审议、公示工作,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同时,为保障乡村振兴发展用地,指导各镇(街道)根据各村发展实际,明确了农村住宅用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产业项目1796亩新增建设用地位置和用地面积并完成了上图入库工作。(四)万亩经济林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按照“7个示范点+辐射带动片区”规划布局建设,对照“四改五提升”标准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完成投资2540万元,建设高标准经济林果示范园2971亩。同时,高质量策划了3个经济林果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实施,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典型,引领产业升级。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推动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确保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得到落实。二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统筹推进29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通过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二)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及时组件报批建设用地,确保了杨职院新校区、王上村途远共享农庄、第三污水处理厂、西农大置换地(五泉镇畜牧中心)、麦肯配套道路(杨村西路、防护路东段)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促进了我区经济发展。二是积极推动“1123”工程万亩经济林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典型,引领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和破解难题方面还有差距。面对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中建设用地报批效率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落实难等问题,调研不够充分,提出的解决办法不多,用地保障能力需要提高。2.国土变更调查和耕地保护衔接还不到位。没有结合耕地保护工作实际及时统筹推进日常变更调查,导致核实处置图斑和新增耕地图斑在年底变更时工作量加大,影响了数据库建设和成果的研判分析。(二)整改措施1.不断提高用地保障水平。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破解难题,根据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统筹推进建设用地报批,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支撑。2.统筹做好耕地保护和变更调查工作。根据耕地保护工作实际,对照耕地恢复情况、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落实情况,及时纳入日常变更调查,做好耕地保护考核指标的研判分析,确保耕地保护任务顺利完成。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高效率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工作跟踪做好2023年度第二、第三批次建设用地报批。同时,提前谋划编制2024年度建设用地报批计划,统筹推进征地报批前期工作,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及时组件报批。(二)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充分发挥田长制办公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田长+网格员”耕地保护管理模式,逐人明确职责、目标、地块,切实夯实耕地保护属地监管责任。(三)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和变更调查工作主动适应调整后的季度卫片监测和年度卫片监测新要求,扎实开展第一至三季度变更调查,做好耕地图斑调查举证工作,将耕地保护整改成果纳入变更调查。(四)全面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提前谋划编制2024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指导镇(街道)做好耕地“转出”需求调查,统筹确定耕地“转入”地块,按照“先进后出”原则,加快实施恢复耕地项目。(五)强化村庄规划实施管理在完成29个村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对照新要求和下达的管控指标,做好一期8个试点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同时,强化村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镇(街道)和村严格执行规划,保障村庄规划的严肃性。(六)加快推进万亩济林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对全区5.71万亩园地和林地进行调查,摸清底数,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提升,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和合作社为建设主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支持完善配套设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