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2-27 17:11
单位名称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农业综合执法,促进农业发展。负责辖区兽医兽药、生猪屠宰、动物检疫、种子、化肥、饲料(饲料添加剂)、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植物检疫、渔业等领域行政处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
住所 杨陵区环城西路建材市场北(原畜牧局院内)
法定代表人 申增伟
开办资金 25.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28万元 19.88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杨陵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加强源头治理,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我区共有农药生产企业3家,农药经营门店36家。种子持证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省级持证企业9家,区级持证企业12家),种子经营门店19家。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深入种子、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三个关口,对其生产经营资质、进销货台账、种子农药安全质量等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劣违禁农资及无证经营行为,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强制下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了渔政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夜间巡查频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种子企业、经营门店和农药企业、经营门店300余家次。2.维护群众利益,加大种子、农药抽检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农药、种子质量抽检活动。共抽检玉米两次共6个样品、小麦26个样品、农药5个样品,全部送往相关专业检查结果进行检测,玉米农药全部合格。特别是今年夏收期间,遭受大范围历史罕见的“烂场雨”,我们组织召开了秋播供种工作专题推进会议,深入生产基地对在我区的种子加工企业种子入库数量及质量情况发芽率进行检查检测指导,要求企业不检不调、不检不销、入库必检、出库必检的原则。对发芽率能够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才能核准入库,对检测中发现的两万斤憨丰3468不合格种子,立刻进行了转商处理,坚决不允许一粒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进行销售,确保“供好种、供良种”,为全省来年的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3.严格市场准入,实行种子备案登记管理制度。凡进入我区销售的种子,严格实行备案制度,对于未备案的种子禁止进店销售。安排熟悉备案系统的执法人员走访经营门店,上门指导操作网上备案系统,指定专人负责备案审核系统终端,确保上传数据能及时通过并反馈给经营门店。今年共有种子经营门店备案19家,备案品种244个,其中玉米品种86个,小麦品种57个,油菜品种6个,蔬菜品种95个。4.规范程序,提高办案信访质量。狠抓信访投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三项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农业农村部规范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做到每一起案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案件办理合法合规。对于上级转办协查等信访投诉等线索,做到认真受理、及时办理、按时回复,努力做到接待受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2023年累计办理案件6起,其中:种子类2起、兽药类2起、肥料类1起、农产品质量类1起,罚没11.48万元。协查及信访投诉33起,回复33起,其中:农产品类15件,饲料类5件,渔政类5件,肥料类3件,兽药类3件,种业类1件,农药类1件。移交相关部门9起,移交其他县区农业农村部门2起。累计收缴地笼和粘网等非法渔具12套,无法打捞进行毁坏后沉入水底处理的非法渔具6套。5.强化监督,扎实推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对西农大杨凌转基因基地、先正达、秦瑞种业公司,从种、管、收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全程监管。对南繁育种基地的五家企业及西农大基地要求严格自查,并组织专人进行玉米生长期实地抽样快速检测,做到转基因监督管理不留死角,杜绝转基因不安全事故发生。按照中省要求,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从事玉米、大豆为原料的20家饲料加工企业进行了转基因加工专项执法检查,核查了企业的原料进货台账,利用试纸条进行快速检测,未发现转基因玉米,4家具有转基因加工的饲料企业全部符合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的要求。6.强化管理,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一是提升执法人员素质。组织全队执法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共计学习培训10余场次;组织3名执法骨干参加省厅在汉中、延安、宝鸡执法专业培训班;组织4名执法人员参加省厅组织的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知识竞赛活动。二是提升经营人员素质。召开农资经营门店及企业负责人培训两次,共计培训40人次。三是加强农资打假宣传。在涉农企业和门店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组织执法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发放农资真假识别、农业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指导农民辨别假冒伪劣农资。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50人次,制作农资打假宣传横幅10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劣违禁农资及无证经营行为,严防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的发生,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强制下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供好种、供良种”,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狠抓信访投诉,对驻区6家企业的违法经营行立案查处,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监管效能,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维护了群众利益,规范了农资经营秩序,从而使农资经营者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2.经济效益。全年共办理并处理回复信访投诉19起,办理行政处罚案卷2宗,为兽药类案件,共罚没收入2514元,已全部足额上缴财政。全年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起,其中:种子类2起、兽药类2起、肥料类1起、农产品质量类1起,共罚没11.48万元,全部上缴国库。协查及信访投诉33起,其中:农产品类15件,饲料类5件,渔政类5件,肥料类3件,兽药类3件,种业类1件,农药类1件。移交相关部门9起,移交其他县区农业农村部门2起。累计收缴地笼和粘网等非法渔具12套,无法打捞进行毁坏后沉入水底处理的非法渔具6套。三、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今年,在全体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宣传力度不到位,部分农民没有识假辨假基本知识,贪图便宜,网购后无法维权;二是由于各类投诉较多,其中空壳公司、皮包公司较多,导致执法业务量增大,执法工作人员工作量激增,压力较大;三是执法人员专业知识有待提升,执法水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执法效率。2024年,我队将针对以上问题做如下整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部分农民没有识假辨假基本知识,贪图便宜,网购后无法维权,我单位将在涉农企业、农资市场、镇村集市、田间地头张贴悬桂宣传标语和横幅,印发资料,利用3.15活动日、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活动日,组织执法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发放农资科学选购、真假识别、农业法律法规、禁限用农药“明白纸”等宣传资料,指导农民辨别假冒伪劣农资,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二是继续积极同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协调沟通,通过公开招聘或人员划转等方式扩充执法队伍,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运转。三是加强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专家学者或律师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战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提升人员素质,使其成为办案的行家里手。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队将狠抓以下工作:1.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保障我区现代农业生产安全;2.做好群众信访和案件办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3.持续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人员业务素质。4.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增强识假辩假能力;5.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农民能够买上放心农资。6.积极完成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